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黄河时评:三问“染色馒头”

来源:甘肃日报
2011年04月18日05:07

  4月12日的一则新闻成为各大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上海华联等超市多年销售“染色馒头”,那些看起来白白香软的小麦馒头,那些色泽诱人的玉米面、黑米面馒头不但生产日期被随意更改,而且还被“浓妆艳抹”了一番。就是这样的“问题馒头”,居然每天有三万多个堂而皇之地进入超市,并且“卖得不错”。

  馒头,几乎是百姓饭桌上的必需品。黑心商家此次将“黑手”投向馒头,无疑是商业道德沦丧的体现和对公众承受底线的挑衅。人们不禁发出三问:这些“染色馒头”何以出产?何以明目张胆地销售?何以无人监管?

  马克思曾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在今天这个被称为“逐利”的时代,“利”字当头似乎已被合情合理化。而这个“利”一旦缺少有效的约束,就会成为伤害公众的一把“利器”。在“染色馒头”事件中,我们看到,生产馒头的车间又脏又乱,生产过程令人作呕,商家违规添加防腐剂来延长食品保质期,添加甜蜜素来节约成本,甚至通过添加柠檬黄生产染色的玉米馒头,工人“打死饿死都不吃自己做的馒头”的话已完全说明了一切。这种利欲熏心、丧失道德、胆大妄为、不择手段的做法,在遭到世人唾骂的同时,更让人们看清了这些商家们身上所流的非道德血液是何等肮脏。

  在这一事件中,还有一个关键点得说一说,那就是“多年在超市销售”。此番不少被提及的超市都是有品牌、有规模的大超市,虽然消息中并未指出“多年”是几年,但可以肯定的是,“染色馒头”之所以大行其道,一路“绿灯”,超市在其中扮演了助纣为虐的角色。按理,超市对进场销售的商品有“把关”职责,虽不能像专门的监管部门那样对商品进行检测,但至少应该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出示卫生许可证、当批次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等证照。当然,此次“东窗事发”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可谓“两证齐全”,作为超市的确难以甄别。但因其生产的馒头进价很低,超市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然而然地与它成为利益共同体,直至成为“帮凶”。

  “染色馒头”被曝光后,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闻风而动,全面清查。和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情形一样,这些部门给人的感觉总是“慢半拍”、“迟一步”。历数近年来接二连三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监管的严重缺失或者不到位,才会使生产企业钻了空子,肆无忌惮地生产不安全食品。正如“染色馒头”事件,相关部门流于形式的监督检查,恰恰暴露出当下监管的粗泛、疏漏与失职。同时,由于存在多个部门的监管,最终造成相互推诿、监管不力,一定程度上反而弱化了监管。

  民以食为天。改变当下“谈吃色变”的现状尚需时日,但无论是食品加工企业、销售商还是监管部门,都必须将两个字摆在第一位,那就是“责任”。

  作者:张 倩

(责任编辑:UN91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