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项城自行制订教育补助发放政策合乎国家规定?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4月20日05:21
  项城教育经费调查之一:网友曝河南项城截留千万义务教育补助 政府回应:纯属瞎传

  项城教育经费调查之二:河南项城回应:民办学校补助办法符合规定 政府将提高补助标准

  项城教育经费调查之三:河南项城义务教育怪现象:公办学校不愿上 民办学校争着上

  项城教育经费调查之四河南项城义务教育补助标准与周边县相差155元 同属周口辖区政策缘何不同

  人民网郑州4月20日电 (记者常红 申亚欣)记者近日在调查河南项城义务教育补助款发放情况时发现,同属周口地区,项城市和商水县民办学生义务教育补助发放每人每学期相差155元,商水县执行周口市政策,项城市则是自行制订的发放政策,此举到底是否合理?记者采访了主管部门河南省财政厅和教育厅。

  拨款分农村城市 农村每人每学期200元 城市125元

  河南省财政厅到底拨给项城多少钱?河南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张贵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拨款分城市和农村,农村的学校不分公办和民办。以2010年周口市为例,农村按每人每学期200元拨付,城市按每人每学期125元拨付杂费。此前自2008年始一直执行的拨付政策是,农村每人每学期150元,城市每人每学期125元。

  农村的公用经费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拨付?张贵勇告诉记者,我国有54个贫困县参照西部大开发城市执行的拨付比例为8:2,即国家承担80%,省承担20%。周口的商水县就是执行这个拨付比例。周口其他县区农村按6:2:2比例拨付,城市按5:3:2拨付。项城由于是扩权县,其农村以国家和省里资金以6:4的比例拨付,城市按5:5拨款。

  据了解,过去一段时间城市学校拨款高,农村低,现在提高农村标准后,城市的标准没变,城市开始低于农村。农村最低时拨款就是45元,现在变成了200元。依据2008年文件,城市按免杂费标准拨的款,项城拨款中是分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

  “生均公用经费是农村的公办和民办以一定的标准拨付的。2010年,农村小学按每学期每生200元,中学每学期每生300元标准拨付。城市是统一的标准每人每学期125元拨款。拨款的依据人数是按2009年教育厅提供的人数,因为统计人数有滞后的原因,如果所拨费用不够的话当地财政解决,如有节余就用于偏远地区的薄弱学校建设。”张处长说。

  多年来,国家不允许再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张贵勇表示,希望记者代替呼吁一下,城市多年执行的杂费补助标准太低,多年以来都是以125元标准拨款,从来没有变过。希望国家尽快针对城市提高杂费减免标准。

  人均公用经费到底含不含民办 不同部门不同身份解释不一

  上述拨下来的钱是以什么基准下拨的呢?教育厅主管民办教育的李敏科长解释说,是财政厅根据教育厅提供的名单进行拨款的。而且由于统计滞后,往往根据的是上一年的教育统计提要的人头数字。

  “生均公用经费,是上下级结算标准基本定额。分为农村和城市,也是按人数进行拨款的依据。”按张处长的理解,“生均公用经费”原来指公办学校,不包括民办学校。

  当记者询问项城周围的商水县为何不分公办民办时,张处长告诉记者,民办学校是为社会服务的,只要受政府委托,签订委托书的,承担义务教育职能的民办学校应该享受同公办学校一样的生均经费。民办学校还要收费,但是不能私自提高标准,加收费用。

  而教育厅的李敏科长却表示,他所理解的“人均公用经费”应该也包括民办学校的孩子,除了城市里的私人民办的“贵族学校”,贫困农村地区办的民办学校应该享受与公办学校一样的教育补助款。

  教育厅另一位研究政策的不愿透露姓名的科长却认为,生均公用经费不包括民办,公办学校是不收学生一分钱的,民办学校却还要向学生收钱,所以拨到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中,不应包括民办。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的补助与公办学校学生的补助统称为"生均公用经费"”周口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季永云也表示,“周口市所有的县和区在农村义务教育补助发放上应该执行的是同样的标准,生均公用经费的发放不分公办和民办。”

  同样一个概念,财政厅,教育厅官方说法并不一致,甚至教育厅不同部门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谁的解释更合乎国家政策?

  公办民办补助款发放按不同标准 政策是否合乎国家规定

  项城财政归省直管,是否有权制订政策?财政厅张处长解释说,河南办公厅曾经发过文,可根据当地情况自行制订政策。至于是否需要省里备案通过,他说文件并无规定,省里毋需备案。

  “各地情况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县,项城民办教育占到20%以上,与其相临的商水却占10%不到,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政策制订。根据同样一个上级文件出现两个不同的执行政策也是可能的。”张处长说。“公办民办学校的钱,是按不同的标准都给拨付了,”张贵勇说,“项城执行的自行制订政策,国家从没有规定说允不允许,也没统一说法怎么发放。各地根据各地情况制订发放标准是有以上的政策依据的。因为有的县没有民办教育,或者民办教育极少,各地情况相差较大。”

  在国家对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使用上,文件规定不能截流和挪用。项城发给民办学校钱比较少,其余的钱都流向哪里?项城方面解释说向边远地区薄弱环节的公办学校倾斜。张处长表示,“未拨给民办学校的费用,拨到公办学校,向偏远的基础薄弱的学校倾斜,这是允许的,不算挪用。”

  项城节余的补助款为何拨给了公办学校?张处长认为:“项城的民办学校这么发达,就是因为该市的公办学校太薄弱了。在保证资金安全使用情况下,也可以分多次划拨。根据序时渐进原则,只要款都拨下去了,就是没有问题的。”

  是否存在资金拨发之后又有回流?针对没拨完的这些钱的流向的财政监督管理,财政厅张处长表示,财政厅、教育厅、审计部门、周口财政都有权力监管。“我们还没发现资金拨出去又回流的情况,但也有发现下拨不及时,开支不合理的情形存在。”

  省里文件衍生出不同的执行标准 民办学校如何看?

  同属周口市辖区的商水和项城,在义务教育补助的发放标准上如此大相径庭,2010年小学民办教育的补助两地相差每人每学期相差155元之多。从调查结果来看,似乎都很有道理,项城市自己制订发放政策的作法,财政厅和教育厅也是认可的。而记者走访的项城一位民校的校长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疑问:

  “以我们民办学校的学生的名义向上级要钱,要来的钱却不发给民办,要的钱目的何在?一个农民的孩子,因为踏进不同的校门就有不同的地位,享受不同的待遇?今天可能这个孩子在公办学校读书,就可以享受国家资助,因为各种原因明天踏进了民办学校,却因此就失去国家资助。一个孩子,同样都是生活在项城的孩子,孩子没有变,享受的法律地位却不相同了,这样有道理吗?”

  据了解,就在记者赴项城调查前一周,由于国家财政部收到举报信指出项城教育经费发放有问题,财政部和教育部委派河南省财政厅和教育厅共同组成调查小组到项城调查。参与此项调查的省财政厅和教育厅的成员告诉记者,他们回来后已给财政部口头汇报,书面报告也将近期上报,但上级答复估计不会太快。具体他们调查的细节,并未过多透露。

  财政厅还表示,“除了财政拨发和项目审批,周口市不管项城外,其他还是要周口城管。项城几年来,给民办学校派老师,对民办教育支持很大。改革是个探索过程,肯定会或多或少有问题。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去解决它。民办教育补助发放混乱已引起国家重视,相信国家也会专门出台这方面的文件来进一步规范。”

  关于公办民办的发放经费混乱问题,2011年2月28日,河南省政府下发的豫政[2011]21号文件针对民办义务教育专门规定: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政府根据接受委托学生数量和当地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查账水平拨付教育经费,并可根据学校申请为其选派一定数量的在编教师。

  其他未尽的问题,人民网记者将采访教育部和财政部进一步解答。

  作者:常红 申亚欣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