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锦湖轮胎过量使用返炼胶,从曝光到否认,从到道歉到召回。《天天315》本期聚焦:锦湖轮胎开始中国召回。
从今天(15日)早上9点开始,锦湖轮胎30万条问题轮胎被召回,锦湖轮胎对问题轮胎的召回以及召回的具体操作细则等细节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尽管目前锦湖轮胎表示将会对召回范围内的产品进行免费更换,但是细节一经公布,锦湖轮胎召回的诚意就遭到了消费者的质疑。首先就是召回的分批次的问题,还有只是召回2008年到2011年生产的302673条轮胎,这些轮胎事实上只是事发的天津工厂年产量的4.5%,剩下的95.5%的轮胎就不存在质量问题了吗?
商家有话说:有时真是使用问题
锦湖轮胎市场企化科科长赵华侨:其实说实话,我们真的很委屈。但是,投诉多的话,我们应该要很好地为广大消费者着想的话,应该进一步加强。因为每个企业都根据国家的标准,其实真的很冤枉,有的时候真的是使用问题,但是可能我们没有把国家相关的依据给他(消费者)看,导致心情不好,然后就造成很多的投诉,消费群体不一样,美国、欧洲的话应该说没有这么多,其实我们的量也是挺大的。
14日晚间,经济之声记者胡波联系到了一位原锦湖轮胎的员工。
记者调查:召回量远远不够
记者:你原来是锦湖轮胎的员工吧?
员工:对,我是2004年进去的,那时候锦湖轮胎事业发展的非常好,说要扩产。
记者:你了解到的情况有哪些?
员工:反正它那个原材料有问题,天然橡胶有问题。胶质量不好。
记者:你知道这个胶从哪来的?
员工:国外的,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这三个国家。
记者:它怎么投入生产的?
员工:就是按照正常公司的生产,他用量很大,实际上很有问题,我估计他们的配方有问题,制造轮胎一概用多是煤炭、另外还有填充料、化工料,天然橡胶的占量非常小。
记者:它这个鼓包、开裂、爆胎其实就是和原材料有关系?
员工:鼓包的原因就是天然胶,它不是优质天然胶,它没有用那个黏合力,就鼓开了、分离了。还有一个是企业内部员工技能也差一点,因为锦湖公司南京锦湖公司员工流动性很大,根据没有过硬的技能在里面,老员工很少,都是新员工在生产过程当中几乎都是新手去做的。
记者:这回只召回30万条你知道吗?
员工:知道,太少了,光南京一家一天生产4万多条轮胎,它30万条也只够他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就生产出来了。
记者:你是在南京锦湖轮胎,那天津和长春这边的原材料都是一样的吧,生产过程也是一样的吧?
员工:过程都一样的。
记者:照着南京的标准?
员工:对。
记者:那现在只召回天津一家,他说长春和南京都没有问题。
员工:肯定不对的,锦湖很厉害的。
记者:你觉得它厉害在哪?
员工: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他们,处理问题相当有水平的。
这次召回是锦湖轮胎在中国的首次召回,对于消费者质疑召回细则的诚意,锦湖轮胎市场企化科科长赵华侨表示,他们是相当有诚意的。
赵华侨:我们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准备就绪,你们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顺序来有秩序的进行。4月15日开始半年,这个半年哪怕是你2008年3月份以来的你所有的轮胎你都过来检测,哪怕你现在轮胎放在家里面不用那个鼓包了放在那里,我们看只要符合我们的标准或者说理赔范围的条件,我们就给它扩大的商务型的补偿。这样中国消费者都能够理解一下,让他们消除这种不安的感觉。
至于具体的轮胎更换过程和手续,记者打电话到指定的经销商的检测点,得到的答案却是这样的。
记者:我把车开过去以后要经过什么流程吗?
工作人员:先检测看在不在召回范围之内的批号,要是在的话申请哪天过来换,要是不在先看看有没有磨损异常或起包,再做登记然后再跟约时间。
记者:我当天检测完能当天就换吗?
工作人员:换不了。
记者:当天换不了。
工作人员:对,只能先过来,先做登记。
业内人士:召回实属“作秀” 厂家躲避连带责任
对于锦湖轮胎召回事件,《天天315》特别对话了汽车风云榜节目负责人于童。
主持人:您对这次锦湖的召回怎么看?
于童:我认为这次锦湖的召回,实际上还是作一个秀或者说实际上被迫无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承认错误,包括现在所说的补偿,刚刚说的商业补偿,实际上是躲避了召回的连带责任。连带责任在哪呢?有三个条件:违反公共安全,设计制造问题,还有一个是群发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召回了,召回批次里的,轮胎爆胎后比如撞车、伤人或者包括有更严重的事故,都要负连带责任的。而刚才所说的商业补偿,给你换个轮胎或者给点钱,连带的责任就免除了。
主持人: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什么?
于童:连带责任就是负责其他的法律责任。如果车撞坏了,他要修车;人撞坏了,要赔偿。这种不是换一个轮胎的概念。但是锦湖轮胎通过商业补偿的行为,把这些民事责任全部都躲掉了。所以它召回范围划得很小,给大家检测,检测如果没毛病了,就不管了;有毛病给换个轮胎,其他责任一概不负。所以在召回范围内的,消费者可能还要打官司。
我认为他召回的态度一直是有问题的。这次召回的批次里,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有了,它2009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大量投诉, 2007年南京锦湖就有大量投诉,天津锦湖跟它实行一样标准,所以投诉量一直居高不下,老百姓已经怨声载道。企业本身的人买他们的车6千公里换轮胎,这种情况早就知道,2008、2009年不召回,哪怕今年3月14日召回我觉得都有诚意,而现在“3?15”播出以后也不召回,这种态度就不用说了。
现在锦湖仅在腾讯微博上的投诉,截至上午10点是49517条,这个量一直是有的,他心理非常明白。2007年开始做的时候,他有很多手段规避这个东西,消费者个人是弱势群体,而且国家原来的规定是如果想召回的话,要通过整车厂进行召回。锦湖前面有一个天然的屏障,而且这些汽车厂家在各大媒体上有很大的广告量的投放,有很强的政府关系,这都对消费者不利。所以锦湖躲在后面,它没有诚信,到现在没承认,到召回宣布的头一天晚上11点,他在国家质检总局开会的时候还不承认有问题,只是说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什么叫不便?人撞死了那叫不便吗?那是人命关天的事。汽车设计得再好,操控性再强,变速箱、发动机再好,一旦爆胎,都无济于事。
央视3·15晚会导演何涛:不按作业标准是常态 锦湖轮胎老总心知肚明
今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在调查这个锦湖轮胎的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节目组连线了这次晚会的导演何涛。
主持人:当时是什么原因让您想到要做锦湖轮胎这样一个话题。
何涛:主要是两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内部人士举报它有问题;然后我们也了解一下,锦湖轮胎确实在这几年频繁出现投诉,量比较大。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可能是比较大的事情。
主持人:调查锦湖轮胎过程当中,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
何涛:印象最深刻就是锦湖轮胎采用返炼胶,这是让我非常震惊的。其实在最开始进去看的时候,看不出什么东西来,因为都很专业。但当了解到真实情况所代表的意思之后,确实非常震惊。包括我后来跟一些专家、一些业内人士聊的时候,业内人士说他们在看节目的时候非常震惊,想不到锦湖轮胎居然是这么生产的。
主持人:它到底是怎么生产的,能描述一下吗?
何涛:现在有三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第一,超量用返炼胶,有时候是2:1,有时候是1:1,有时候甚至全部用返炼胶。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在返炼胶料后半成品的时候不经过分离。因为这些不合格的半成品是由几种性质不同的胶料组合而成的,如果胶料不把它分离出来就直接返炼的话,对它的性能影响更大,有安全隐患。如果超量掺用返炼胶,可能影响的是轮胎的整体寿命或者性能;但如果胶料不分开就直接掺用的话,对轮胎安全影响非常大。更严重的是,有时候他们在掺用返炼胶的时候不返炼,也不分割,就直接把不合格半成品一片一片往机器上搭,这是让我最吃惊的,想不到居然会这么干。
主持人:锦湖轮胎从道歉到现在今天开始召回,并没有承认他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在调查过程当中,您认为锦湖轮胎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
何涛:客观的说,锦湖轮胎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这个确实是由相关部门去认定,但是据我的调查,据我的了解,锦湖轮胎这么做肯定会造成很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尤其是把不同性质的胶料不分开返炼或者是不返炼直接用,这个安全隐患非常大。
主持人:可以大到出人命。
何涛:对,像锦湖轮胎爆胎事件出人命的事也不少,前两天刚出一起。
业内人士:整车厂家与锦湖轮胎有利益链
主持人:于童你对何涛爆料的这些事情怎么看?
于童:等于这种不规范的操作是常态,厂家来检查的时候肯定是按照常规来的、按照正规的方式来的。返炼胶是这样,咱们国家没有一个相关的规定,到底可以加多少是这样,所以作为合资企业或者外资企业来讲,没有加多少,我就可以随便加。
但是按照我个人理解,如果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就是视为不允许,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可以理解我随便加,只要我能够过得去,只要有问题我能摆平就可以了。实际上,2007年的时候还没有天津锦湖,那时候只有南京锦湖。
主持人:当时你调查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于童:当时我们调查的情况跟这个问题很相似。第一投诉的是中国消费者报接到的,我们发现轮胎整个一圈全是裂的,后来发现4606这一批次都有同样的问题,开始调查。把这个轮胎拿到国家某检测中心去检测,当时检测中心某领导人说这个问题一定是加废胶加多了。我们播出以后,企业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一个月以后,我们再去这家检测中心的时候,检测中心的领导说我同意你采访了,没同意你播出。我们当时想把轮胎拿到质检总局再进行进一步检测,但轮胎都被企业拿回去了,事实上就被企业收买了。后来结果是质检总局吊销了这家国家检测中心的作为召回检测的资格。
主持人:在记者的采访中,那个原锦湖的员工在结尾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说锦湖很厉害的,他们很多关系都可以摆平。
于童:对。他自己有一个关系,还有他跟整车厂家有利益链,因为155的他卖到90多块钱,不到100块钱,这个价格明白人知道,成本都不够,他必须得靠这种方式来降低价格。但是汽车厂家卖给消费者的可就是四五百块钱了,他(锦湖轮胎)有利益,他(整车长假)也有利益,这是个利益链。如果一个汽车厂家想换配套轮胎的话,需要两年时间,需要检测,需要很多繁杂的手续,但这个时候锦湖给他(检测)的轮胎一定是好的,检查肯定没有问题。厂家来讲也是受害者,但是总体来讲,这个轮胎的利益链是连在一起的。
专家观点:锦湖轮胎召回“被迫”色彩明显 丢卒保车一场秀
关注锦湖轮胎的中国首次召回,我们连线中国消费者报副总编辑李小光。
主持人:您是怎么看待锦湖轮胎的这次召回的?
李小光:锦湖轮胎这次召回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召回是产品有安全或环保等质量问题的时候,其生产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的法定的责任。所以锦湖轮胎必须这么做,这是法律要求他必须这么做,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就违法。另一方面,如果锦湖轮胎不停止过量使用返炼胶的行为,不按照相关的标准去进行企业整改的话,就无法重新获得国家的3C认证,没有3C认证,他的产品不可以生产也不可以上市销售。
主持人:也就是说他也是迫于无奈。
李小光:对,他是被迫必须这么做的。
主持人:中国消费者协会对这锦湖轮胎事件的处理意见到底是怎么样的?
李小光:从中消协到各省区市的消协都高度关注这件事情,综合起来可以这么看:消费者组织认为,在生产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消费者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以及充分的向消费者告知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信息,这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而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锦湖公司在宣布召回之前还是发布召回公告之后,应该说还都存在问题。
主持人:从2007年开始中国消费者报和经济之声就已经开始关注锦湖轮胎的质量问题了,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李小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轮胎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是如何来判断的。以往消费者遇到轮胎鼓包开裂,首先会找4S店。4S店往往凭借目测就会给一个结论说是使用不当。如果消费者不接受这样的结论,4S店会提出上轮胎生产厂家指定的部门做鉴定,而他所说的指定的部门,往往是轮胎生产厂家在某一个地区的商务代表处或者服务中心什么的;出面来执行鉴定的也往往是这家企业自己的人员。
我们的记者曾经陪着消费者去过这样的机构,基本上就是凭目测,目测完了以后在它所谓的鉴定报告上往往写的是消费者使用不当,企业不承担质量责任,然后盖上章,然后这就是检测报告了。如果消费者还不接受,他会告诉你,你可以去北京,因为在北京有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他会告诉你一条胎检测的费用是3000元,如果北京检测出来证明这是质量问题,可以给你免费更换。这种情况下,一般的消费者就望而止步了,因为3000元足够把全车的轮胎胎包括备胎换一遍了。这对消费者维权是很不合算的,所以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放弃。
主持人:目前为止锦湖轮胎终于是答应召回了,但是召回的态度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正面的承认轮胎存在质量问题。这样的召回态度是不是代表本身企业就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李小光: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出于什么方面的压力也好,还是他企业自己自我认识提升了也好,实际上他在召回公告中是承认存在质量问题的。因为召回公告里有这样的文字表述,即由于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标准来进行,过量使用返炼胶,因此可能导致轮胎存在质量性能下降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总而言之锦湖现在承认他的轮胎存在质量问题。这是一个。
第二个,关于他的态度,坦率的讲,无论是3?15曝光之后,3月16日他所谓的一个声明,还是到3月20日以后他被迫向消费者道歉并作出召回轮胎的承诺,以及现在开始召回所采取的各项跟召回有关的所谓措施,应该说这种被迫的色彩是很明显的。
因此从态度角度来讲,不够诚恳的。他实际上是想以丢卒保车的方式,某种程度上获得重新生产、重新上市的资格。他现在仅仅召回了天津工厂生产的7个批次的轮胎,如果他承认了过量使用返炼胶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这7个批次的轮胎不应该平均每年只有两个批次。因为三年多的时间,从08年到现在,今年半年还没过,今年只有一个批次,就是说实际上平均每年只有两个批次。你怎么让人相信一个企业在执行某一个生产的工艺或者标准过程中,一年只有两次是违法的?
主持人:这实际上是他一次丢车保帅的一场秀而已。
李小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