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我的故乡在1980:带你重返80年代的俗世温暖我留恋那段K歌的好时光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4月24日07:18
  这是著名作家、京城媒体人老猫的上世纪80年代回忆录。从小人书、文化衫到K歌、饭局,再到坐火车、谈恋爱、看电影,老猫用亲身生活经历,编织起那一代人的山河城池,温情不掩激情,理想捎带物质,带我们体味昨日之种种趣味和风华,怀念远去的精神故乡。老猫笔下虽是吃喝玩乐旧事,但你读出来的却是那久违更久远的俗世温暖。

  文/老猫

  为什么会怀念80年代?我一直觉得,那时候人心齐,也比较单纯,大家都觉得国家好了,自己也好了。虽然还艰苦点,但万物蓬勃,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感觉全社会都有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

  最早K歌,一般都是在对外营业的内部礼堂。礼堂装修得很简单,头顶上一盏旋转的彩灯,晃得人眼花,音响摆在台子上。房间周围一圈小沙发,地板与墙壁油腻腻的。进去要买门票,酒水另算。

  就算是这样,点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在厚重的歌本里查出歌曲的编号,然后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服务员。台上还有报幕员,会拿着纸条念:“下面请某某号桌的某先生奉献一首《爱的代价》。”一个小歌厅大概有十桌客人,这就六七十人了,彼此不认识也不通气,难免有点重的歌,有时候报幕员也闹不清楚,只报歌名。经常就有两三个人同时站起来往台上走,走到台前又互相假客气,让来让去,直到音乐响起来,才由脸皮最厚的那个人拿起麦克风。

  因为僧多粥少,所以DJ就有了权力。当时DJ还不叫DJ,也叫服务员。管音响的服务员不仅要控制音量声调,还要根据纸条的指示,翻找碟片。因为完全是手工操作,所以他得有着惊人的记忆力,知道哪个编号是哪张碟的。他的权力主要在于,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打乱顺序,想放什么歌就放什么歌。比如他会拿着一沓子小纸条,把同一张碟上的歌统一先放。这样,和这位服务员搞好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是女孩儿,跑到音响室的门口向人家送上一个迷人的微笑,就能让自己先唱上。男的就差多了,必须守在那门口,不停地问:“我的歌,03847号,怎么还没放啊?”

  服务员的权力不仅仅体现在这里。他还可以给自己的朋友先放歌,所以,认识一个在歌厅工作的人是很必要的,这会直接提高娱乐的效率与质量。如果不认识放歌的人,认识个看门收票的也是好的,当然最理想的是认识歌厅的经理,不仅能先唱上,还可以免门票,酒水也会打折。实在不行,就要带上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文化局的朋友,他们只要一亮身份,这个晚上变成你们桌的专场都有可能。与这种情况相反,要是兴之所至突然想唱歌了,来到一个陌生的歌厅,很有可能要枯坐一晚,喝着闷酒,忍受着别人的声嘶力竭,等得不耐烦,想走又心疼门票钱。直到最后终于失去耐心,去趟厕所,或者干脆结账走人,一到门口,自己的歌却放出来了。

  歌厅里还经常有点小节目,就是请专业半专业的演员来穿插唱上一两首。他们唱得当然比一般群众好多了,但是台底下的人等自己的歌心急火燎,要欣赏他们,恐怕也得有耐心,往往他们一开腔,大伙就忙不迭地去厕所。不过他们也有对付的办法,他们会找“托儿”,在他们唱的时候送个花什么的,一般都是塑料花。这种烘托气氛的花招,到现在还被某些电视台使用。

  当然,他们上台的目的也并不仅仅是让大伙欣赏,他们可以接受点歌,客人让唱什么就得唱什么,点歌得要花钱,花个10块20块,在那个时候已经算很多了,可也有花100块甚至更多的。

  除了歌手,穿插在K歌过程中的节目还有“蹦迪”,声音放得巨大,镭射灯乱打,大家就扭扭捏捏地上去乱扭一气。假装自己情绪高涨呗,装着装着,没准情绪还就真高涨起来了。“蹦迪”的时候,有的人是真蹦,有的人只不过是摆摆样子,因为要在不嗑药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身体情绪突然调动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不过就是在舞池里溜达一下也是矫健的,镭射灯闪着,连一根木头,看上去都像是在舞蹈。那时候放的最常见的一首曲子是《我不是坏小孩》。

  那个时候K歌,不像现在这么自我随意,不过也有一种别样的热闹,慢慢大家脸皮就厚了,不在乎自己唱得好不好,也不怕当众露丑了。这为后来我国的K歌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还有一点得说的是,那个时候的歌厅没有通宵营业的,一般在晚上10点半以后随时就会关门。《友谊地久天长》是所有歌厅嘈杂热闹营业时光的结束曲。不管你兴致高不高,情绪发泄没有,酒劲过去没有,一曲“老朋友怎能忘记掉旧日的好时光……”旋律响起,你就知道,好时光该散场了。

  (未完待续)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