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5日爆发的骚乱演变成内战以来,卡扎菲几乎就没妥协过。他不断露面警告反对派,他的空军不断轰炸“叛乱城市”。人们发现,他看起来更像是要“血战到底”。3月19日,西方国家终于对卡扎菲采取军事行动:继美英法之后,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等国也宣布加入。阿拉伯世界中,沙特、约旦等国明确支持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卡塔尔、阿联酋等国更是派战机参加巡逻。
内忧外患,卡扎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强硬的政治“狂人”能笑到最后吗?
卡扎菲准备打“持久战”
在西方联军的强大空袭压力下,卡扎菲这两天究竟在做什么?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首先,提振士气,在民众中树立必胜的信心。当地时间19日夜间,第一轮空袭行动刚刚开始,卡扎菲就发表了电视讲话,称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利比亚有权进行还击,从现在开始,地中海和整个北非地区,都将是打击侵略者的战场,到处都将是“一片火海”,美法军队将有来无回。
其次,以退为进,以战略撤退保全有生力量,打算打持久战。战争打响后,卡扎菲把坦克部队分散到居民楼里,这让西方联军十分为难。炸吧,肯定会误伤平民,这对一直标榜“人道主义”的西方国家无异自打嘴巴。卡扎菲还给全国老百姓发放了100多万件武器,鼓励利比亚人民进行“长期战争”。
目前,联军还没有想出有效的招数,来对付卡扎菲的“藏军于民”。
勤奋的平民少年
1942年9月,利比亚苏尔特市南部的沙漠地区,卡达法部落一个贫困的贝都因人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卡扎菲。他的父母均目不识丁,父亲是一个穷牧人,靠出租骆驼维持生计。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上面有3个姐姐。童年的艰苦生活,培养了卡扎菲坚毅的个性、吃苦耐劳的品格。由于家境拮据,他幼年曾一度失学。卡扎菲很要强,学习很用功,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就睡在清真寺的地板上,一周只能回一次家。
1961年,卡扎菲考入利比亚大学历史系。在那里,他经常收听埃及电台的“开罗之音”节目,深受埃及总统纳赛尔民族解放思想的影响。毕业后,他曾被派往英国桑特斯军事学院接受短期培训,1966年回国后正式成为一名军人。
“传奇”的“回眸”爱情
卡扎菲的爱情故事也很离奇。刚进军营没多久,卡扎菲就爱上了顶头上司哈利德将军的女儿法蒂赫。靠着高大帅气的外表和出众的才华,他很快就赢得了将军女儿的芳心。有了这个靠山,他迅速得到了上尉军衔,手下有了一些兵。于是,卡扎菲开始全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做准备联合一批志同道合的军官,组成“自由军官组织”,伺机发动政变。
1972年初,他因胃溃疡住进黎波里医院,在那里认识了护士萨菲亚。很快,他宣布与法蒂赫离婚,迎娶了更年轻美貌的萨菲亚。
不过,关于卡扎菲与萨菲亚的恋情,还有另一种说法1970年9月10日的阅兵式上,一位担任急救工作的护士悄悄挤到卡扎菲身边。她敏捷地拔出手枪,瞄准了卡扎菲的头部。但在她就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卡扎菲转头看了她一眼。四目相对时,护士迟疑了一下,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暗杀使命她被卡扎菲的领袖魅力“电晕”了。就在此时,警卫们夺下了她的枪。有意思的是,卡扎菲并没有责罚这个名叫萨菲亚的漂亮女刺客,而是问起了她的名字……一个星期后,收买萨菲亚的几个政客被捉拿归案,而卡扎菲和萨菲亚则走进了婚姻殿堂。
此后,卡扎菲将保护自己的使命交给了萨菲亚。据说,他身边那些“闻名世界”的女保镖,就是由萨菲亚训练出来的。至于卡扎菲喜欢用女保镖,有分析认为,他是想以此体现他对女性的尊重。
“狂人”建成非洲最富国
1969年的利比亚,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几个利益集团都在密集活动,准备推翻老朽的伊德里斯国王。其中,前首相和总参谋长的实力最为强大。然而,谁都没想到,仅仅是上尉的卡扎菲,最终却领着一群毛头小伙,在9月1日晚上抢走了政权。尽管他“蓄谋已久”,但政变过程依然漏洞百出。他带着仅有的几百名士兵从军营出发,前去接管班加西电台。但走到半路,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竟成了光杆司令。“攻下”电台后,他手下的两名干将又带队去接管的黎波里城外的防空部队。到那里后,他们才发现,士兵们的子弹少得可怜,平均每人只有1.5颗!好在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因此,利比亚人都说,卡扎菲当年能够夺取政权,一是因为他年轻,敢闯,下手狠;二是真主青睐他,有意将他送上权力宝座。当时,利比亚军队的最高军阶就是上校,卡扎菲夺权后不愿违背“祖制”,到现在都一直挂着上校军衔。
执政后,卡扎菲生活十分简单,不抽烟不喝酒,喜欢住帐篷。他的宗教思想让他与所谓的西方文明格格不入。卡扎菲的反西方倾向让他在民众中很有市场,同时,他也做了不少实事,成为利比亚的“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他总是身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或卡其布军装,在十几名女保镖的簇拥下出现。卡扎菲讲话从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
1969年执政后,他将国家石油收入的50%分给各家各户;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有人患上国内治不了的病,就送到外国去看,病人不用出钱;国家建设输水工程;把农场、房屋和拖拉机无偿赠送给农民……事实上,不管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在卡扎菲的领导下,这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就达到1.1万美元(约合7.23万元人民币),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即使后来常年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利比亚仍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然而,在反对者眼中,卡扎菲却是个“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给利比亚带来不少麻烦”。他态度强硬地向西方国家叫板,支持所有西方国家讨厌的力量。1988年,他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阿盟首脑会议上说,他右手戴着白手套,是为了与那些跟美国友好的国家握手时不至于脏了自己的手。批评者说,卡扎菲的反西方立场,让利比亚在国际社会“走进了死胡同”。
与美国关系起起伏伏
卡扎菲与美国的积怨由来已久。实际上,1969年卡扎菲推翻的伊德里斯国王,就是个亲美领导人。从那以后,美国就开始视卡扎菲为“眼中钉”。1980年,卡扎菲支持英国分裂组织“爱尔兰共和军”,美国于是宣布利比亚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下令停止与利比亚的经贸关系,并称卡扎菲是“疯狗”。而1988年发生的“洛克比空难”,更是将两国关系推向冰点。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遇难的270人中,一半以上是美国人。美国事故调查小组后来认定,此事与两名利比亚特工有关。美国于是利用联合国向卡扎菲施压,并于1992年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制裁。
经济上的打击和政治上的孤立曾让卡扎菲一筹莫展,于是他逐渐尝试着与美国接触。他先是宣布放弃研制核武器,接着承认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并承诺向遇难者家属提供27亿美元的赔偿。卡扎菲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2006年5月15日,美国宣布恢复与利比亚的全面外交关系,并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删除。
2008年9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成为50多年来第一个访问利比亚的美国高官。卡扎菲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一次“厨房外交”,美国和利比亚的关系仿佛走进了蜜月期。
但不和谐之音并未消失。卡扎菲在他的公开言论中依然时常流露出对美国的不满。现在,美国正从伊拉克脱身,加上有法国、英国一同出头,美国看到,顺手把卡扎菲搞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