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为子孙守耕地 为政府体检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立彬
2011年04月12日16:59

      为子孙守耕地红线 为政府做深度体检

   就当前国家土地政策问题专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记者王立彬)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5周年。以“百日行动”应对“十一五”开局年的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如何应对又一个五年的经济要发展、粮食要安全“两难”处境?

  近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就相关土地督察重大问题接受本社记者专访。

  从百日行动到双保工程:在挑战中成长

  记者:今年是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5周年,这一制度与设计目标是否一致,取得成就主要有哪些?

  甘藏春:200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印发,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建立。五年来,一条有中国特色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开在形成。

  5年来,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履行职责,监督检查省级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开展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督促地方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在123个地级城市开展例行督察,对地方土地管理进行全面检查。

  2009年,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战略决策,国土资源部开展“双保工程”。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深入一线,实地核查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用地现场,加强重点地区监管,集中检查22个省份、50个地市、100多个县扩大内需项目用地情况,实地核查675个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用地现场。当年对24个省(区、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39个地市、150个县的例行督察,追缴土地出让金26亿元,收缴罚没款4.24亿元,发放征地补偿费1.49亿元,补充耕地1.77万亩,补划基本农田12.68万亩,复耕土地2.33万亩,收回闲置土地9210亩,盘活批而未供土地6.9万亩。

  结合形势变化,国土资源部2010年实施“双保工程”,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开展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督察,监督检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地核查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防止以修编为名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实地督导核查,督促地方整改查处违法行为。

  2010年,在77个地级以上城市448个县市区开展例行督察,审核土地卷宗13万件,涉及土地785.79万亩,其中耕地235.75万亩;实地核查2.7万个项目,涉及土地197.17万亩,其中耕地75.44万亩;发现违法违规问题1.8万件,涉及土地122.1万亩,坚决督促地方政府整改查处。

  经过五年探索,违规违法用地被有效遏制,土地管理秩序得到较好维护,工作模式初步形成。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将恪尽职守,为人民守红线,为地方政府做“体检”。

  从猫鼠关系到免费体检:探索中央地方良性关系

  记者:中央与地方在耕地保护上,着眼点有所不同,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如何约束地方政府土地违规违法,这是猫和老鼠关系吗?

  甘藏春: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是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框架形成后,付诸实践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本区域土地管理权力、责任和能力;二是强化中央政府监管能力,这一方面做得不够。监管不到位、监管能力不强,主要是缺乏手段。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填补了对地方土地管理行为纠正监督机制的空白,既可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又提高了中央政府监管能力。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组建伊始,就以监督省级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情况为主线,落实责任目标制度措施及执行情况,加强实际建设用地核查工作;重点加强中央调控措施执行情况监督;对督察范围内各省市土地管理行为提出建议。通过发现、审核、纠正等机制,对土地违法行为以提出纠正意见、整改意见和责令限期整改等手段,保证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落实。

  5年来,针对重大违法用地问题,向省级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出98份督察建议书、整改意见书和限期整改通知书。在专项督察中,对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26个市、县实施整改,督促地方依法查处纠正违法案件近2000件。清理不符合法定审批权限、程序和违法审批事项211件。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不改变、取代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土地主管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管理职权,二者是督察被督察关系,但不意味着只是猫和老鼠的关系。在利益关注点上,地方更关注经济增长,土地督察机构更关注依法用地。但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久和谐稳定上来讲,二者是统一的。

  例行督察一度让地方很紧张,现在被认为是“免费体检”、“深度体检”。顺利通过,说明身体不错;有毛病,治病救人。在督察过程中,地方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也被大力推广,也促进了土地督察机构与地方关系。

  有多大碗吃多少饭:走出“开局年怪圈”

  记者: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时,恰逢中央决定加强土地调控,因为“十一五”开局年出现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违法用地严重问题。“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避免类似现象?

  甘藏春:2004年中央提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后,学界一直讨论土地政策属性问题。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在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工具主要是货币和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特有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主导着经济增长,这一点在地方尤为明显。现阶段,特别是地方政府强势主导经济的模式下,仅依靠货币、财政政策,难以完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土地参与调控优势在于我国的土地制度。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成为紧迫任务。与之相协调,土地政策要从保障扩大内需大量项目上马的应急状态回归,实施科学调控和差别化供地。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土地政策必须更加强化改善民生。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稳房价。今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住房,既是保民生也是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作为房地产调控重要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必须为遏制房价快速上涨,稳定住房价格做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国际粮价快速上涨以及今年粮食减产预期,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不仅是物价稳定的基础,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调结构、促转变、保和谐的基础。因此国土资源部党组确定“双保工程”2011年行动主题时,把保护耕地摆在更为突出位置,突出强调严格保护耕地,改善耕地质量。

  只有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才能“倒逼”改变过度依赖土地的发展模式。土地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一大区别,就是“土地闸门”不存在宽松问题,有大多碗,吃多少饭,这是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存在的国情基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在“两难”处境下必须头脑清醒。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在前;服从中央和理解地方,服从中央在前;节流和开源并举,节流在前。必须强化耕地保护优先观念。

(责任编辑:UN00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