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在全国两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之后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加强地市党政正职干部管理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换届之年,中央及时研究加强地市领导班子建设,意义更是不一般,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从总体上来看,这次政治局会为加强地市党政正职干部管理定了基调、作了要求、指了方向。
明确了“三个重要”的定位。从我国行政体制来看,地市处于省与县之间,既要当好“战斗员”,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区的重大部署,率先抓好地市本级的科学发展;又要当好“指挥员”,精心谋划和大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事实证明,加强地市党政正职干部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抓好县级领导班子建设具有决定意义。这次政治局会议用了“三个重要”来阐述加强地市正职的必要性,即“地市一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地市党政正职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定位,中央在提出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把加强地市党政正职作为摆在重要议程,出台具体措施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地市党政正职干部队伍。
明确了“三个忠于”的标准。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特别是选好配强党政正职,对一个地市的科学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次政治局会议对地市党政正职的选用标准提出了“三个忠于”的标准,即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这是最根本的标准,体现了中央一贯强调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同时,会议还对地市党政正职人选的作风、品行、能力、经验等明确了标准,提出要按照“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严格把握人选标准和条件,注重选拔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形成队伍合理结构,推进交流任职,把优秀领导人才选配到市党政正职岗位,为推动区域科学发展、促进区域社会和谐选好“带头人”。
明确了“四措并举”的机制。加强地市党政正职的管理,既有一般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这次政治局会议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和管理监督等四个不同层次,明确提出“四措并举”的工作机制。其中在规范选拔任用是前提,强调要“进一步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人选提名,加强考察工作,落实全委会票决制度”,切实做到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以好的制度选好“关键人”;加强教育培训是基础,强调要“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全面提高地市党政正职的执政能力。健全考核评价是关键,明确提出“加强德的考核,全面客观准确考核评价领导科学发展的工作实绩,注重了解群众公认度,支持和鼓励干部踏实干事”,其目的就是要按照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健全考核内容,创新考核方法,运用考核结果,引导地市党政正职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加强监督管理是保障,强调要“促进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加强对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严格选人用人行为,落实和完善巡视、经济审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等监督制度”,通过健全整治监督机制,促使干部监督管理从“事后惩治”到“事前防范”的转变,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干部健康成长的目标。
州郡治,天下兴。加强地市党政正职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干部管理工作,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好人、用好人、育好人、管好人,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地市党政正职队伍,为推动“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胡军)
(责任编辑:UN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