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百年校庆最新消息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携手两岸 共迎未来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04月24日15:44

  [回放]百年清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欢聚清华

  [回放]百年清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科技清华

  [回放]百年清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人文清华

  主持人:各位收音机旁的听众朋友。

  主持人:各位清华大学的师生以及海内外的清华校友们,下午好。

  主持人:下午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主持人雨亭。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还有现场的校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玉蕾。

  主持人:再次向车下所有听众朋友还有清华的师生校友打招呼,你们好、大家好。

  主持人:这么多向我打招呼,一片竖起的手臂,谢谢大家。

  主持人:此时此刻,我们正在位于清华园大礼堂前的卫星直播车上为您带来中国之声特别直播《百年清华》。

  主持人:直播车外又围拢了一大群清华人,他们纷纷在我们直播车前合影留念,而这个时段我要特别为大家介绍我们直播间里的两位嘉宾,一位是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曹景行老师。

  曹景行: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一位大家熟悉的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杨禹先生,杨禹先生也经常出现在央视新闻频道为大家带来新闻评论,杨禹先生本人也是一位清华人,在这里渡过了他难忘的童年时光,还有少年和青年。

  主持人:我们俗称叫“小清华”,给大家讲讲小清华和大清华是怎么回事?

  杨禹:我除了没在清华读过本科、硕士和博士以外,别的读了很多,也从清华的托儿所、幼儿园到附小,1岁到10岁都是在清华长大的,毕业以后还在清华正儿八经工作过两年,清华的财务处,那边的鼓乐堂,我刚才路过了,看到我当年的同事。


  主持人:鼓乐堂就是湖堂是吧?

  杨禹:对,是清华的女生宿舍。

  主持人:所以也像刚才歌中唱到的,朗朗的读书声飞进了文亭,我想只要是在清华的校园里走过,穿过,有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就会回想起自己当年坐在教室里的美好情景。

  主持人:相信在我们直播车里,这样一个小小的直播台前包括玻璃外面的直播车下的师生都很关心今天清华的变化和这样一份喜悦的情绪,还是请杨禹老师包括曹老师是不是站起来再向车下所有师生朋友挥个手打打招呼,很多人是笑脸盈盈的想要看到您,大家看到了吗?

  主持人:大家都在招手。这一时段想聚焦两岸的清华大学,这是清华人共同的清华大学,我知道其实杨禹老师和曹老师虽然都有去台湾和台湾很多沟通机会,可能没走进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但是曹老师是不是多次采访过?

  曹景行:我采访过他们的校长,对台湾清华大学在台湾以及在两岸这方面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关注,尤其是对两岸清华大学之间的互动特别感兴趣。

  主持人:是的,携手两岸,共迎未来。刚才我们提到在台湾的新竹也有一座清华大学,这不是巧合,而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亲兄弟。1949年的时候已经声誉卓著的清华大学因为历史原因被一分为二,1955年,台湾清华大学在新竹建校,如今两岸清华同为文理科综合性名牌大学。

  主持人:据说台湾所在的新竹是台湾岛离大陆最近的地方,就像我们今天共同欢庆百年校庆的北京清华和台湾清华,他们其实也是如此的相近,现在中央台的记者陈怡就在台湾的清华园里面给我们带来最新的报道,我们现在来进行连线。



  主持人:你好陈怡。

  陈怡:我现在就是走在台湾清华大学的校园里面,在这会产生一种从没见过,但却又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的前面是一座行政大楼,和北京清华的二校门简直是一模一样,只是尺寸缩小了一些,而旁边的餐厅就叫做水木餐厅,台湾清华大学的建筑很新,没有北京清华园那种古色古香的味道,但是这里同样有山、有湖,鸟语花香。其中有一个湖就叫“荷花”,现在荷花还没有长出来,我相信到了夏天的夜晚,仍然有一片荷塘月色。如果景区外局相似,命名相同还不足以引证和北京清华是同根所生,那同样的校庆、校史、校徽、校歌和学校精神,文化传统就能让人深刻感受到两岸清华内在精神的一脉相承。综合大楼的外墙上有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正是两岸清华共同的校训,偶尔也可以听到师生们唱着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我校庄严,巍然中央……”我想北京清华的学子此时此刻是不是也同样唱着这首歌呢?台湾清华大学师生对大陆来的朋友非常热情和真诚,他们经常说如果遇到大陆清华在读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其实新竹清华的前5任校长都是出自北京清华,所以他们把治学理念,育人精神和校风都带到了新竹清华,因此两岸清华人在一起总有着不一样的亲切,台湾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还接受了中国之声的专访。

  陈力俊:我去年到北京清华,我就跟顾校长有一个共识,事实上是达成两件事情,一个是共同培养硕士,还有一个是我们成立两岸共同实验室,这个是我们下面工作的重点。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互为表里,如果密切合作,共同成长,进入世界顶尖大学之列,这个是我唯一的愿望!

  主持人:感谢陈校长,实际上进入了世界顶尖大学之列是清华人共同的一个心愿,刚才陈怡也特别讲到了二校门,我想现场的校友们你们回头看一下就是我们的二校门。而在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也有这个二校门,也有清华的学堂,所以说,两岸相隔的清华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主持人:是的,所以说今天两岸清华同一天举行校庆,两岸清华其实也互相派出了代表团,北京清华副校长程建平率团参加了台湾清华的校庆,而台湾清华大学的副校长叶铭泉全也率团来到了北京。



  主持人:我们会在稍候的时段来连线两位校长为大家带来一份惊喜。而此刻,我们还有一个更让人令人意想不到的相同之处就是在两岸清华园里竟然还有两位同名同姓的院士教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段我在采访当中遇到的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听,我们现在为大家播放这一段录音,我们采访到的是在清华大学的倪伟斗教授:

  倪伟斗:台湾清华大学有一个教授叫做倪伟斗,他是当年考台湾大学是全台湾的第一名。

  主持人:原来两岸清华大学里都有着叫倪伟斗的教授,倪爸爸的这封信竟在美国邮差的疏忽下发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最有意思的是倪伟斗教授还收到了这封信,拆开一看原来不是写给自己的,是另外的倪伟斗,于是北京的倪伟斗给倪爸回了一封信。

  倪伟斗:有地址,给倪爸爸一封信,就说这封信非常抱歉,这封信我拆了,所以我想还给你,另一方面也很巧也很有缘分,我说很有缘就把信还给你。

  主持人:再后来,两岸清华大学的倪伟斗也通过书信联系上了,双方还在北京见面,用倪教授的话说在几亿分之一的概率下正清华大学连接起两岸倪伟斗的神奇缘分,这也使两岸清华大学架起沟通桥梁的一个花絮。

  倪伟斗:实际上我数一数和台湾的倪伟斗教授的相同点,大概有五六个,第一是同名、同姓、同学校,清华大学,同职业,他也是教授我也是教授,同乡、都是宁波人,同时同属猴子,但是比我小一轮,这就是六同。他有两个女儿,我有两个儿子,都是两个孩子。我想有机会到台湾去一次,他既然从台湾到大陆来工作也到我家里头来,我想我去台湾也到他那去。

  主持人:应该回访一下。

  倪伟斗:回访一下,找个时间嘛。

  主持人:倪教授虽然已80岁高龄,因为身体健康,还在践行着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誓言,每天日程安排得很满,结束采访之后还要匆匆赶往合唱团参加校庆合唱活动,最后告诉我对他来说清华究竟带给他,带给一批批清华学子怎样的精神力量,他想还是那句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为人做事上,这句话始终都是指南。



  主持人:听过了刚才的录音,大家对于倪伟斗教授印象应该很深刻了,“六同”把很多渊源都连在了一起,真的很难得。

  主持人:十年前两岸清华大学第一次共同庆祝建校,今天两岸清华更是选择在同一天举行校庆,刚才我也提到了这次两岸清华互派了代表团,正在台湾访问的清华副校长程建平,还有正在北京访问的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叶铭泉,现在都通过我们中国之声的电波要向现场的校友还有收音机旁的听众打招呼了,我们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让他们隔空相对。

  主持人:程建平校长您好!

  程建平:主持人好。

  主持人:叶校长也跟大家打个招呼。

  叶铭泉: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程校长,您知道我们现在的直播车就设在北京清华校园的大礼堂,您天天工作的地方,很多朋友此刻就围在我们的直播车前一起来收听节目,很想了解的是这一次你到了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来参加活动,之前你也有去过台湾,很想知道这一次有什么样特殊的,或者不同的感受吗?

  程建平:这次最大的感觉就是天随人愿,天公作美,我们一行11人前天中午到新竹,前天还是细雨绵绵,昨天也是忽阴忽晴的,今天云开雾散,早上我听说北京那边也是一片艳阳天,我们在这里时刻能听到各种对清华的祝福,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在北京一样,感觉好像在北京清华的庆祝活动我们在参加那样的庆祝活动一样。

  主持人:今天在北京确实天气非常理想,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副校长叶铭泉,叶校长这次到北京清华来,您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除了今天的好天气之外?

  叶铭泉:北京今天天气非常非常的好,我想早上我参加了校庆大会感觉到我们在清华大学的成就,不管在领导阶层,在学术界,在企业界大家对清华的过去表现都非常非常的认可,我想在这边两岸清华的表现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如今两岸清华致力于在国际上共同打造清华的品牌,也希望共同在自己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之下能够进入到世界顶尖大学20强这样一个目标,那么两位校长觉得这个时间表会在什么时候,程校长。

  程建平:我们这几天也在新竹的清华的各个院系的教师、教授还有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尤其跟新竹清华的陈校长,他认为如果两岸清华合起力来的话,我们应该能够很快进入世界二十强,我倒没有他们那么乐观,我觉得至少要在现有的名气上要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主持人:叶校长谈谈您的想法。

  叶铭泉:我们刚刚提到说两岸清华都是两岸学术的龙头,所以各我代表新竹清华大学带来一个礼物就是一个台湾的琉璃,上面有两条龙,两条龙多数的是双方都是两岸学术的龙头,中间供起一个珠,就是表明两岸学术的龙头同时要拱起一个进入世界大学的龙珠,如果以我们两岸学校的实力加上政府的支援,校友的支持的话,我相信应该不久将来你要问我确实时间表的话,我相信未来十年,下一个十在,110周年校庆的时候应该会交出一张亮丽的成绩单出来。

  主持人:谢谢叶校长。感谢两位校长的精彩的电波中的对话,也祝福两岸的清华携手共进,共赢未来。

  主持人:现在还是回到直播车当中,赶快请出直播车另外两位观察员,曹景行先生和杨禹先生,作为一个在中国发展了一百年的大学样本,二位认为清华在哪些方面能够为清华高校办学提供借鉴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呢?

  杨禹:我觉得刚才我们谈到两岸的清华,两岸能够形成两个清华是因为一些历史上的曲折造成的,但是恰恰我们刚才听到两岸的交流让我们感觉到,两个清华之间彼此的交流合作现在反而成为推动两个清华共同发展的动力,所以我觉得清华自身的传统其实非常强大,越是一个自身传统很强大的大学,在今天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发展的局面下越要讲究打开校门,要融合,所以我在清华我从小有很多小学同学,他从小学一直读到博士,在清华当博士,当教授,自己的孩子又在清华土生土长,这当然是清华传统的很好的载体,但同时我们想清华应该广泛的吸收全球的更尖端的人才,让自己的办学变得更有开放性这恐怕是清华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主持人:刚才杨禹老师也特别强调了两岸清华是因为有一个特殊的历史原因,这当中其实是因为梅贻琦校长,梅贻琦校长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他说大学者非大楼之位也,乃大师之位也,我相信我们希望清华有更多的大师出现,这也是提升清华很本质的方面,曹老师您觉得呢?

  曹景行:清华作为这样一个大学,大师也好,大楼也好,最重要始终要保持一个令人仰望的高水平、高标准,我经常看到在校园里面都是像中学的老师带着成群的学生或者是父母带着家长,他来就是要让大家看到你今后方向就是在这,但是清华值不值得我们下一代来这样争取时刻想到这一点,所以清华这个高标准或者其他我们这一类大学的最高标准丝毫不能放下,如果任何的削减或者低落是有愧于先人。

  主持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方树人之地,清华的历史尚显年轻。

  主持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历经曲折跌宕的过往,清华的未来,日久弥新。

  主持人:节目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对明天的畅想。

  顾秉林:百年清华,人文日新,面向未来,清华将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完善,富有创造力的一带新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根植中国,放眼世界,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今天的全天特别直播《百年清华》即将告一段落,最后是不是每个人想一句对清华祝福的话语,从曹老师先来。

  曹景行:既要脚踏实地,又要神采飞扬!

  主持人:杨禹先生。

  杨禹:今天上午胡总书记说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希望清华的教育更有质量,希望清华的师生们的生活更有质量!

  主持人:我想说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不仅是送给清华人的也是送给我们所有人的!我们希望明天的清华会更好!

  主持人:我想说今天来这里做直播也是我难忘的一次经历,从小就会清华有一种膜拜的感觉,不过没有上清华还是感觉清华园当中的氛围还是很幸福、很快乐的,希望清华的校友未来的明天会更美好,清华的明天继续飞翔在天空上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

  主持人:今天中国之声全天四档特别直播百年清华到这里就结束了。

  主持人:站在新一个百年的起点上让我们共同祝愿清华的明天会更好!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