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人均收入距离碳排放拐点还有3倍差距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3月28日08:53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近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亚洲核心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联合在北举行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发布会。该报告是中国第一本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系列研究报告,她汇集罗马俱乐部核心成员,IPCC工作组成员,碳排放理论的先驱者,外国政府气候变化问题顾问,日本低碳社会计划设计人,以及中国国情与环境专家等著名学者、政府官员和有识之士,探讨世界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的现状,比较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政策,总结 COP15以来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为研究人员、政府决策人员和一般读者提供政策建议和考资料。

  报告指出,中国应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但这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的高速增长,因此,中国应当坚持在继续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的原则。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是总体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缺乏的国家。虽然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才4000美元,只有日本的1/10。因此,完成工业化、提高城市化、减少贫困、让全民都富起来,仍是中国的主题,这一点不能放松。

  中国人均收入距离碳排放拐点还有3倍差距

  报告指出,从1960~2004年的45年间有相关数据的38个国家的经验统计分析来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是一种倒U形的关系,即高速增长必然带来高碳排放,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碳排放会逐步下降。碳排放从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即碳排放的拐点,发展中国家是人均收入到达24517美元,发达国家的转折点是31235美元。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按美元计算是400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7000美元,距一般国际转折点还有3倍以上的差距。因此,发展经济、脱贫、提高国民的人均收入仍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对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保持适度的增长,不仅对中国重要,也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日本在实现节能减排,环境改善的同时出现产业空洞化、经济超低速增长问题

  报告指出,从日本的经历来看,20世纪60年代日本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公害,1970年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严格规范企业的污染排放,1973年的石油危机迫使日本实行节能措施和发明节能产品,这使得日本从一个公害大国变为环境优美的国家,从一个高耗能的经济体成为一个节能减排的模范经济体,环境保护、环保与低碳技术、低碳社会成为日本的代名词。但是这一成就的背后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低速增长和90年代以后的产业空洞化、经济的超低增长或负增长。

  报告认为,中国目前面临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处境,如果过分强调减排而使经济增长急刹车,可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甚至比日本更严重,因为日本的环境改善发生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美元的1970年以后,而经济增长减速发生在人均收入达到16000美元的1985年以后。因此,中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

  设定减排与GDP增长挂钩指标,实施减排总量控制

  报告提出一系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建议设定减排与GDP增长挂钩指标,实施减排总量控制。报告指出,中国有约束性很强的经济增长指标如GDP增长率、就业率、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等,这些硬性指标强化了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意识,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产生了为完成指标而不惜高耗能高碳排放、牺牲环境保持增长的严重问题。本报告建议:放松对GDP指标的硬性要求,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的要求,提出一个指导性的GDP指标,并设定相应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与其挂钩,作为综合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

  在如何实现节能减排问题上,报告总结了日本和中国环境污染的经验,认为实施减排的总量控制是最有效的办法。因此,报告建议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和各个部门以及地方的发展规划中,明确制定节能减排总量指标,实施总量控制,以确保有节能减排效果、有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适度增长。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各产业、各部门的能源使用状况和减排强度有很大差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应依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行业产业排放情况,采取不同的、分级别和等级的排放分解指标。
(责任编辑:UN019)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