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清明杂说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1年04月01日04:37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民俗中的重要节日,由于其又和寒食节相连,故而清明期间,民间除了禁火外,主要活动是祭祖扫墓,踏青插柳。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祖扫墓缅怀逝者的悲酸心情,又有踏青插柳游玩赏春的欢乐情趣,是一个极富民俗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原本是个“农事”节日,大约产生于西周,《夏小正》说,“妾子始蚕,执养宫事”,是以祭蚕养蚕为内容的节事,到先秦时始加入寒食,丰富了节日内容。最早的寒食禁火,也是起于西周。《周礼·司煊氏》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是因为末春阴阳属火,而二月初是“龙抬头”,龙星(角、亢)升起于东方,东方属木,五行木生火,怕引起民间大火,故禁火,这就是寒食最早的原意。战国以后,又加入了介子推被烧死于绵山的故事,更加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又由于清明节正时值三月,春暖花开,在春秋时,三月三是“上巳节”,有踏青、赏春、招魂等习俗,人们便将农事的清明、禁火的寒食、赏春的三月三,三元合一,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但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清明节的“寒食”成分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山西地区,更为明显。《荆楚岁时记》说,“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 (当然是晋国山西人)哀之,每岁暮春,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犯则雨雹伤田”。当时禁火长达一个月之久,百姓生活甚为不便。东汉时太原“并州刺史”周举在子推庙里祭告子推曰,“春中寒食一月,老小不堪,今则三日而已”,把寒食节定为三天。但在民间,习俗已久,禁而不止。公元206年曹操占据太原,关于山西的禁火习俗,毅然颁了《明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之推。子胥沉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于子推独为寒食,岂不偏乎?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他用事实教育大家:伍子胥跳江而死,吴人并没有不喝水呀,为何介子推被烧死,就要人家禁火呢?太不公平了吧!这个罚令还真管了用,山西禁火的习俗改成了一天,就是清明前一天,名字还叫“寒食节”。

  隋唐以后,随着寒食节的淡化,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户外春游成了节日的主体。唐玄宗、唐中宗都在宫内举行荡秋千、拔河等活动,与宫女同乐,民间争相仿效,遂成习俗。到了宋代,清明节的节俗发挥到了极致。《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说,为了祭祖扫墓的需要,“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四野如市……各携枣锞、炊饼、黄胖、棹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在南方更增加了龙舟竞渡,“前后十日,联翩游赏,终日不绝”,使清明节成为遍及大江南北的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一直传至今日,盛行不衰。难怪连苏东坡都感慨 “人生能得几清明”?

  任何一种民俗事象,都是在各自的历史阶段推行和发展的,又是为后续时代继承并取舍之后而发扬光大的,清明节亦然。如今又逢盛世,清明节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更增加了无限情趣,三件大事总融了节日要旨。首要是祭祖扫墓,这是中华孝道文化的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植树栽花,这是保护环境还原自然的大爱精神,也是碧水蓝天工程的必备条件;赏春旅游,这是欣赏大好河山,促进爱国爱家爱人爱自然文明风尚的韵事,有此三者,清明足矣!

  雪 君

  (编辑:力国才)

  作者:编辑:力国才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