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北京地下贩血黑幕:血头组织学生等卖血牟暴利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4月08日18:08

  去年年底,北京等10余个大城市出现“血荒”,相关部门称天气寒冷造成街头无偿献血人数减少。本报记者历时两个月暗访调查,一个由“血头”操盘的贩卖血液网络浮出水面。利用北京一些村委会为完成“献血指标”出钱买血、“家庭互助献血”难寻亲友,“血头”组织大学生、民工、兼职工作者、甚至是河北村民卖血,从中牟取暴利。而这些诸多卖血者中,不少曾是无偿献血者。

  


  卖血者挤满长沟分院楼道,等待采血,现场有保安维持秩序。

  ■官方表态

  “街头无偿献血占血源总量92%”

  每一次“血荒”出现,都会触动人们的神经。目前北京血液供给如何,记者昨日探访了北京市血液中心。

  北京“血荒”往往出现在冬季

  “非常好,可以敞开供应”北京市血液中心宣传科科长苏健说,随着天气转暖,采血状况明显好转。目前,已放开向医院供血。

  血液储存,原则上不超过10天,街头流动献血方式有多个不确定因素。季节、天气、公共卫生事件、重大活动,甚至是人口老龄化问题,都会成为无偿献血工作的掣肘。供血不足往往出现在寒冷的冬季。

  目前,北京市日常约有30多个流动采血点,每天可在街头采血约2000袋,一个采血点均采50至100袋血。按照目前的血源比例,92%的血液来自街头的无偿献血,约5%来自团体单位献血,其余为预约献血。

  据统计,去年北京的供血量为142吨,远高于上海、广州。随着新医改和全民医保范围的扩大,用血的增速会继续扩大。据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预测,北京5年后的年用血量将超过200吨,配套献血点需要达到70个左右。

  牟利多发“团体和互助”献血

  刘江介绍,去年一年,团体单位献血不超4万人次,其中远郊区县的团体单位献血数不超1万,这里面还包括多种单位团体,乡村的人就更少了。另外,家庭互助献血总数约有2000人次。他分析,这些可以利用血液非法牟利的人群即使存在,“也是个别现象”。

  去年的供血紧张时,北京启动家庭互助献血。

  “政策的初衷很好。”刘江说,但在实施过程中,不排除出现有人利用血液牟利。而家庭互助的范围为亲属、朋友、同事,这给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判断难度。

  虽然目前血液供应紧张已缓解,但刘江认为家庭互助献血不应仅仅是救急,更应是一项长效机制,推动病人家属参与无偿献血,增加献血人群。

  “应扩大团体单位献血比例”

  刘江认为,血液系统需要解决的两个最大难题是,如何保证持续增长的血液需求总量,同时保证血液一年四季均衡供应。

  他称,应对冬季血荒,应该建立另一个机制——扩大团体单位献血比例,针对性投放在冬季。

  “献血法出台后,文明单位评选取消了有关献血的指标,我认为这样不好。”刘江认为,在增加街头流动献血点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同时,应将无偿献血重新纳入到团体单位文明单位测评体系。

  而如果献血纳入评奖体系,会不会促使变相行政指标血的再度合法化。刘江称,测评体系不以团体献血数量为标准,而是以无偿献血宣传产生的“知晓度”等为标准,并不会改变献血的自愿原则。

  A20版—A22版采写/本报记者孟祥超 实习生 钱烨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缪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