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位学生要面对多位教授提问,但气氛却很轻松。罗晓娜 摄 |
苏浙沪考生昨赴同济自招面试
面试官看重考生“真正的兴趣”,面试结果下周发布
罗晓娜
昨天,苏浙沪三地442名理科、文科考生共赴同济大学,参加了该校的“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与上海其它高校不同的是,同济大学打破地域划分,将苏浙沪三地考生打散在每个面试点和时间段。三地考生在同一天接受了同济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面试结果预计下周发布。
昨天记者在同济大学的面试地点采访到了几位面试考官,更加意外的是,面对几乎清一色的上海记者(本报记者是唯一的江苏记者),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顾祥林教授“毫不避讳”地说:“我觉得还是苏浙考生综合实力比较好。”
顾祥林教授首先提到了一个学理科的小姑娘,“她的表达能力很好,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从我和她的交流中,感觉到她的知识面很广”。另外,顾教授又特别补充了一句,“很懂礼貌”。很懂礼貌体现在什么细节?“她每次答完一个问题都会说‘谢谢你,我的问题回答完了。’”
顾祥林教授在回顾他面试的江浙考生时,发现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去国外的经历”。顾教授对记者说,他们应该都是各自学校里拔尖的学生,有去国外交流的机会。
还有个女同学,手写的书面材料上,字写得很漂亮,顾教授看了字就夸奖说:“你的字很漂亮,女孩子的字,像男孩子一样。”谁知女同学说:“对不起,不是我写的字,是我爸爸写的字。我当时来不及了。”顾教授不愠,反而高兴地对记者说,这说明她很诚实。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杨晓光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他面试中给考生看的一张图。这是个坐标图,参考值是“重要”和“紧急”。紧急不重要、紧急又重要、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也不重要。看面试考生会把哪一个放在第一位?
不出所料,很多考生都选了“紧急又重要”。杨晓光教授觉得这也正常,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想法,但他对记者说,他非常希望听到这样的回答,选择“重要不紧急”。因为他认为,质量和时间成正比,用的时间更多,事情就会做得更好。
有的学生对建筑专业感兴趣,杨晓光教授就问:“你心目中的城市是怎么样的?”那位同学谈到了应该关注环境、景观等等。杨教授认为这回答也还行,但还可以再好一些。如果能结合经济、社会、自然等对专业的整合,能有发散性的思维,特别是能看出学生的兴趣所在,那将是更加期待的。就比如有学生对行政感兴趣的,就表达出“能发挥人的潜能”的想法。这就让教授看出了他真正的兴趣。
本报记者 罗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