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治理药价虚高不能仅降价 体制改革要跟上

来源:陕西日报
2011年03月21日09:07
  国家发改委宣布,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为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这是近7年来国家第27次降低药品价格,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以前的事实是:每次药品降价后不久,这些相对便宜的药品便在市场上消失了,百姓并不能真正感受到降价的实惠。

  这些年,老百姓觉得“看病难”、“看病贵”,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药价过高。由于医药生产企业过多过滥,非医保品种药品,由企业自行定价,留下了很大的利润空间。医药企业虚报药价,给医院大夫高额回扣;流通环节又层层加价,最后,全部转嫁到患者头上。药品降价后,医药生产企业的利润减少了,有的企业便通过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等办法使同一药品改头换面,逃避降价,又换个药品名称,以更高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目前,多头管理的医药管理体制使这样的操作一路绿灯,这也许就是药品降价后在市场消失的原因。加之,按规定,医院可在药品进价上加15%的利润,药品降价后,医院的利润少了,大夫的回扣也少了,医院和大夫没有了积极性,降价的药品就很难在市场生存。而大多数患者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对药品的性能疗效不甚了解,基本都是在大夫的指导下用药,如果大夫不守职业道德,患者就只能跟着遭殃。

  我国目前药品价格虚高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药养医”的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是根本原因。医院本来应依靠医疗服务获取收入、维持运行,而现实却是,大多数医院都是靠卖药获取的利润来生存的。同时,我国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导致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许多企业研发新药的能力低,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导致市场上同一药品往往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在生产,从而造成药品企业间的无序和恶性竞争,很多企业只能靠给医院高额回扣来推动药品销售。医药流通企业销售费用高,政府监管不到位,药品价格的虚高便有了存在空间。

  此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暗箱操作”,又增加了医药企业的负担。企业为招标成功,不得不拿出一笔可观的“公关”费。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追加到药价上转嫁给患者。

  国家降低药品价格,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不能落实,就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这些年,国家已20多次对上千种药品实行了降价,有关部门如果能去市场上调查一下,看这些降价的药品还存在多少,也就不难明白降价的实际效果了。从这些年的探索看,要想彻底地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仅有降价是不够的,还需下茬儿解决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斩断各种附着在药品上的利益链,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张 哲)
(责任编辑:陈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