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会商教育,别只放大“思想偏激”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3月31日08:10
  近日,北大一项正处于试点中的学生管理制度被披露出来,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专家学者、新闻媒体都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这其中,主要又体现在对“会商思想偏激”的关注。认为这是北大对其“兼容并包”传统的一种背弃。

  实际上,整个事件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是北大学业会商制度本身合理与否的问题,而是事关会商制度背后的教育改革、广大民众对教育强国期待等诸多深层次问题。毕竟,由于北大在我国教育界的传统地位,其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任何新举措,都有可能被民众视为某种程度的教育改革。因此,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这种学业会商制度就会表现出本身之外的别样意味。

  从历史来看,北大在教育界的标杆作用,更容易“树大招风”。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以来我国创办的第一所现代西式学堂,因此,北大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很与众不同的。如此一来,北大老师和学生作为“中国名师”和“中国的天之骄子”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全国的关注,更何况是影响更深远的教育管理制度方面的新举措。当然,也正是北大的这种地位,使其有时候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任何举动都会引来热议,不在事件本身,而在于事件是发生在北大。这次的“学业会商制度”也是如此,明明是一个多项措施并举且以帮助学习困难、多次挂科的学生为主的综合性管理制度。很多人却只看到了其中的“思想偏激”几个字眼,并且“上纲上线”地加以批判,将其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相对立地看待。而始终没有看到,这只是教育管理方面的一项措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最终发现这个措施不行,也是可以废除的。而对北大的这种关注,很容易使其承受不应有的负担,最终可能导致北大在今后的有关改革中“畏首畏尾”,很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当然,关于北大的学业会商制度的争论肯定还会继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而我们也应当尊重这些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期待不能成为负担。教育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但教育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更需要有试错的勇气。

  北京夏柳学生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