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欧洲国家驻华使节参访山东 对话“孔夫子”(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4月12日15:02
4月8日下午,欧洲各国驻华使节在山东济南孔子基金会参访,大使们争相把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印在古籍摹本上。中新社发 刘震 摄

    欧洲大使对话“孔夫子”——欧洲国家驻华使节参访山东纪行

  记者 李鹏

  4月10日下午,有近2500年历史的曲阜孔庙迎来一批特殊客人——来自21个欧洲国家的驻华大使夫妇们。受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邀请,共31人的欧洲国家驻华使节参访团从4月8日至10日,利用周末时间在山东参观访问,“从根源上认识和感受中国文化,增进中欧之间的了解与互信”。

  在访问过济南和泰安之后,曲阜是参访团山东行的最后一站。压轴戏也是重头戏——这些使节来自孔子未曾听闻的遥远欧洲,他们此行最主要目的就是“拜访”孔夫子,去认识和感受并对话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儒家文化。

  傅莹对记者说,组织欧洲国家驻华使节山东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积淀很深的部分,孔子因此是了解中国的很重要切入点之一;二是中国经济大省山东发展很快,让欧洲大使和山东官员加深彼此了解,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经贸合作。

  两天的周末参访行程中,欧洲使节们登泰山欣赏齐鲁风光,逛公园感受风土人情。在紧张的日程中,让他们感受最深的无疑是与当地学者、官员和老百姓的面对面交流。正如一位很早就读过孔子,对孔子有所了解的大使说,孔子故乡是在中国必须要看的地方,这次机会非常难得,而与学者对话更是让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

  历史之旅:探寻中国文化之根

  4月8日下午,欧洲驻华使节一行从北京南站登上南下的火车。火车刚启动不久,傅莹副部长就站到车厢内的过道上,手中举着刚刚在纸上写的汉字“仁”,向大使们介绍孔子的思想。她用尽可能浅显明白的英语,翻译并解释“仁”、“和”等儒家基本理念。

  傅莹谈到,“仁”字的左边是“人”,右边是“二”,意思是“两个人”,可引申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仁”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对自己的省,对他人的“敬”,这也可以体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

  火车上,特约同行的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国际问题专家秦亚青教授从“仁”和“礼”入手,解释孔子如何教人做一个“君子”,更加深入地开始了“孔子课堂”的第一课。欧洲驻华使节山东行从一开始就显现出浓厚的文化味和历史味。

  在随后的两天里,不仅傅莹副部长利用乘车、用餐、登山等各种机会,向大使们讲述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秦亚青教授也在正式讲课和私下聊天中,与大使们分享自己对孔子乃至儒家文化的理解。随行的中国社科院副秘书长郝时远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等专家学者,则在旅途中见缝插针与大使们交流各自对中国文化的看法。

  郝时远研究员从民族学的角度,解答了关于数千年来中国保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三个关键词:“天下统一”、“因俗而治”、“和而不同”,从中国秦汉、隋唐、元代、清代四次大统一中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互动关系,阐释了各民族共同建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论证了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和中华文明的传承。

  一位大使谈到,在欧洲和北非的历史文明经常出现中断,当一种新的文明出现时,往往会把被征服的文明否定了。郝时远指出,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一直没有中断,围绕上述三个关键词表现出很强的延续性。他举例说:中国之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具有历史上“因俗而治”的背景;“和而不同”是非常先进的理念,中国的“一国两制”是典型的“和而不同”。也有大使谈到,西方世界对中国发展的认识也在变化,现在越来越多西方人开始承认中国的发展道路正在取得成功,并且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在今天和历史之间存在着关联。

  探寻中国历史与文化之根,这无疑是欧洲国家驻华大使山东行的主旋律。4月9日,大使们在济南参观山东省博物馆,赏鉴始自石器时代的珍贵文物。当天,欧洲使节一行还登上了中国五岳之首的泰山顶峰。泰山石壁上历代中国帝王的封禅石刻,让大使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完“昭告天下”的皇帝封禅碑刻内容,一位大使说,这不是最早的“政务公开”吗?听到帝王为封禅不仅要有盛世功德,而且须昭告天下广泛征求意见时,另一位大使说,这应是最初的“全民公投”吧?站在唐摩崖的巨大石刻前,还有一位大使感概说:欣赏美景的同时,还有这么多历史遗迹,泰山就像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

  对大使们来说,历史之旅不仅是一次学习,也是一次体验。在4月8日抵达济南的当晚,欧洲驻华使节一行就来到中国孔子研究院,现场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身着古装的儿童用英文诵读《论语》,并且用话剧《梦回春秋》演绎了中国传统“六艺”,茶艺师在古琴的伴奏下表演茶道,书法家和画家现场创作书画作品……在孔子研究院,大使夫妇们近距离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孔子研究会向每位大使赠送了一枚泰山玉石印章,上面刻有大使本人的汉语名字,留作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亲身感受的永久纪念。大使们兴致勃勃地用自己的玉印相互加盖在《论语》书上留念。

  克罗地亚大使有个很中国的名字司马安,现场书法家给他手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保加利亚大使佩伊奇诺夫满头白发,书法家为他写了“仁者寿”。斯诺文尼亚女大使阿达尼娅则来了个全方位体验:品尝现沏的铁观音茶,获赠书法作品“上善若水”和国画“翠竹图”,可谓满载而归。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缪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