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截图 |
梦惟在歌舞团里跳钢管舞。在专业表演者眼里,她的表演多少显得有些滑稽,动作僵硬,身材臃肿,更像在表演武术。
她有时也唱歌。去年年初的一个夜晚,梦惟像往常一样在彭山电影院表演,唱完一曲最爱的《你在他乡还好吗》后,她跪倒在舞台上,对着满场的观众掩面而泣。演出结束,现场注意到她这种情绪变化的一个男孩走到梦惟面前说,“我叫张硕,是一名大学生,我想拍一部关于你的纪录片。”
今年3月21日,以女孩名字命名的纪录片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小范围展播,这个钢管舞女,让学校师生感动落泪。张硕说,“她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结缘
他“误打误撞”进入她的世界
张硕,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系大三的学生。刚进大学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拍片是怎么一回事。大一下学期,他的指导老师,四川大学编导系副主任张越舟让学生自己组队,去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纪录片。张硕当即把眼光投向了女性题材。
张硕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女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从小到大多由奶奶、姥姥、妈妈带大,而社会边缘女性难道和普通女性不一样?还是我们不了解?”最终,他决定拍摄边缘女性。他说,初衷是想表达两个主题:人性与牺牲。
大一下学期,张硕开始寻找具体的拍摄对象。一天,他在彭山影剧中心外看到几块画着钢管女郎的巨大展板,心里顿时产生了一个念头。
他的拍摄要求她一口答应
2010年3月,和女同学伪装成情侣,连买票时都很窘迫,张硕走进了剧场。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种老式电影院,影院里下半部分的绿色墙壁上,涂料已经剥落,上面黄色的吸音墙,已有几道长长的裂痕,被另一种黄色涂料糊过以后,变得更加显眼。
走进剧场,张硕差点摔了一跤,因为即使在黑暗中,他也不敢抬头,生怕碰到别人的目光。重金属的音乐震得地面似乎都在抖动,五颜六色的灯光忽明忽暗,舞台上几个穿着薄纱的女孩扭动着身姿,台下坐满了烟雾缭绕的男人,不时发出口哨和笑声。
梦惟的出现让张硕有些意外,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漂亮女人,甚至身材也被底下的观众嘲笑。但她表演起来很投入,在舞台上很有表现力。
那天晚上,梦惟唱了一首《你在他乡还好吗》,面对台下嬉笑的人群,她哭着跪倒在舞台上。这首梦惟最喜欢唱的歌,也许是专业人士无法认可的嘶吼,却撕扯着张硕的心。
两个年纪相仿、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的年轻人,就这样联系在一起。他的拍摄要求梦惟一口答应。对于其他团员的反对,梦惟说,“怕什么,我做的事情干不干净我自己知道。”
她的生活
“梦惟”是告诉自己不忘梦想
梦惟是她的艺名。她也是在19岁那一年,在卡拉OK厅唱歌被一个老板相中,从此踏上了歌舞团的流浪之旅。她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告诉自己不要忘记梦想,当然,这也是掩饰真名的工具。
有时候是在白天,但大多数时候是在晚上,演出时间从两三个小时到五六个小时不等,梦惟要唱一些俗不可耐的歌、跳舞、主持。钢管舞本不是她的强项,但在这个行当里,会的东西越多赚得也越多。
“我没有家,身边没有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人。”梦惟说,妈妈怀着她嫁给她养父,还未足月就生下她跑了。养父有病,被姑姑养到12岁,她就开始出来做服务员。
朋友,几乎没有。曾经,她的朋友不但背叛了她,还骗走了她的钱。在团里,其他8个表演者都是夫妻或恋人,而她忙完一天筋疲力尽的时候,却不能像其他女孩一样,有人帮忙烧水、提东西。“我不想再轻易相信人,我宁愿一个人过。”她说。
一辆布满灰尘、看不出颜色的大卡车、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拉着一箱箱表演道具、锅碗瓢盆和帐篷被子,以及10个团员,就这样穿梭在四川的各个县市。梦惟24岁这一年年初,歌舞团留在了彭山。
她怕自己表演不好给片子减分
在台上,梦惟是一个涂着黑色眼圈、穿着暴露、说话粗俗的女人。但卸了妆,换了衣服,她跟其他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没有两样。
在张硕的镜头里,她看着自己喜欢的人的演唱视频,喃喃地说“喜欢一个人好奇怪”;她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参加威远县义演,和周围的群众唱着跳着笑着;她坐在开往另一个城市的大巴上,梦想能站在真正的舞台上,还有美好的爱情和完整的家。
拍摄期间,张硕和他的团队似乎成了歌舞团的一部分。歌舞团在彭山,他们就白天上课,晚上跟拍,到半夜才能回学校;歌舞团到了绵竹,他们就在50元的招待所里,四个人挤一张床,住了1个多月。“梦惟更辛苦。”张硕说,歌舞团不是在哪都有地方住,有时候就在露天搭帐篷,甚至在场子里睡地板,偶尔才住在招待所里。吃饭是借别人厨房做,买只鸡都是大家分着吃。
张硕鼓励梦惟参加星光大道,在生病的时候照顾她,跟她分享感情故事,甚至为她出谋划策。一年多时间里,张硕见证了梦惟所在歌舞团的变迁,从观众爆满到倒闭解散,看着梦惟用一半多的积蓄做生意希望重新来过,却赔光了钱又重新开始演出生涯。
纪录片的故事没有结局。后来,梦惟只身去了重庆,她在QQ签名上写道:“不管生活再艰难我都不会放弃,因为我相信你们,我爱你们。”走前她看过张硕拍摄的自己,不过她只看表演的部分,她说,怕自己唱得、跳得不够好,给片子减分。
影片反响
当代大学生需要这样的人文关怀
3月21日,在川大锦江学院艺术学院主办的“电影视界”优秀学生作品展映活动上,纪录片《梦惟》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该校校长李志强也为此感动: “《梦惟》这部纪录片是一部让我在观看完后感受到浓浓爱心的作品。”他说,这部纪录片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对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同类所怀有的爱,当代的大学生需要这样的人文关怀。
看着这部纪录片诞生的指导老师、四川大学编导系副主任张越舟说,目前锦江学院有十来个拍摄纪录片水平很好的小组,每周都会在校内进行纪录片公映,但边缘人群的题材还鲜有人涉及。他希望能有更多像张硕一样的学生,去关注这些社会边缘人物,体验社会生活,改变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刻板化、脸谱化印象。
后记
“这是歌舞团很多女孩的命运,没有文化,没有技能,好不容易有了改变的勇气,又被生活残酷地打回原形。”张硕将《梦惟》的英文名字译作《Afraid to dreaming》,他说,这寓意这些有梦想却又不敢去梦想的人。
今年年初,梦惟告诉张硕,她没有进歌舞团,而是在湖南某个城市的酒吧和夜总会之间跑场子,不跳钢管舞,只唱歌。“无论一个人多么不堪,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的前方总会有一点光亮,指引着他直到生命的尽头。”张硕说,跑场子曾经是让梦惟害怕的生活,但至少可以不用再四处漂泊。
据悉,在学校的支持下,这部纪录片正在准备向社会公映。张硕说,他想在那时把梦惟请回来,让她在舞台上唱一次属于她自己的歌。
成都商报记者 蓝婧 实习生 郭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