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广东正品雪碧喝出23万大奖 厂家回应称太可笑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1年03月30日00:09
邓女士出示喝雪碧喝出的奖牌。

  可口可乐公司回应从未向饮料罐内植入奖牌

  新快报记者 张恩杰 文/图

  喝雪碧竟然能喝出一张面值23万元的奖牌?这是天方夜谭,还是确有其事?日前,在中山市小榄镇永宁洪联二马路经营士多店的邓女士向新快报记者反映了她喝雪碧喝出23万元奖牌的奇闻。对此,可口可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公司从来没有设过这么大的奖项,也从未向饮料罐植入奖牌。这奖牌到底从何而来?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

  当事人

  雪碧罐里喝出23万元奖牌

  据店主邓女士介绍,今年2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她从该店冰箱取出一罐330毫升的“雪碧”,揭开拉环后啜饮。忽然感觉有个东西卡住了罐口。于是,她找来剪刀,将罐口剪开,却见罐子里有一张硬塑料奖牌。

  “我当时就感觉很惊讶,坐在凳子上愣了半天,怎么会有奖牌在里面,开店半年多,从未发现有顾客喝出奖牌的事啊!可这偏偏却被我喝了出来。刚开始,我告诉我身边的亲友,她们都不相信,后来看到奖牌后,大家都惊讶了!”邓女士说道。邓女士还表示,中奖后,她第一时间拨打兑奖热线,远在广州黄埔大道东998号的可口可乐公司遂通知她前往该公司领奖。邓女士随即和子女们赴广州领奖。

  然而,让邓女士一家未料到的是,到了可口可乐广州公司,不仅吃了闭门羹,还被工作人员骂她们是骗子。直至后来,邓女士辗转联系到生产此批次雪碧的可口可乐珠海分公司,该分公司承认这罐雪碧是她们生产的,但不承认雪碧罐里有奖牌,更不承认公司设此类大奖。

  消委会

  双方争议较大调解不成

  记者了解到,和珠海分公司协商不成后,邓女士3月18日将此情况反映给了珠海市消委会。据该会《消费纠纷建议书》显示,投诉方因2011年2月22日喝了一瓶“雪碧”中奖23万元,兑奖不成于2011年3月11日投诉被投诉方。本会受理后,经调查调解,双方争议较大,调解不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建议双方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建议书还附注道:投诉方要求兑换奖金23万元;被投诉方认为本公司没有举行该项活动不予兑奖;经调解双方无法达成协议。

  记者调查

  中奖“雪碧”从哪里来?

  为了解事实真相,记者对“雪碧”中奖事件展开了调查。据邓女士介绍,中奖的“雪碧”是去年11月份,可口可乐公司的几名业务员上门推销时,她决定进货的。当时进了48罐,目前该店还剩18罐,每罐零售价2.5元。

  记者注意到,这批“雪碧”生产日期是2010年6月28日。对此,可口可乐珠海分公司负责人梁小姐也承认这批货是他们生产的。

  奖牌内容是否真实?

  根据邓女士提供的中奖奖牌,记者注意到,这张刚好能塞进雪碧罐的奖牌上面文字显示:1.总奖数7000名,亚运大奖23万元;2.亚运大奖只限于罐装的可乐、雪碧、芬达;3.一等奖1台方正电脑,二等奖3000元,其他奖参详海报;4.凡中亚运大奖者请携带身份证彩牌至我公司总领现金23万元;5.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公证处公证;6.兑奖截止期:2011年12月31日。记者还留意到,中奖“雪碧”罐身上则是世界杯促销活动信息。

  可口可乐公司梁小姐则回应称,首先,他们公司不是亚运的赞助商;其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再次,同一件商品,不可能出现两个以上的有奖促销活动。当事人邓女士所提供的那张奖牌却注明是亚运促销活动,奖额为23万元,而且,就在那罐雪碧饮料上,同时还有世界杯主题促销活动,显然,这些都不符合法律法规所要求的设奖标准。因此,本公司绝不会就以上内容设置大奖。

  梁小姐还表示,她们公司凡是要搞有奖促销活动,都经广东省公证处公证,确保活动内容真实有效。

  奖牌怎会在“雪碧”罐里?

  针对邓女士从“雪碧”罐里喝出“奖牌”的说法,梁小姐则表示,他们从未向饮料罐内植入奖牌。“那样做,根本不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消费者也不会就此埋单,最终吃亏的还是商家,所以,没有哪一家商家,敢在饮料罐里植入奖牌。”梁小姐说道。

  她还强调,可口可乐作为一家规模很大的跨国公司,其生产环节质量是经得起考验的,舒适整洁的车间环境,全自动的生产流程以及精密的电子检测仪,将问题控制到源头。“一旦有次品,马上就会被检测仪揪出来,不可能再进入下一个环节。”梁小姐如是说。

  当事双方谁来担责?

  奖牌到底从何而来?当事双方究竟谁来担责?随着当事双方观点对峙、互不相让,消委会调解不成,陷入僵局,有律师建议走法律途径。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梁小姐表示,整个消费过程中,邓女士是利益的受损者,因此,由邓女士来提出向法院起诉的主张,作为被告公司,他们会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料,来支持和服从法院的判决。最终谁来担责,由法院来判定。

  同行声音

  如此大奖绝不可能

  针对邓女士中奖一事,记者采访了不少商户,他们均表示,没有遇到过中23万大奖的情况。在石岐区中山二路经营士多店六年之久的罗先生说,有的也只是饮料瓶盖上印有“再来一瓶”的有奖促销,再就是有的饮料送彩电一台的大奖。除此之外,没有更大的奖项。

  罗先生还表示,即便是罐装可乐,他也只看到有的拉环上有“再来一瓶”的字样。“这些罐装饮料,其价格不过三五元钱,作为商家,如此廉价的东西,他也在考虑成本,不可能设很大奖项的。”罗先生说道。

  他还表示,前一段时间,有报纸也登载了吃口香糖吃出十几万大奖的奇闻,但被证实是有商家搞鬼,趁机骗取钱财的。所以,他认为,中十几万大奖的信息不可信。再说,即便是中了奖,又有谁能当场作证,证据确凿,让信息经得起推敲考验,这些都需要技术层面上的支撑才行。
(责任编辑:UN01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