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储皖中本报通讯员赵锦丽岩坎扁李云丽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呈现经济快速发展,边贸繁荣兴旺,民族和谐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政法部门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活动。”这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段金华与记者的“碰头语”。
“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的社会管理创新之所以取得初步成绩,是他们不搞重起炉灶、大拆大建,而是立足于本地实际,挖掘本土资源,借助已有的政权机构、群众组织以及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翻新改造、整合重组、拓展升级,使已有的社会管理体系完成一场静悄悄的变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作出的总体评价。
近日,记者来到西双版纳州,走访了所有3个县市,对这里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做了近距离观察。
翻新改造民兵变身村治安志愿者
记者在勐腊县关累镇采访时,遇到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与客车发生碰撞。在现场,记者看到,除了处理事故的交警,还有3个身穿迷彩服的女子在维持秩序、救护受伤的司机。同行的县公安局政委白云生告诉记者,她们隶属于该县赫赫有名的“交通女民兵排”。
关累镇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属省级口岸,是哈尼族、傣族聚居区。当地农村公路客运不发达,人民群众出行不方便,乘坐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出行的情况较普遍,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关累交警中队在组建“男交通民兵排”的基础上,发动沿线村寨的7名女青年加入到“交通民兵排”、“交通民兵宣传小分队”。
为提高“交通民兵排”交通管理业务水平,关累交警中队组织全体交通民兵开展了交通法律法规、交通指挥手势等相关业务培训。如今,关累镇女交通民兵们和男同志一起除了积极协助当地交警做好少数民族节庆、赶集日维护交通秩序外,还参与到当地交警中队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同时,她们和男同志一起参与武装巡逻防范工作,严厉防范打击车匪路霸违法犯罪活动。
据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介绍,该州地方党委、政府对已有的民兵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形式改造、功能翻新,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治安志愿者队伍,将其纳入了农村社会管理的体系。特别在社会治安方面,民兵组织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如治安巡逻、人口管理、消防安全、交通协管、禁毒禁赌等,处处都活跃着民兵的身影。
整合重组警司联调实现案结事了
“警司联调”这一名词最早是从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局长王方荣的嘴里听来的,百闻不如一见,记者从景洪市出发,驱车3个多小时,翻山越岭来到它的发源地勐海县勐往乡派出所。
这是个星期天,“警司联调”的“发明人”勐海县坝洒村派出所所长高斌还在所里值班。说起“警司联调”,他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
2009年12月的一天,坝洒村村民陈某与肖某两户人家交界的地方,遗留了一堆废弃的建筑石材,陈某捡取使用后,肖某就不干了,与妻子到对方家“理论”,被陈某打了一巴掌,肖某妻子回家服用敌敌畏自杀,后被家人救起,由此引起两家矛盾升级。派出所接到报案后,觉得矛盾的产生由民事纠纷引起,损害赔偿也涉及民事法律,单靠派出所解决不了问题,于是邀请勐往乡司法所所长一道前去调解。派出所稳控了双方当事人以及亲朋好友的对立情绪,司法所所长宣讲有关法律,并主持了民事调解,结果,双方矛盾化解,皆大欢喜。
从这个案例中,警司两家都意识到联合调解在化解矛盾,尤其是在避免矛盾向民转刑升级方面的神奇功效。于是,由派出所向上级打报告,正式提出“警司联调”设想,得到上级认可,并以正式文件的方式将“警司联调”的工作流程、责任划分、考评机制固定化。
记者在当地看到了这份“红头文件”:在乡政府领导下,成立警司联调工作室;在受理重大、疑难、复杂纠纷时,启动警司联调机制;在处理纠纷前,警司两家进行沟通会商,形成共识;处理纠纷时,警司两家同时出动,涉及民事权益的治安案件,以司法所为主体,充分利用其法律专业知识进行调解,涉及治安处罚以派出所为主体,利用其稳控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行政处理与民事调解双管齐下,达到案结事了,不留后患。
“警司联调”机制建立后,勐往乡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实现了“三快三降”:信息来源快、事件处理快、工作成效快;执法成本降低、群众负担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降低。自2009年12月实施“警司联调”工作机制以来,受理群众纠纷138起,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33起,调解率达96%,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大大下降。
拓展升级外来人口管理“网上清”
走进勐腊县城镇派出所,民警杨家文正在电脑前忙碌着,出租屋主张先生领着几名浙江茶商前来登记身份信息,杨家文将信息一一录入到电子文档中。张先生笑着对记者说:“麻烦也就这一次,登记了,我们房主心里踏实,客人住着也觉得安全,丢了东西,也敢大大方方地到派出所报案。”
派出所所长李国华介绍,辖区内的勐腊农场出租屋集中,流动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刑事案件多发。去年7月以后,派出所采用了旅店式管理出租屋的模式,在农场的支持下,设立了流动及暂住人口登记办公室,办公室配备了1台电脑、1部打印机、1台身份证读卡仪,实行24小时上班制。抽调1名社区民警专门负责农场场部的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以电子文档形式,详细登记出租人、门牌号、承租人等情况。对新来的暂住人口,由房屋出租人领着到派出所进行网上人证核对、登记,做到“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民警经常对辖区内出租屋进行巡查,发现有漏登的流动人口要进行补登,同时对屡教不改的出租人要进行处罚。
李国华说,这种一改传统手工收集人口信息、依托电子数字化手段、仿照旅店式管理出租屋与流动人口的模式还真灵,对流动人口的来踪去向,公安机关“门儿清”。犯罪分子不敢来,守法公民放心住,刑事案件直线下降,此前,每个月平均发生刑事案件7起,而此后,每月只发生1起,在过去治安混乱的农林街社区内,已经连续5个月没有发生刑事案件。
如今,这种升级版的旅店式出租屋外来人口管理模式已经在西双版纳州的许多地方得到推广。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