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海I号”2次试掘月底结束 明年正式发掘(图)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2011年04月09日02:21
2007年年底,“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资料图片)
2007年年底,“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资料图片)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实习生 崔晓宇)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南海I号”第二次试掘已启动,重点在于确定船首、船尾位置。本次发掘还将进一步完善室内水下考古基数,并为编制整体发掘方案做准备。如能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论证,明年将正式开展沉船的考古发掘。

  13名专业队员参与

  今年,广东将强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其中一个重点是组织开展“南澳I号”2011年度抢救性发掘、“南海I号”发掘保护方案的论证完善工作。

  “南海I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化厅决定今年内完成“南海I号”沉船第二次试掘工作。试掘工作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具体负责实施,时间为3月26日至4月25日。本次共有来自国内外的13名具有国家资质、省内水下考古第一批受训的专业队员到位,对“南海I号”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第二次试发掘。

  确定船首船尾位置

  据了解,2009年8月18日至9月27日,“南海I号”进行了首次试发掘,其目的是检验整体打捞后“南海I号”的保存状况,检验对“南海I号”的挖掘方法是否可行,以及提取文物标本进行保护方法试验。该次发掘的位置位于船体中部,共出水瓷器200多件。记者从国家文物局针对第二次试掘给出的批复中了解到,本次试掘以确定船首、船尾位置和保存情况为主要工作目的,结合沉船保存状况,进一步细化水位降低和临时性升高回灌的具体工作步骤和回灌水量,确保船体和船载文物的安全。试掘结束后,将抓紧整理资料,并根据发掘结果尽快研究、制订和完善“南海Ⅰ号”沉船考古和文物保护方案。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部副主任、“南海I号”第二次试发掘领队刘志远表示,本次试发掘的结果暂不透露,有待之后的新闻发布会再公布。

  据悉,“南海I号”发掘保护方案的初稿已经完成,接下来将进行内部审查,如方案年内能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论证,则明年正式开展沉船的考古发掘。

  南海I号打捞经过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Maritime Exploration & Recoveries PLC)在上下川岛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RIJNSBURG)时,意外发现了深埋在23 米之下的另一条古代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珍贵文物。由于发现沉船的海域位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专家认为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当时将这艘偶然发现的沉船命名为“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南海I号”是后来由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创始人俞伟超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命名的。  

  ●1989年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前身)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开始对南海I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这是中国水下考古队伍成立之后,在中国海域所进行的第一次水下考古调查。

  ●2001年4月,由于陈来发先生的捐助,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这次调查中,水下考古队对这艘沉船进行了精确的定位。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

  ●2004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水晶宫”)。

  ●2007年12月21日,“南海I号”古沉船起吊,12月22日天上午正式出水。

  ●2007年12月28日下午3点,“南海I号”正式进入水晶宫。  

(责任编辑:UN100)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