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
从此沈阳“晨钟暮鼓”
“从鼓楼遗址的考古发现看,钟楼遗址残留的面很大。因为钟鼓楼都是1931年由一家公司承包拆除的。”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考古专家李声能介绍。
钟楼建于1637年,是清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传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后,建立规模宏大的盛京城。他在巡视中发现城内独缺钟鼓楼,便选址于今中街的两端。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分别在今中街与朝阳街和正阳街的交会处。皇太极还把一口铸于辽金时的大钟,安放在钟楼,亲自命名“盛京定更钟”。所谓“晨钟暮鼓”。
大钟当时在沈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用:一是打更,二是传事。过去沈阳人计时,白天用沙漏,晚上则凭钟声。由于当时城市比较小,钟鼓声可传遍城内,告知人们休息的时间。
1931年,由于城内道路不断拓宽,钟鼓楼逐渐成为影响交通的障碍,被拆除。楼上的大钟也被移入当年的沈阳博物馆(现沈阳故宫博物院)。
追根问底
明知鼓楼遗址在那为何不早早挖出来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考古专家李声能解释,我国在考古方面历来是持慎重态度的。按照文物保护法中的规定,我国的文物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对于考古发掘来说就是尽量减少主动发掘,发掘工作以抢救性发掘为主。
而且,大部分考古发掘是配合基建而来的。文物或遗址被埋在地下,经过时代的变迁,上面已经是建筑物或公共设施,不能说它下面是遗址,就不顾客观存在,刨开已有建筑物。
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对于考古发掘有规定,对于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要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必要的考古勘探、发掘并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后方可实施。工程方在施工前,特别是在地下文物掩护区范畴内施工前必需当时和考古单位一起进行勘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也表示,鼓楼遗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但是自从1931年被拆除后,并没有记载该遗址是否留存,在挖掘之前,我们都是不得而知的。挖掘前还需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
市民说法
希望鼓楼通透度比瓮城遗址做得好
家住大南门附近居民邓广辉听说这一消息后,连说两个好,“我家就在瓮城遗址附近,由于保护工程设在街头,市民可随时随地进行参观,尤其在夜晚,在专门设置的灯光照射下,观赏效果更好。每当晚上散步经过那里,都会见到一些人低头看着300多年前的古城,畅谈往昔。感觉特别有一番风味。但是白天往下看太反光,看不清楚,希望鼓楼遗址的材质能够做到更清晰。 ”
主任记者 王志东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