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乔(左)和工人们一起雕琢仿古石虎。 |
中国宁波网讯“再不找个能好好干的本地徒弟,我这个行当在大隐消失是迟早的事。”昨天,余姚大隐石刻石雕工艺厂厂长、大隐石刻石雕市级非遗传承人金星乔一手拿锤子、一手拿榔头,轻轻雕琢着一只仿古石虎,他的脸上满是失落的神情。曾经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南宋石刻艺术的宁波传统石刻工艺,正面临着手艺好的师傅越来越少与本地年轻人学习意愿严重不足的双重困境。
忧心忡忡:想招个本地徒弟怎么这么难
大隐石刻石雕正在申报省级非遗,但62岁的金星乔心里的忧虑却并未因此而减轻,“没有年轻人接班,一切都是空话!”
金星乔告诉记者,大隐村因为出产大隐石,因此在历史上曾与出产小溪石与梅园石的鄞州鄞江小溪和梅园一道,被称为宁波的三大石匠之乡,“解放后,村里的石匠还有四五百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村里从事石匠行业的只有七八十人了,能算得上雕刻师傅的只有20余人,而且其中大部分也上了年纪。
从1987年开始从事石雕工艺传承和发展的金星乔,目前是大隐石刻石雕市级非遗传承人。目睹大隐石刻石雕从业人员不断减少,他的心里非常着急,“要是再不努力做好传承,再过二三十年恐怕这门手艺真的要消失了!”他也为此培养过几个徒弟,“不过基本上都是外地人,本地人只有三个。”而这三个本地徒弟中,现在没有一个人在专职从事石刻石雕工作。“今年无论如何,都要选一个好苗子好好培养一下。”金星乔的话听上去像是给自己打气,因为本地的年轻人学这门手艺的意愿并不强烈,能不能招到徒弟他心里并没有底。
失望重重:遍访鄞州只找到一名老师傅
除了本地徒弟难找,好的石雕艺人日益稀缺,成为阻碍石雕石刻这门被誉为“石头上绣花”的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拦路虎。“我出250元一天的工钱,也难找到一两个好的本地艺人。”金星乔告诉记者,他的工厂现有20多名工人,其中本地人只有几个,而且最好的师傅都是来自福建、安徽、河北等地的。
鄞州文化馆副馆长陈素君对此也深有感触。2009年,她主持鄞州区非遗普查工作时,原以为找出几个技艺精湛的石雕老艺人应该不成问题,“鄞州出过一大批石雕师傅,如今还可以从旧时的墓地、墓道留下的那些石雕作品看出当年精湛的技艺。”不过,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她走遍鄞州找到的1.3万余条非遗线索中,有关石雕艺人的线索只有1条:塘溪镇的55岁张国财是祖传的石雕艺人,能雕刻出石狮子、双龙、双凤、石桥梁、桥栏、花栏杆等。鄞州区最终将他列为鄞州“工艺石雕”唯一传承人。
叹息声声:我们只能遥想祖辈的辉煌
昨天,长期关注宁波石雕石刻工艺传承与发展问题的我市工艺美术专家杨古城老先生说道,“宁波在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石雕方面的能工巧匠!”
“北有兵马俑,南有石刻群”,宁波现有的数十处全国文保单位,有两处就是石刻石雕艺术——东钱湖的南宋石刻公园和鄞州横省石牌坊。它们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如此,宁波的石刻艺术还曾对日本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日本奈良东大寺内的两件国宝级文物——高14.2米的十三重石塔和高2.5米的一对石狮子,就是800多年前由7位远涉日本的宁波石匠雕刻而成的。
“难道我们今天只能遥想祖辈曾经创造的辉煌吗?”73岁的杨古城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宁波传统石雕石刻艺术的整理和研究,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历史;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宁波传统石雕石刻艺术,使其在全国石雕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只有需求大了,才会吸引人去从事这门艺术。”
宁波晚报记者 梅子满 龚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