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植根党章理想的力量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1年04月06日09:27

  这种更接轨现实的理念,事后证明也往往更具成效。“从历史教训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越是主观力量可以做到的事情,越要考虑客观规律的结果会不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不利的后果。”梅丽红说。

  党史研究者注意到,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革命和60年执政史上,但凡提出不切实际的构想,难免头撞南墙,而这种碰壁随后又动摇了党内的基本理念。十年文化大革命,以及试图以群众运动来消除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最终都给众多中国共产党人带来极大的思想冲击。

  从另一个警示角度,美国政治学者李侃如曾将中国共产党当前面临的问题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缺乏一种催人奋进的意识形态来激发其成员胜任于公共服务并忍受牺牲;一个是腐败已经深深地渗入党的组织,可能增长到危害党的道德权威和纪律的程度,并在实际上损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由此,多名专家认为,和当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样,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面临着理想和现实如何统一的问题。

  行百里者半九十,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新起点上,回顾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社会曾经历了从“人心思定”到“人心思变”,再到“人心思兴”的过程。30多年前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动荡中摆脱出来的人民,渴望安定的社会环境;此后的改革与转折来势迅猛,在若干历史问题讨论尘埃落定之后,社会面临着思考未来的走向,“思变”成为人心的主流;而当前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人心“思兴”,期待党的理想信念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从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谈及此,受访资深党建专家分析说,中国共产党人积革命和建设的长期经验,特别是30余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深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历史和现实证明,在当代中国,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与目标作为基本精神支柱,我们党就会有更加坚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国家就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无往不胜。反之,就会人心涣散、党心涣散,就不能形成强大的聚合力,一切事情都办不好。

  从历史经验上看,每当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时刻,党中央总是高屋建瓴、审时度势,适时地向党员、干部提出更高更严格的目标要求。前瞻未来,将党的理想信念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来,也需要多一些客观具体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一方面,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大环境中,认清哪些是可以超越的,哪些是不可以超越的。甄小英例举,过去我们有“左”的东西,比如完全否认中共党员的正当的个人利益,改革开放后搞市场经济,我们纠正了“左”的东西,承认党员正当的个人利益,一下子有的人就分不清界限,把个人利益放到了最前面。现在来看,既要承认党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继续保持发扬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党员理想信念的同时,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中共的先进性、提升执政能力。梅丽红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走上了一条制度建设与创新的道路。但是,随着时势变迁,制度创新又有广阔的理解空间。其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价值确认,为党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基本的指南;其二,依法治国的稳步推进,要求党的制度创新必须体现现代法治的基本规则和精神。

  梅丽红认为,以确立党员主体地位为目标指向的制度创新,不只是意味着党员要在党内事务管理、选举干部和实施党内监督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重塑党内的权威结构和党内权力的作为取向。

  而在多位政党研究者看来,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既是遏制腐败的不二路径,也是重塑政党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当代选择。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付吉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