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余东明王家梁
步行上班的习惯,于鹏飞已保持了3年之久。作为山东省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矛盾调处中心的调解员,他将此项习惯的养成,归功于工作“强度”的降低。
“早些年,劳务劳资纠纷引发的上访、闹访事件常有发生,大清早就会有人排队堵门,而为做接访准备,工作人员一般要提前上班。”于鹏飞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用工市场的规范有序,相关制度的明晰健全,大量的矛盾纠纷在萌芽之初,就能够通过正常法律途径得到妥善解决,这样一来,早晨也就有了充裕的时间。”
近日,记者在威海采访期间,包括众多政府公职人员和私家车主,他们选择“以步代行”,给出最多的答复是,“低碳环保美化城市还有益健康,两全其美。”
“以百姓的需求为"创城"的出发点,构建平安有序的社会环境,之后再通过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明风气,反过来更好地"创城",这也是多年来,威海谋求健康、持续、科学发展秉承不变的宗旨和恒心。而此间,创建文明城市的权利属于每位居民。”威海市市委书记王培廷说。
依托百姓需求创城
现如今,行走于高区帝王宫街道,人们已不再为道路拥堵、卫生乱差而发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的菜市场。
“那时候,商贩、菜农零散在这里做生意,每次集市过后都会留下大堆垃圾,加上无人清理,天气热时会散出难闻的气味。”附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后来,社区把这个问题,通过意见建议的形式反映给有关部门,3天后就有了改观。”
“这是旧城改造后遗留的问题,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指出新区建设过程中的盲点。当时,我们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对乱摆摊现象进行整治,另一方面,还在该区规划中,增建一个集中统一管理的室内场所。”威海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蔡洪波说。
据悉,近年来,威海市陆续开展“我为威海发展进一言”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等活动,其间,共征集市民各种意见建议近4万余条。
借助这些建议意见,威海市先后对50多家小造纸厂、小化工厂进行取缔整治,清理近海养殖3万多亩,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同时还对800多个采石点进行整顿,对山体进行矿坑蓄水、植被绿化和生态复原,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100%无害化处理……
构建平安有序环境
据介绍,自2008年以来,该市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依托监控平台,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音像发行单位实行“点对点”及时监管,同时还建立了由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文化市场管理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集体决策。
除了规范文化市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威海是山东省最早探索建立行政调处机制的地市。自2005年开始,该市在逐步完善“三级矛盾调处中心”的同时,先后在劳动、房管、交通、土地等34个市直、125个县直行业主管部门成立行政调处中心,“专案专调”,实现矛盾纠纷系统内的自我消化、解决。
数据显示,2010年,威海市刑事案件总量比上年下降22.4%,下降幅度之大为近14年之最;全市信访总量、集体访起数、涉法涉诉信访分别下降27%、11%、17%;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有效率达10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5.4%。
文明创建全民参与
每到周末,山大威海分校艺术学院学生吕硕就和同学一起到高技区毕家疃小学附近的一处农民工聚集区,教那里的10多名打工子弟绘画。
自“创城”以来,威海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据悉,目前该市注册志愿者7.4万人,占城区总人口比例的12.04%,并成立了医疗、法律、环保、家教等10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大批社会志愿者主动参与其中,为社会奉献爱心。
“文明城市创建就是需要达成这种全社会共同分享、共同参与,每个市民拥有一份荣誉感、使命感和积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威海市副市长张波说。
本报威海4月19日电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