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4月24日电 (记者陈健)灾难,必将在历史的进步中得以补偿。仅仅三年,当我们再度来到成都,来到这个汶川地震灾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曾经山河破碎之地,已涅槃重生,在更高的起点上扬帆起航。
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在“天府之国”的土地上,那一幕幕当惊世界殊的重建奇迹,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实现全面恢复和更高水平的建设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重建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区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成都是灾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在地震中共有4307人遇难,282万人受灾,其中成都市毗邻震中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远郊市县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说:“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科学重建、科学发展。”
规划先行,这是成都过去几年在统筹城乡实践中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法宝”。他们先后开展两次规划设计大会战,广泛动员和协调国内外200多所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4000多名设计人员参与规划编制设计,编制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和9大类专项36个子项的重建规划。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松涛解释说,灾后重建的“四性”原则,即要做到与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结合的发展性、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周边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共享性。
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鹿鸣荷畔”,是成都住房灾后重建最早的范本。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观景荷塘旁,乡村酒店别具一格。生产基地里,食用菌、中药材、猕猴桃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鹿坪村村民高玉华感慨地说:“通过灾后重建,我们的日子至少向前迈进了20年。”
以公共服务为重点,民生优先,推进城乡公共配套一体化
为使受灾群众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公共配套和服务,成都在灾后重建中,按照城市的标准,把水电气、光纤、宽带等公共配套设施全部铺进了新建小区。据统计,三年里成都把光纤信号通达到593个集中安置点,覆盖用户近1.4万户,新建的光纤电视干线达到1772公里。
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在重建中,学校、医院建成了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可供震时避险的场所。
现在走进灾区,镇镇都有标准化的学校、公立医院、敬老院、污水处理厂、派出所、文化站等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上档升级,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在都江堰虹口乡,即使是住在最偏远山区的受灾群众,如今也享受到了和城市一样的公共设施。
葛红林说:“三年来,成都把基础设施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集中力量攻坚,加快恢复灾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
地震中,成都市共有3312公里公路、135座桥梁损毁。截至目前,成都市以交通、能源、水利等设施为主的59个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51亿余元;280公里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1833公里农村公路全部建成通车,所有受损道路和损毁桥梁全面修复。
如今,便利的交通,极大降低了山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成本,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交通的便利也带来了招商环境的优化,吸引了更多企业投资于农村。据统计,约有75%的乡镇反映企业数量明显增加,48%的乡镇反映个体商贩数量明显增加,其中平坝、丘区增加情况最为明显。
化重建为新契机,以产业为推动力,为灾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灾难尽管给成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但灾后重建也为灾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重建不是一个简单的“恢复”工程,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工程。成都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产业发展推进灾后重建,4个重灾市县三次产业全面恢复并远超震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提升阶段。
受灾市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灾区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彭州市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引入社会资金推进土地规模流转19万亩,初步建成了西南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和黄村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蔬菜、川芎、冷水鱼等7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了4万亩的设施农业,当地农民收入不断攀升。
都江堰市虹口乡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业。高原村是当地著名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村民龚健原来主要是靠100多株猕猴桃谋生计,地震时他的猕猴桃树全部损毁。在重建中,龚健借助猕猴桃生产基地的品牌效益,用“认养”猕猴桃树苗、开办特色农家乐的办法来吸引游客,生意红火。
成都灾区市县在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工业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承接上海、福建等地的产业转移。都江堰市建设“上海国际工业社区”,彭州市建设“闽彭产业园”,积极承接援建省市产业的梯度转移,促进了灾区工业的提升。
成都历来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江堰市着眼于打造龙门山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大青城旅游区核心区,加快推进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抢救与保护,全面实施古城区恢复重建,伏龙观古建筑群已竣工,二王庙、建福宫等古建筑群基本建成。其中,修旧如旧的二王庙已于今年4月21日整体对外开放。
对口援建增强了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力量
震后不久,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举全国之力”的重大部署,组织省区市对口支援重灾县市灾后重建,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倾情相助、倾力支援。成都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沟通衔接,主动搞好服务,保障援建项目顺利实施,并且适时推进对口支援向长期合作转变。
在上海曾经当了20多年老师的沈翠英,震后决定将用来养老的一套房子用做灾区孩子可以安心读书的教学楼。她把拍卖得来的450万元捐给上海市对口援建的都江堰,用于学校的重建。为此,沈翠英被网友们称为“最牛的退休女教师”。
三年来,上海、重庆、福建、内蒙古等地的援建队伍按照科学援建、优质援建、务实援建的要求,对成都市的灾后重建给予倾力支持和无私援助,建设了总投资137亿元的380个优质精品工程,促进了灾区三次产业提档升级;完善了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探索出援建方与受援方的长期合作交流机制,为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承担的总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要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怎能不苦干?上海援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每天多干两小时,孩子就可以早一个学期进学校,群众就可以早两个月住进新居。”
崇州市在重庆市的援建下,修建了“重庆路”,不仅提高了当地的抗震救灾能力,满足沿山9个乡镇的10余万人的快速出行,还连接了沿线20多个安置点及都江堰市青城山,崇州市街子古镇、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公议花果山、白塔湖,大邑县烟霞湖、安仁古镇等旅游景区,带动了沿线乡村酒店、旅游小村的大开发,推动了沿线产业结构大调整和经济发展。
……
“三年来,成都克服了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灾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灾后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葛红林说。
作者: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