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港媒:香港不弃“短线”心态难出“怪圈”(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4月07日11:31
  图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3日到立法会出席答问大会,回答议员就施政报告提出的质询。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中新网4月7日电 《香港商报》6日刊文说,长期以来,香港社会一直沉溺于炒股、炒楼的短炒心态之中,凡事都急功近利。在这种大环境下,以致施政方面也存在同样的弊端,宁愿跟随一时民意起舞而进行短线操作,都不愿投入精力和资源展开长远谋划。长此以往,政策朝令夕改,香港实难走出规划、推倒、再规划、再推倒的怪圈。

  文章摘要如下:

  温家宝总理寄语香港要注意的三件事,其中一项就是要有一个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这一提醒可谓点中了香港问题的一个重要穴位。而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史上首次独列专章论及港澳,则为香港宏观思考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回顾历史,香港的发展在过去是不可能有长远规划的。港英时代,在“借来的土地”上、“借来的时间”中,港英政府眼光短视,抱着见步行步的心态经营香港,哪怕是为了回应石硖尾木屋区大火的房屋规划,抑或是之后推行的社福政策,都难以称得上是出于长远的规划;及至中英谈判,确立香港回归祖国路径后,港英更是以暂时过渡的心态,别有所图,很多经济民生议题均得过且过,悬而不决。

  回归以后,在特区政府的词典中才首次有了“长远”二字。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曾经提出多项发展创新科技、改善经济民生的鸿图大计,包括发展数码港、中药港、科学园以及提出八万五建屋目标等,当时都切合了世界发展趋势和本港自身的需要,社会舆论也普遍给予好评,可惜却时机不合,碰着科网股泡沫爆破和亚洲金融风暴,以至于不少发展计划迄今仍未如理想。现任特首曾荫权则点名金融作为香港的重中之重,并以此来支撑其它相关配套产业,也顺理成章地配合了市场发展尤其是内地金融逐步开放的机遇,惟同样不巧遇上了环球金融海啸,而此后因应本港资源和市场禀赋优势而归纳出来的六优产业,以及西九文化区、邮轮码头等,则由于发展时间尚短,甚至根本还未动工,以致成效尚未彰显。

  由此可见,香港过去不是完全没有规划,而是受累种种不同因素,而影响了计划的执行。如前所述,计划往往生不逢时,遭遇外围经济动荡,当是主因之一。另外,由于香港的政治生态,政策由酝酿到出台程序繁复,争执颇多,甚至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情况。就如西九文化区、邮轮码头、高铁香港段等基建项目,效率都远远未得彰显。加之,一些官员亦习惯于政策的执行,鲜有长远的思考与规划。而且香港社会本身一直都沉溺于炒股、炒楼的短炒心态之中,凡事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以致施政方面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弊端,宁愿跟随一时民意起舞而进行短线操作,都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展开长远的谋划和努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罗马非一天建成。倘若事事只求顷刻小利而忽略长远回报,幼苗不长花便索性连根拔起,以致长远蓝图付之阙如,政策朝令夕改,香港实难走出规划、推倒、再规划、再推倒的怪圈。

  幸运的是,“十二五”规划正好给香港带来了思索未来、科学订定长远发展规划的时机。当前,世界经济重心东移,中国更是迎来全新发展阶段,对香港来说,北望神州无疑乃将来发展重心。当中,内地致力发展服务业,金融业继续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香港作为服务业先进之区,又是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当并且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内地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亦为香港服务业带来庞大需求,这包括旅游业,以及环保、文化创意、教育、医疗等六优产业,香港亟需完整而深入的长远发展策略,发挥优势,抓紧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支持和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并提出了全方位支持香港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如何结合“十二五”规划,以长远、广阔目光,而非只顾短线成效,创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全港社会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责任编辑:UN01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