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山东乳业大变局乳企难抗技改资金 奶农无奈卖牛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1年04月06日10:43
潍坊紫鸢乳业发展有限公司谋划从头再来。
潍坊紫鸢乳业发展有限公司谋划从头再来。

  本报记者 崔滨 张杰 刘丹 张榕博 苗华茂 李园园 张浩 见习记者 吕增霞 王瑞景 联合采访

  出局者的新出路

  有的要办养殖场,有的要做乳饮料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业大洗牌,过关者换证重生,未过者残酷出局。牛奶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费品,生产企业资质和检测能力的提高,固然让消费者欣慰,但此次大规模产业升级后,出局者的命运将会怎样?

  行业淘汰将带来产业升级

  同样是没有通过生产许可证审核,但在东营市安和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炳辉看来,选择放弃的张鹏宴们仅仅得到了痛苦,而他们则要经历更多的煎熬。

  4月5日,在安和乳业的厂区,新建的净化车间里建筑材料遍地,装修工人正在紧张地赶工,安置检测设备的支架橱柜已经完工,可随时投入使用。刘炳辉告诉记者,为了能够通过重新审核,安和乳业投入了约300万元进行生产流程再造,比如新增清洁作业区、添置检测设备等,“去年11月新规定出台之后,全国1000多家乳企都忙着按照要求购买新设备,我们行动得稍微晚一点,根本排不上号。”

  根据省质监局公布的名单,提出重新审核要求但未履行完审核程序的奶企还有11家,省质监局人士表示:“不能保证这些企业都能通过重新审核,他们投入的技改资金,仍然有打水漂的风险。”

  就在这样的痛苦与煎熬中,“大考”过后的山东乳制品市场,迎来了一次剧烈的震荡。山东省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王鲁海介绍,2010年,全省乳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居全国第3位,但行业集中度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

  4月2日,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张志民表示,相比蒙牛、伊利、光明等超大型乳制品企业,山东乳品企业在产品种类、产品包装、营销规模上远远处于劣势,此次通过政策机制淘汰一批市场竞争力差的企业,将会促使通过审核的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和营销规模,占领腾出的市场空间。

  记者从省质监局了解到,此次行业整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产业升级,我省44家已经通过审核的乳制品企业设计年处理鲜奶能力提升为287.7万吨,比全行业2010年度总产能还要高出20万吨,一场新的山东乳业变局正在展开。

  出局企业或转行或重新来

  位于青岛市北部的莱西,是岛城乳业的大本营。莱西西沙埠村,主动退出乳制品行业的青岛喜来乐乳业就坐落在村中。几十亩的厂区看不见一个工人,门口的厂牌已经变成了青岛喜来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厂区东面的办公室里面,一位留守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早就不再开工生产了。”当被问及今后将如何发展时,得到的答复是:“正在准备办养殖场,已经购进了一批奶牛,打算为雀巢提供牛奶。”

  除了退向产业链上游成为原料供应商,对于无力承担高额产业升级成本的中小企业来说,转产成为其另一个无奈的选择。

  青岛天惠乳业有限公司位于莱西沽河街道办事处,是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共占地30余亩,其中15亩用于乳制品加工生产,另外15亩为奶牛场,圈养着上百头奶牛。虽然天惠曾花费180多万元更新设备,但依然未通过这次审核。

  天惠乳业总经理李绪高告诉记者,企业今后将转向生产乳饮料。根据国家质监总局的政策,乳饮料产品不在此次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之列。“我们的产品很难竞争过蒙牛这样的大品牌,再加上重新审核生产许可证,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改资金,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现在转型生产乳饮料,原来的生产设备大部分能用上,算是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李绪高庆幸企业找到了一个“收之桑榆”的途径。

  还有部分不甘心退出的乳企选择从头再来。在潍坊市高新区的潍坊紫鸢乳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明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在择址建设新的厂区厂房,打算在设备就位后,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的审核。潍坊市临朐乾福乳业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技术改造。记者4月5日了解到,该公司将于4月中旬以新企业名义提报取证申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02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