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儿媳妇照料瘫痪婆婆21年 改嫁时婆婆是唯一嫁妆

来源:东方今报
2011年03月24日07:43

  “妮啊!我饿了,有吃的没?”昨日上午10时许,姬爱学正忙着打扫卫生,卧室里的老人突然喊起来。放下手中的活,姬爱学应声进屋。打开放置在热水中的奶瓶尝了一口凉热后,她熟练地扶起床上的老太太,将奶瓶放到老人嘴里。老人吃饱后再次侧身躺下,脸上露出笑容。老太太是姬爱学的婆婆,今年已92岁。相同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让无数人感慨的是:所谓的儿媳妇姬爱学,其实在21年前就已经改嫁,而婆婆是她改嫁时的唯一嫁妆。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张学军/文图

  丈夫早逝坚强妻子成家中顶梁柱

  姬爱学是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乡温寺门村人,今年56岁。姬爱学的父亲是位教师,母亲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家中长女,她初中毕业后就无奈辍学。

  1982年,26岁的姬爱学嫁到卫辉市安都乡斜道村。随着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家里虽不富裕,生活也算过得美满。1987年,姬爱学的丈夫因患脑瘤撒手而去。“丈夫走了,家没了,我的心也死了。”姬爱学说,当时的自己曾产生过随丈夫一起离世的想法,但最终,因为婆婆的一句话,她咬着牙挺了过来。

  那是丈夫去世后的第三天晚上,两个孩子都睡了,姬爱学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偷偷流泪。正在这时,她听到了隔壁房间里婆婆在喊她。“婆婆从枕头底下摸出几件银首饰,这是她当年嫁人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她说自己留着没用,要我收下”。之后,婆婆对她说,既然儿子不在了,等过段时间找个踏实的人改嫁吧!家里没有其他亲人了,要是不难为的话,改嫁时把两个孩子也带上。

  听完这话,姬爱学哭了。哭完之后,她擦干泪水拉住婆婆的手说:“妈,您老放心!我不会走,也不会让您和孩子受苦。这是我的家,也永远是您的家。”

  亲情难舍,她要带着婆婆改嫁

  为了早日还清欠款,身体瘦弱的姬爱学一个人种了十几亩地,所有重活都是自己扛;此外,她还在附近的河沟、荒滩上辟了大大小小十几块地,逐一种上蔬菜和瓜果。这些瓜果蔬菜不仅可以供自家食用,其余的还能换些零用钱。

  由于婆婆卧病在床无法照顾孩子,外出干活时,她只能背着小的,拉着大的;干完活回家后,她先做好吃的端给婆婆,再照顾两个孩子吃饭,轮到自己时通常都是胡乱吃上几口。为了省钱,除了日常必须的一日三餐,姬爱学的两个孩子几乎一根冰棍也没吃过。

  乡亲们看着她艰难地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个卧病在床的老人,就劝她改嫁;娘家人看着她受苦受累,也劝她改嫁,可姬爱学死活不肯。“除了我这个儿媳妇,婆婆已经没有其他亲人了,要是我丢下她不管不问,我的良心都不会原谅自己。”姬爱学的态度坚决,亲戚朋友们开始劝说: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两个孩子考虑啊!你就不怕耽误了他们?

  最终,姬爱学点头了:“我可以改嫁。但我有两个条件:男方要入赘;要接受我婆婆。婆婆是我唯一的嫁妆,如果接受不了这个条件,我宁愿一辈子守寡。”

  此言一出,原先诸多登门求婚者陆续离去。姬爱学的父母、姐妹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骂她疯了,“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就是对丈夫最大的回报了,何必因此断了自己的后路”?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姬爱学的举动不可思议时,一位名叫李培义的年轻人却在众多嘲讽的眼神中,出现在她面前。李培义比姬爱学小两岁,家在卫辉市农村,父母双亡。高中毕业后,李培义一直在城里打工,至今未婚。

  “说实话,最初我登门时,只是想看看这是个怎样的女人。但第一次登门后,我被感动了:这个家太穷了,这个女人太坚强了,她太需要有个男人帮她一把了”。李培义之后又多次来到姬爱学家,大胆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她的善良让我觉得,她就是我一直寻找的、最适合的另一半”。

  面对李培义的表白,姬爱学很困惑。之所以困惑,是因为她有些怀疑:对方比自己年轻,收入也还不错,还很干脆地表示,婚后会放弃要自己的孩子,一定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照顾婆婆,像亲生父亲一样照顾两个孩子。这可能吗?“现在看来,我的决定是对的。”姬爱学说起现在的丈夫,眼角湿润了。

  1990年10月,姬爱学和李培义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婚后,遵守承诺的李培义,带着自己的行李,离开了打工的城市,搬进了姬爱学的家中。尽管在农村老家,他自己的那套房子比姬爱学家的房子要好上数倍。“不为别的,就冲着她的孝顺和善良。”李培义说,自己对姬爱学不仅有爱,还有一种敬佩。

  大孝至爱好媳妇21年照料瘫痪婆婆

  李培义的到来,给这个残破无助的家庭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但意外也再次发生——婆婆竟无法接受李培义。老人是第一个劝儿媳妇改嫁的人,但孝顺的儿媳妇竟然要带着自己出嫁,甚至让李培义入赘。

  “媳妇是个好人,培义也是个好孩子,可是……”老人的“可是”背后,含义很明显:毕竟李培义不是自己的儿子,但现在不是儿子的李培义却成了这个家的男主人,她这个婆婆一瞬间成了局外人。

  读懂了老人的心思,李培义笑了:别担心,我有办法,只要给我两个月的时间。李培义的两个月是从聊天开始的。老人常年躺在床上,平时姬爱学忙于家里家外的杂事,根本没时间和老人聊天。

  现在好了,只要一有时间,李培义就会搬着小板凳和老人唠嗑,而且每次唠嗑都不让姬爱学出现。用李培义的话来说,这是为了避免刺激老人的情绪——儿媳妇以前都是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出现的,现在却和外人在一起,这种下意识的抵触心理肯定会更强。

  聊天期间,李培义告诉老人,自己的父母多年前就去世了,这么多年来都是独自一人生活的,他很希望能有一位像父母一样的老人在身边,让自己也能有机会尽孝心。

  慢慢地,老人的抵触情绪淡化了,加上李培义床前床后的一句一个“妈”,老太太释然了:虽然走了一个儿子,但来的这个儿子一样孝顺体贴,再想不开的话,就有些不近人情了。心结打开了,这个特殊的家庭慢慢走上了正轨。

  孩子大了,上小学了、上中学了、上高中了、结婚了;外债还清了,家里开始一点点添置家具、电器了;婆婆年纪越来越大,但笑容越来越多了,她说儿媳妇姬爱学好,儿子李培义更好;讽刺、嘲笑的声音没有了,原本周围的人大多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关注这一家人,现在大伙都在祝福这一家……

  是啊,从1990年到2011年,整整21年的时光,一位改嫁的儿媳妇,一位入赘的“儿子”,一位特殊的不知该怎样界定身份的婆婆,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幸福,谁还能怀疑姬爱学当初的“固执”?谁还能怀疑李培义当初入赘时的真诚呢?

(责任编辑:news7)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