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海一号”将第二次试发掘 同名纪录片昨开机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03月21日14:54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卜工接受采访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卜工接受采访

   羊城晚报阳江讯 记者林福益、通讯员黄刘生摄影报道:记者3月20日上午从“南海一号”纪录片开机仪式上了解到,广东省文物考古部门即将对整体打捞出水后一直存放于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的宋代古沉船展开第二次室内试发掘,为今后全面发掘作准备。

  据介绍,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自从2009年12月24日正式开馆以来,已经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曾于2009年8月至10月间进行过第一次的试发掘。“试发掘是指在全面发掘之前进行的小规模、尝试性的发掘,为大规模发掘做基础性工作。”

  20日上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何斌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在第一次试发掘中,我们确定了古船两侧船舷的位置。这次发掘是早就已计划好的,与纪录片的拍摄只是巧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卜工是“南海一号”发掘工作的总顾问,他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第二次室内试发掘的面积大概只有8平方米左右,目的有三个,即:确定船艏、船艉的准确位置;完善田野考古方法;进一步收集古船的资料和信息。

  他说,究竟对“南海一号”采取何种发掘方法,国内考古界一直有不同看法。在2009年第一次试发掘中,“我们先是尝试用潜水作业的方法,后来放弃了,改用第二种方法,就是田野考古方法。这是因为存放古沉船的沉箱就像个游泳池,它的水是不流动的,再加上馆顶上透进来的阳光的照射,水质容易发生变化,甚至产生类似蓝藻、绿藻的微生物。考古队员潜水下去,水很快变得很混浊,也不利于文物的保护。而田野考古法就是将水晶宫的水位降低,把船体露出来,考古人员就像是在陆地上发掘一样,视觉效果就好很多。所以第二次试发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继续完善这种考古方法。”

  卜工还说:“古船打捞出水后,我们对它的很多情况还不是很清楚。比如在第一次试发掘中,在其船舱里面溢出来的"黑水",我们叫原生水,这种水与原来的海水究竟有什么区别?还不知道。这一次试发掘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古船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积累经验,全面了解船体在沉箱里面的情况,为今后的全面发掘作准备。”

  据悉,参加这次试发掘的水下考古队员有13名,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队员为主,他们将于3月25日进场,进行为期约30-40天的第二次试发掘。那么“全面发掘”估计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呢?“"十二五"期间,是对"南海一号"全面发掘的最佳时机。”卜工说,“对"南海一号"的发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文物考古部门是做不了的。”

  在这次试发掘中担任领队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刘志远说:“"南海一号"沉船自住进水晶宫以来一直鲜有露脸,不少游客有些失望,这次试发掘估计可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另外,对南海一号的田野式发掘场面,也可以给"南海一号"纪录片的拍摄留下真实、宝贵的镜头。”

  林福益、黄刘生
(责任编辑:UN01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