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予“胡萝卜”的同时,沙特政府也握紧了“大棒”。对发动示威游行的民众毫不手软,不惜动用军队和坦克装甲车等武器装备,誓将一切动乱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波发自利雅得 沙特的统治阶层一直认为,民众只要衣食无忧就不会起来“闹革命”。但邻国巴林所发生一切,令他们些许改变了看法:仅仅是钱买不来稳定。
沙特是盛产石油的富裕国家,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在首都利雅得,高级宾馆众多,且装修奢华;街上的高档名车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这仅是沙特的一面,享受这些奢华的,不是王室成员,就是贵族富豪,普通老百姓则难以企及。
“国富民穷”是这个阿拉伯中东国家的真实写照。跟闹动乱的邻国巴林和阿曼比,沙特的民生问题其实更为严重,很多沙特老百姓,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连稳定的工作都难以保证。在科威特和卡特尔,普通男子的长袍洁白笔挺,用料考究,并且每天都换新的,但在沙特,普通男子的白长袍都被洗得发黄、变薄。
如此民生,那么在阿拉伯民众运动此起彼伏的当下,沙特为何能稳稳当当,独善其身,且还能出兵帮助巴林平定乱局?
花大钱买稳定 中国人对沙特的慷慨印象深刻。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沙特政府给予了高达1亿美元的捐款。但是,当时沙特不少老百姓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己国家的老百姓还穷着呢,为什么要援助这么多给别人?
“外国人都以为沙特遍地是黄金,人人是富翁,其实我们的日子过得并不比你们容易。”沙特一位出租车司机对本报记者说。
他说的是大实话。根据沙特官方公布的数字,2010年沙特失业率高达10%,20-29岁年龄段的失业率更是高达30%。有经济界人士认为,沙特的实际失业率恐怕还要高于政府公布的数字。
住房难也是令沙特老百姓头疼的问题。受通胀影响,当前的沙特房价节节攀升,不少沙特家庭由买房改为租房。这两年,房屋租金价格也猛涨,一般沙特人由租三居室改为两居室甚至一居室,而且位置离市中心越来越远。
民怨在一点一点积累,当中东抗议浪潮逼近家门时,沙特国内互联网上出现了号召老百姓出来游行的呼声。此时的沙特政府迅速打开了钱袋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分两次总共发放1300亿美元用来改善民生。
第一次,是抢在互联网上号召游行的“愤怒日”之前的2月23日,借着阿卜杜拉国王结束国外治病回国的时机,沙特政府公布了总价值360亿美元的改善民生措施,包括公务员加薪15%、对学生和失业人员提供补助和增加政府无息住房贷款等。
其中,最让沙特失业青年欢欣鼓舞的是,在一年期内,他们每月可以获得2000里亚尔(约合540美元)的政府补贴。同时,政府负责为他们安排工作。从此,他们不用再为工作的事发愁了,可以天天睡大觉,还有工资拿。
第二次,则是抢在网上号召的“革命日”前夕的3月18日,87岁的阿卜杜拉国王罕见地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了一个近1000亿美元涉及提高工资、改善医疗和住房的惠民政策。这个最新政策包括:给公务员两个月工资的红包、在军队和安全部门新增6万个就业岗位、国家投入2500亿里亚尔(约合670亿美元)新建50万套房、将公务员最低月工资水平提高到3000里亚尔(约合800美元)。
两次惠民政策出台的当晚,沙特全国各大城市的民众驾车上街,挥舞着国旗和国王画像庆祝,同时表达对国王和政府的支持和热爱。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
胡萝卜、大棒双管齐下 在给予“胡萝卜”的同时,沙特政府也握紧了“大棒”。对发动示威游行的民众毫不手软,不惜动用军队和坦克装甲车等武器装备,誓将一切动乱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就在国内出现游行抗议苗头的前夕,沙特内政部发布公告称,一切形式的游行示威都被视为非法,沙特安全部队将予以严厉打击。
这绝对不是吓唬人的空话,沙特军警的厉害在中东是出了名的。就在“愤怒日”游行示威的3月11日那天,沙特政府在全国各大城市部署了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不仅部署了大量全幅武装的警察和部队,还在人群中安插了大量的便衣。只要一出现动静,警察和便衣就会全力抓捕。当天,本报记者因为用手机拍照就被警察扣押,那些喊口号的人面临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聚居在沙特东部的什叶派民众,在自己居住的村子内,举行小规模示威活动,要求政府释放关押犯和公平对待什叶派的。无一例外都遭警察的驱赶,组织者还遭到逮捕。沙特一人权组织说,截至3月30日,至少有100多名参加示威游行的民众被逮捕。
此次,沙特政府给予的不论是“胡萝卜”还是“大棒”,力度都非常大,这或许是当前的阿拉伯国家局势让沙特政府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在反政府组织“沙特青年联盟”提出政治改革和反腐败的要求后,沙特政府做出了实质性的行动。
阿卜杜拉国王宣布,成立一个直接受他领导的正部级反腐败委员会。同时,沙特政府还宣布,今年4月将举行市议会选举。一直以来,沙特所有政府部门首长都是任命制度,因此,这一消息的公布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王室宗教部落三重“安全阀” 沙特的体制比较特殊。社会不仅有王室管理,还有宗教部门发挥重要作用。
1932年,沙特王室就是在宗教势力的帮助下,才得以统一国家。当时,沙特开国君主阿卜杜拉·阿齐兹与瓦哈比教派达成协议:沙特王室负责国家政治军事外交等事务,而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生活归宗教当局管理。所以,伊斯兰教对于沙特社会生活甚至国民的行为举止,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在这次国家面临的安全挑战中,沙特王室利用宗教当局影响力,说服民众不要上街游行。阿卜杜拉国王还向宗教当局增加了拨款。就在3月11日“愤怒日”游行示威前夕,沙特最高宗教委员会发布宗教法令说,示威游行违反《古兰经》和《圣训》,严禁穆斯林参加这样的活动。宗教当局还将法令印刷成小册子,分发给民众。
各大清真寺的阿訇,在周五的礼拜前演讲时,也都奉劝民众不要参加示威游行。阿訇们说:“你们看看埃及和突尼斯,国家乱了,老百姓能有什么好处。有诉求可以通过正当渠道反映,而不能采取街头抗议的方式。”
与此同时,沙特政府还利用部落影响力,协助稳定局势。在沙特,部落文化并没有随着国家进入现代文明时代而消亡,它与宗教一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沙特人往往不听政府的,但不能不听部落首领的。
王室、宗教以及部落三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国家管理的不同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了这三重“安全阀”,再通过改善民生、政治改革、武力镇压等诸多软硬兼施的手段,沙特政府牢牢控制住了国内形势。
当前,在沙特周边的叙利亚以及也门,社会暴力活动日渐升级,国内政治斗争趋于激烈。而沙特目前尚稳如磐石,不仅如此,沙特互联网上还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支持国王的签名运动,至少从表面上看,“茉莉花革命”在这里尚未掀起风云。
记者手记:我在沙特“被捕”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波发自利雅得 名为“沙特青年联盟”的匿名者,在网络上发出号召,于3月11日“沙特愤怒日”和3月20日“沙特革命日”举行示威游行运动,并罗列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论自由和反腐败等诉求。有近三万人跟帖表示支持和响应。
3月11日“愤怒日”游行示威的地点,选在首都利雅得最大清真寺-拉志西清真寺的周五礼拜后。我获得消息后,当日中午前往拉志西清真寺。还没到,就已感受到气氛异常紧张。警察在通往清真寺各个路口设置了检查站,检查车厢物品和证件。但这些只针对沙特本国人。当看到东方人面孔,他们挥手示意放行。
在清真寺周围,数百名警察和上百辆抓人的警车,和架着机枪的坦克和装甲车,都已部署在清真寺周围,清真寺上空数架直升机低空盘旋。
清真寺里,阿訇正声嘶力竭地高声重复着示威游行违背伊斯兰教法规,和对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坏处。突然,下面有一听众高呼:“他在骗人!”人群一阵骚动。但很快骚动平静下来。阿訇继续演讲。
一个小时后,礼拜结束。此时,清真寺另一个门口处传来口号,声调很高。所有的人,包括上百名手拿电棍、头戴钢盔的防爆警察,都朝那门口奔去,我被人群夹裹着也涌了过去,看到警察已经把那个喊口号的沙特男子团团围住。
我顺便掏出手机准备拍照,这时,一只大手在我眼前一恍,我的手机随即不见了。正当我回头找时,几个身穿大袍的沙特便衣警察把我的两只胳膊绑了起来。不由分说,把我塞进了停靠在几米之外的一辆带铁窗的警车里。
后来,又有人陆续被警察押进停在我前后的警车里。半小时后,抓人的车队在开道警车的鸣叫下,来到了清真寺后面一片用铁皮围起来的空地上。在那里,警察清点了被抓的人的国籍、证件、物品和人数。
半个小时后,车队驶进利雅得地区侦察局的院子。从侦察局大楼内走出了一个沙特人,手里拿着一张白纸,挨车登记被抓人的姓名和国籍。当天,气温很高,有30多摄氏度,又正值中午,坐在不通风的笼子般的警车内,感觉像是进了蒸锅蒸烤,呼吸都有些困难。
又等了半个小时,我们才被分别带进大楼内的审讯室接受调查。
审讯我的人首先问我是不是外交官,我说,不是。
然后问我的职业和为什么去那个清真寺。
我说,我准备去清真寺旁边的宜家买东西,结果看到这个清真寺很漂亮,就过去拍了清真寺的照片。我说,我突然看到有很多人,就拍了照。然后,便衣警察就把我带到了这里。
问询大约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我在笔录上按了手印后,被警察带到了一个有里外间的屋子。在外间,警察取了我的拇指指血,在一张表格上按下血手印。然后,10个手指头又按了墨手印。穿着警服的摄影师让我举着写有我名字和中国国籍的白纸,给我拍正面和侧面照。
结束之后,我被带进了里间。屋子里共15人,10人是因在清真寺拍照被抓。这里面有大学生、公司职员、工厂老板、无业者等。其中,5人是沙特人,2人为也门人,1名约旦人,再加上我和一个印尼人。还有几个是因当天在利雅得市中心举行的示威游行上喊口号被抓的。
过了一会儿,一个背着包的高中生被带了进来,他也是因为在市中心的示威游行中喊口号被抓的。我旁边的沙特人低声跟我说:“与咱们不一样,他的性质比较严重,可能会受到重罚。”
凌晨12点多,我们被告知将转押到利雅得东部警察局,并且在各自担保人前来交保书后释放。然而一直辗转折腾到次日凌晨4点,我才在同事的担保下,终被释放。其他人则在我之前已被家人领走。此时,利雅得的街道上黑漆漆的,空无一人。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UN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