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偷供族”扫硬币收供品(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3月29日02:05
本报主任记者 孙智超

  3月28日,记者从沈阳市各大墓园了解到,随着清明的临近,一些依附墓园而生的“偷供族”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市民上供的祭品频繁失踪,有些可回收物品又重新流回市场……如何既能保留心意,又不留下可乘之机,成为困扰前去墓园祭奠市民的难题。

  “硬币收集器”:一天上百元

  3月24日一早,记者来到文官屯殡仪馆,看见一些老大娘正在并不宽敞的道路两边做着状似“扫雷”的奇怪动作。这是干啥呢?记者不由起了好奇心。

  原来,这些老人每人手持一个特殊网兜,正在从路边的尘土和杂草中间一探一探地捞取硬币。哪来这么多的硬币呢?记者注意到,每当送葬车队一过,她们便一拥而上。原来,硬币都是从车队的车窗里抛撒出来的,面值不一,有1角钱的,更多的是1元钱。两支车队过后,每个老太太的网兜里至少能有十来个硬币。“反正这钱人家也不要了,我们就捡起来呗。”一个老太太说,“一天就一百来块钱吧,不多。”

  “送葬车队抛撒真钱的事可有年头了,怎么也得十五六年了吧。”一个工作人员对门口的“硬币收集小分队”已司空见惯,“这两年老人多了,以前小孩多,车队一来,也不管危险不危险,冲过去就抢。他们按路段划分"责任田",外人根本插不进来。”他摇摇头,“都说这是"买路钱",我看啊,养活了一批人倒不假。”

  “供品回收队”:暴利大循环

  3月26日中午,张力夫妇来到位于沈北新区的一家墓园为岳父扫墓。两人在供桌上摆好供品、放好花束之后,一同去打水,准备擦洗墓碑。结果回来一看,丰盛的供品已不翼而飞,桌上只剩下三四个空纸盘子。张力勃然大怒,四下张望一下,发现一个中年妇女正消失在墓间过道的尽头,手里塑料袋装着的明显是自己带来的火龙果、香蕉、某特殊牌子的白酒等祭品。张力冲过去拉住该女子,没等发话,该女将塑料袋一抛,转身就跑。气极了的张力在背后大吼几声之后,万般无奈地回身重摆祭品。

  随后,在与墓园工作人员和保安交流中,张力发现,祭品消失已经是各大墓园多年沉疴,近年来墓园管理方虽然加强防范,甚至规定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依然无法有效禁绝“供品回收队”的“搜刮”。他们每次不会多捡,捡一点就及时送出,再返回继续捡,如此循环,很难监管。“吃的水果最容易丢了。鲜花不好拿,丢的就少,但塑料花不怕坏,就容易丢。门口不少卖塑料花的,市面上20元,他5元就卖,很可能就是回收的。”一个保安提醒张先生,“如果是花带,就用绳子绑在墓碑上;如果是塑料松树,干脆用水泥糊在盆里。”祭祀还“兼职”泥瓦匠,现实让人哭笑不得。

  就盗窃供品涉及的法律问题,记者咨询了辽宁丰华律师事务所张宝兰律师。她说,供品实际上属于一种被抛弃物,且价值较低,即便及时发现,警方也会较难处理,无法定性其为盗窃。换句话说,偷拿供品属钻了法律的空子,所以不好管。

  本报

  提醒

  “心意可留下,供品请带走”

  记者看到,有一半以上的市民在祭拜之后留下祭品。为了尽力保留住供品,不给人以倒卖机会,许多有经验的市民采取了将糕点水果掰成小块、酒水香烟开封、鲜花揪瓣抛洒、折断等方式来处理供品。但墓园管理者表示,最好将供品带走。

  龙泉墓园在每天17时之前都会安排工人将墓碑前的水果、糕点、鲜花等全部收走,称将“当垃圾处理,不用做销售”“以免夜间被小动物祸害,破坏环境”。这一环节有工作人员现场监督,但塑料花等不易损坏的祭品可以保留一段时间。永乐青山墓园则将清理供品时间提前到15时之前,同时也清理市民扫墓留下的各种垃圾。

  祭奠先人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心意,供品不会真起到供先人饮食欣赏的作用。把供品破坏撒在墓碑周围,一是破坏了祭扫环境,二很容易招来小动物破坏陵园,三是滋生了一个寄生群体。本报建议:广大市民将供品及时带走,祭扫后不留垃圾。

  作者:孙智超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