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画家患帕金森7年 不甘成“雕塑”坚持作画(图)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11年04月11日04:22
  她

  50岁成都画家

  震颤、僵直、行动迟缓、活“雕塑”……正当艺术生命如日中天时,她患了可怕的帕金森病

  她绝望过,她不想让自己成为累赘,几年里有过多次自杀的念头

  安上“脑起搏器”后,凭借坚强的毅力,她重新拿起了画笔,作下近百幅画

  一场噩梦

  她很不幸,正当艺术生命如日中天之时,帕金森把她变成一个全身僵直的“活雕塑”;她又是幸运的,接受手术治疗后,她再次拿起了心爱的画笔。她就是成都画家王山川。

  今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除了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外,王山川正靠着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挣扎着创作了近百幅油画作品。她还希望帮助经济困难的帕金森病友再站起来。近日,成都商报记者走近了这位被帕金森折磨了10年的坚强女性。

  一场噩梦

  全身僵硬 她成了活“雕塑”

  王山川穿着工作服,扶着门缓步走进来。想要问候,发音不够清晰,想要笑,脸上的肌肉却不听话。表哥唐伯林照顾表妹很久了,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王山川和手术前判若两人,不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还奇迹般地再次拿起画笔。

  噩梦始于2001年,当年40岁的王山川发现作画时右手手臂频频发僵,轻微抖动,肌肉酸痛。开始以为是肩周炎,经过治疗却不见效。2002年,僵直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很困难,大脑已经指挥不了四肢了,舌头也不听使唤……随着一纸“帕金森病”诊断书,王山川的人生进入了黑暗期,她成了一尊活着的“雕塑”。

  "僵尸"……"面具脸"……”王山川努力从嘴里挤出五个字,没有表情的脸上只有忧伤的眼神。唐伯林说,得帕金森病是什么感觉,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有多痛苦只有病人才知道,“全身上下可能就剩心脏还在跳了。”生活完全依赖别人帮助,即使是简单到往前迈一步,大脑都指挥不了脚。晚上睡觉需要翻身,但如果让她侧着,一晚上她都是侧着的。可以说把她摆成什么样子她就是什么样子,一动不动,想动却动弹不得。

  王山川停止了工作,没有收入,女儿还在上学,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丈夫一个人身上。要强的她,无法面对自己成为一个废人,一个只会把一家人拖垮的累赘。她累了,想放弃了,生病的几年时间里,不止一次被家人发现有自杀的念头。

  一个希望

  植入“脑起搏器” 她拿起了画笔

  生病的几年里,她到处求医问药,可病情就是不见好转。直到患病7年后,一种在病人体内植入“脑起搏器”的治疗方法给她带来了希望。2008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的王伟教授,为王山川植入“脑起搏器”。

  “神经刺激定位系统”俗称“脑起搏器”,也就是用计算机的微量电场干预人脑的生物电场,以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这种把“电脑植入人脑”的治疗方式,是目前最先进的外科治疗方式。手术最难的地方,在于找准人脑中的靶点坐标,以便植入电极。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一个月左右伤口愈合,一开机,她就是现在这个状况了,”唐伯林回忆,那段时间是全家人最高兴的时候,自从开机后,表妹几乎一直维持着这种状态,目前已有两年多。更神奇的是,术后她竟然很快拿起了丢下7年的画笔,一笔一画艰难地临摹起了院子里的那株梅花。

  一个梦想

  想办画展 帮助贫困帕金森病友

  “妈,吃药。”下午3点,女儿端来一杯水,但服药还不到半小时,王山川右腿就开始乱晃,身子不停地扭动,手也不听使唤。她突然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为了保持平衡,她右手继续画,左手使劲按住不停扭动的右腿,笔上的油彩飞得到处都是。女儿赶紧拿来遥控器,减小脑起搏器的电流刺激,王山川这才慢慢平静下来。

  唐伯林解释说,这是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医学上称作“异动症”。“这个没有办法,药必须要按时吃”。正是凭着惊人的毅力,在“不动”与“多动”之间挣扎,手术后两年多时间内,王山川创作了近百幅油画作品。

  植入“脑起搏器”能让帕金森患者基本恢复生活自理,但昂贵的手术费和维护费并非普通家庭能承受。为此,王山川有个心愿,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帕金森病友。如果有可能,她希望办个画展,把卖画所得捐给需要帮助的病友。

  成都商报记者 魏晖 摄影记者 段韵

  专家说法

  帕金森病呈年轻化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王伟表示,采用“脑起搏器”治疗后,不但让王山川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而且她还拿起了画笔。

  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平衡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虽然这是一种中老年疾病,但目前发病已出现年轻化,这可能与环境污染、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40岁之后的发病人群居多,发病率约在1%左右。调查显示,全国约有220万帕金森病患者,按四川省现有人口推算,省内患者人数大约在1.7万人左右。

  帕金森发病表现为动作越来越慢、表情越来越淡漠、在静止时出现阵发性不由自主的手脚抖动。有些病人还伴有便秘、疼痛及肢体麻木等症状,常被误诊为颈椎、腰椎疾病。而早发现早治疗对帕金森病人非常重要,尤其是发病的前三年,靠药物治疗的效果很好,控制得好的病人完全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王教授称,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诊治。 (来源: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UN100)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