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1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西方国家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及首都之外其他地区的防空系统进行了又一轮重点打击。利比亚政府已经将100多万件武器发放给民众,卡扎菲的支持者宣称要组成“人体盾牌”保卫卡扎菲。国际社会对军事干涉利比亚反应不一。
第二轮空袭重挫利防空能力 据法国总统府20日对外表示,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打击已使其防空能力严重瘫痪,巨大的爆炸声已动摇了卡扎菲政权。下一轮的打击目标是利比亚军队的补给线。
英国防参谋部战略联络官罗瑞莫少将21日上午确认,英军参加了20日晚的第二波打击行动,英国从停在意大利南部基地的“特拉法加”级潜艇上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目标是利比亚防空系统。
美军参谋部主任戈特尼20日就“奥德赛黎明”行动第二天进展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多国部队从军舰和潜艇上共发射了124枚“战斧”巡航导弹,有效打击了利比亚防空系统,但利比亚的高射炮和轻型火箭发射器仍对多国部队飞机构成威胁。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0日在去俄罗斯访问途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奥巴马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动武,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20日晚8时,4架意大利“旋风”战斗机从位于西西里岛的特拉帕尼机场升空,在夜幕中飞向利比亚,意大利正式参与了对利军事行动。比利时国防大臣德克雷姆20日表示,比利时将部署F—16战斗机和扫雷艇以及250名士兵参与对利比亚的行动。20日,丹麦国防大臣贝克表示,丹麦战斗机已经完成第一轮轰炸任务。
北约内部在是否参与军事打击以及如何参与问题上仍未达成一致。北约的目标是,如果参与,应获得对禁飞区行动的指挥权,但法国不愿意将指挥权移交给北约。而美国、加拿大希望北约能够主导此次军事行动。北约成员国20日在布鲁塞尔再度举行特别会议,致力于消除分歧。
美国内对干涉利出现两种声音
美国国内存在着支持与反对军事干涉利比亚的两种声音。支持者认为,利比亚的人道主义状况需要西方各国尽早干涉,西方国家事实上已延误推翻卡扎菲的最佳时机。还有支持者认为,美国将穆巴拉克赶下台却纵容卡扎菲将令更多“独裁者”暴力镇压示威者。反对者则认为,利比亚的情况尚未达到美国军事干涉标准,美国也不该再度武力介入一个伊斯兰国家,这只会激起中东北非地区更多的反美情绪,更何况美国的财政状况及军力状况都令其对第三场战争力不从心。另有反对者指出,美国对利比亚的强力介入与其对巴林与也门政府的“温和态度”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口实。
《华盛顿邮报》在21日一篇相关报道中指出,对利比亚进行的军事打击显然已经超出奥巴马所说的“有限使命”,美军在军事打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绝不仅仅是“进行支援”。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反对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21日在开罗会见到访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强调,阿盟反对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现在西方国家所做的一切,已经超出了禁飞区的范畴。
俄罗斯总理普京21日表示,虽然利比亚算不上民主国家,但并不意味着外部势力可以去干涉该国内政。普京说,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利比亚局势的第1973号决议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俄方不支持这一决议。普京同时对美国对外政策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俄罗斯对美国在国际舞台频繁使用武力的草率行为感到不安。正在埃及访问的俄外长拉夫罗夫说,任何人都无法预估利比亚局势的后果将怎样,俄方希望影响能降到最低,不会破坏利比亚领土完整。
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21日重申不参与军事干预利比亚的立场,同时表示支持欧盟对利比亚实施新一轮经济和金融制裁。韦斯特韦勒表示,“对支持军事干预行动做出决定是每个国家的责任”。但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立场是中立的”,“也不代表我们对卡扎菲存在同情”。
欧洲新闻台21日报道称,有北约成员国对法英美3国发动的军事行动提出批评。鉴于阿盟对扩大军事打击规模上的态度有所保留,加之阿拉伯世界对北约本来印象不佳,让阿拉伯国家在北约的领导下参与军事行动显得十分敏感。据了解,土耳其仍然反对参与军事行动,并警告北约参与可能面临消极后果。
卡扎菲支持者组成“人体盾牌”
利比亚20日遭到多国部队新一轮军事打击,包括首都的黎波里在内的多处建筑物被夷为平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位于阿齐齐亚门的住处也被导弹击中成为一片废墟。利比亚政府已经将100多万件武器发放给民众,卡扎菲的支持者在的黎波里举行游行活动,宣称要组成“人体盾牌”保卫卡扎菲。卡扎菲的儿子塞义夫谴责多国军事打击行动是野蛮行动。他说,西方国家将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还警告,利比亚有可能变成“第二个伊拉克”。
我驻利使馆全力保护我公民安全 中国驻利比亚大使王旺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使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全力保护中国公民安全。他说,使馆目前一方面向滞留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发出安全提示,建议他们在必要的时候撤离利比亚或者暂避战火。另一方面,使馆也对利比亚当局做了大量工作,提醒利方加强对中国在利公民的保护。目前滞留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共计29人,他们是在接到使馆建议撤离的情况下,自愿留在利比亚的,分别从事酒店经营和建筑等工作。使馆一直与这些中国公民保持密切联系,19日多国部队开始对利比亚展开军事打击后,这些中国公民每天都与使馆保持联络。
(本报驻外记者顾玉清、李文云、温宪、王恬、孙天仁、史克栋、张光政、黄培昭、焦翔)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UN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