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南风窗 > 南风窗精彩报道

王辉耀:打造中国人才高地

来源:南风窗
2011年04月26日15:11

  教育改革可参照经济改革经验

  《南风窗》:中国近年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加,每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也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至今仍未培养出一个本土的诺贝尔奖科学奖获得者,问题出在哪里?

  王辉耀:中美最大的差异在于学校体制,中国的大学行政化是一个严重问题,过分行政化很可能变成官员治校。中国大学如果想赶超世界,就必须克服过于行政化的倾向,让知名教授来治校,甚至在全球招聘一流的校长。

  还有,大学教授的待遇需要改善。现在不少大学教授都忙着挣钱和创收,虽然培养出数量世界第一的博士生和研究生,但质量确实令人担忧。

  中国的大学生源目前面临着全世界的竞争,中国留美学生中有1/3就读本科,而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甚至香港、台湾等地区也开始争取中国的学生。没有好的生源,中国名校的发展也堪忧。

  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可以参照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竞争力很弱,一旦放开中外合资合作模式,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企业一下子盘活。在教育领域,也有过成功的案例。中国商学院一直很难搞起来,但中外合作办学的中欧商学院几乎是全国最好的商学院,在国际也颇有名气。我认为,中国的人才培养也应搞中外培养模式,鼓励外国学校来中国办学,嫁接国外的教育体系,这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出国人数,还能给中国的教育体系带来参照和竞争。

  《南风窗》:去年,北大和清华两所大学的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和施一公联合撰文批评国内的科研机制,引起很大关注,也引起对海归与体制兼容问题的讨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王辉耀:饶毅和施一公回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至少在他们带领的学院,引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风气。如果回来几十个、几百个这样的院长,那中国的教育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制度是靠人来创新,也是靠人来改变的。如果没有人回来,新的思想和观念就带不回来。刚开始,肯定会有不兼容,肯定要做一些妥协,但创新一定会带来好处,时间长了,大家都可以看得到。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太长。

  《南风窗》:引入高端人才注重时机,而体制变革非一朝一夕,这种矛盾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王辉耀: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引进这么多的人才,最终肯定会带来一些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要求冲破一些体制的束缚。建立“人才特区”是中央人才规划提出的要求。我认为,广东毗邻港澳,经济发展较快,完全有条件嫁接港澳的用人体系,探索新的用人机制和选拔机制。

  《南风窗》:“美国梦”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新加坡也正在造“世界一流速度”的“新加坡梦”,你认为,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什么?

  王辉耀:美国梦的实质是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成为总统的梦想。中国梦实质上应该是人才梦,其核心包括两点:第一,重拾春秋时期的人才观,即“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第二,是全民树立开放的人才观,让每一个生活在中国的人都能够自由地、不受束缚地生长、成才,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个"中国梦"应当是一个让全球人才愿意来中国发展,也愿意到中国安家的梦想;一个认为在中国能赚到钱,又愿意把赚到的钱留在中国的梦想。这个"中国梦"不仅仅是获取自身发展的"中国人才梦想",也是留下精神财富的"中国人才归宿"。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