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中山装未必体现治国理念 四袋寓意礼义廉耻待考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1年03月25日03:23
①1924年11月19日孙中山在上海寓所前留影。(翻拍)
①1924年11月19日孙中山在上海寓所前留影。(翻拍)


③常见的中山装。(图片来自胡守海、庞瑾主编的《设计简史》)
③常见的中山装。(图片来自胡守海、庞瑾主编的《设计简史》)

  《革命·再革命——从兴中会到广州政权》今开展 著名孙中山研究纠错专家余齐昭:

  文/图 本报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朱晓秋、莫健超

  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越秀山广州博物馆今天起展出《革命·再革命——从兴中会到广州政权》展览,200多件文物、图片资料和文物复制品将公开露面,展期至6月12日。其中一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穿过的“中山装”复制品(原件珍藏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带出一个话题,民间流传甚广的“中山装”是孙中山治国理念一种体现之说中,衣服上下左右4个口袋代表了礼、义、廉、耻的中国传统道德礼仪观;前襟的5颗纽扣分别代表了孙中山先生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权分立”的立宪理念;袖口的3粒纽扣则分别表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其实,这是不靠谱的民间娱乐版本,中山装体现孙中山治国理念一说纯属无稽之谈,希望后人不要拿中山装与中山先生倡导的‘道德礼仪’、‘立宪理念’、和‘三民主义’挂钩。”昨天,著名孙中山研究的纠错专家、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原负责人余齐昭老师出面纠错。

  细节变化是顺应审美观作调整

  “诚然,‘中山装’以其简便、实用而深得孙中山喜爱,但是孙中山一生每个时期的服饰均有不同。对孙中山来说,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长衫并行不悖,是看场合与需要确定的。”余齐昭考证。“比如孙中山的青年时代生活在晚清时期,着长衫。直到1922年居住在上海寓所,也是身着长衫。而学生时代孙中山穿过的一件灰色棉袍,至今仍旧珍藏在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根据余齐昭30多年来的考证研究,从1895年秋广州起义失败到辛亥革命成功归国,16年间孙中山在海外主要以西装为主。偶尔也穿对襟唐装,地点多在东南亚或者日本。

  “中山装从孙中山时代的七纽扣到国民政府时期的五纽扣,胸前左右的暗袋改为明袋,袖口装饰也由两粒纽扣变为三粒纽扣。这只是适应当时不同时期人的审美观而作出的相应调整。”余齐昭指出,将“中山装”与孙中山治国理念产生任何联想本身就是毫无根据的。“这是不靠谱的民间娱乐版本,中山装体现孙中山治国理念一说纯属无稽之谈,希望后人不要拿中山装与中山先生倡导的‘道德礼仪’、‘立宪理念’、和‘三民主义’挂钩。”

  孙中山还喜欢穿长袍马褂

  尤值一提的是,到1929年,中山装被国民政府《服装条例》定下标准,成为当时中国男子的正式礼服,并规定文官在宣誓就职时一律要身穿“中山装”。规定中山装式样为翻领、对襟、五纽、上下左右对称四个凸袋,有软盖。

  在历经30年考证大量历史图片之后,余齐昭发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孙中山才以中山装为主要服饰,直到1924年11月北上至上海为止。其中,从1912年初至1924年底的13年间,孙中山除了主要穿中山装外,还喜欢穿长袍马褂。

  微博千人热论中山装

  @网友:“中山装之微言大义”——民国政府将中山装定为国服,其中含义是:1.四方袋表示“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置笔架,寓意以文治国。2.门襟五粒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比西方多两项。3.袖口三粒扣代表“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4.后背整片,代表国家统一。5.衣领紧闭代表严谨治国。原文转发(1942)|原文评论(471)

  @余齐昭:(著名孙中山研究的纠错专家、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原负责人):中山装从孙中山时代的七纽扣到国民政府时期的五纽扣,胸前左右的暗袋改为明袋,袖口装饰也由两粒纽扣变为三粒纽扣。这只是适应当时不同时期人的审美观而作出的相应调整。将“中山装”与孙中山治国理念产生联想是不靠谱的民间娱乐版本,中山装体现孙中山治国理念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以上为根据采访内容模拟合成微博)

(责任编辑:UN02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