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文化清风徐徐来——来自沁县乡村群众文化生活的调查(图)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1年04月28日05:26
戏剧表演,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

  石波摄

  文化,是民生的重要组成,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实施“文化低保”工程4年来,沁县156个行政村都设立了村级文化室,其中有85个“农家书屋”,人均至少一册图书;贫困村村民每年至少能看一场戏或文艺节目;每月每村免费放映一场数字电影,2010年该县306个村放映数字电影3672场,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闲聊天、打麻将、甚至搞封建迷信活动……曾几何时,走进沁县一些乡村,时常能看到这些场景。农忙之余,村民们鲜有其他业余文化生活,吃饱穿暖就是“幸福”。

  如今,随着该县88个贫困村“文化低保”工程任务的完成,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数字电影和文艺团队的表演,这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追求和新的渴望。现在“幸福”就是日子过得更有品位,文化精神生活更有质量。

  


  送戏下乡让村民“过把瘾”

  沁县是三晋文化之乡,太行革命老区之一。但由于一些乡村地处偏僻地带,交通不便,文化设施投入少,文化活动也很少。如新店镇汉家沟村45户人家235口人,南泉乡罗和岩村51户人家240口人,像这样的村还有很多。多年来,看戏对这些村的村民而言,是个遥远的梦。只有村里哪家有喜事,老百姓才能看上一场表演,可结婚迁居的喜事毕竟不多。文化生活的匮乏,让走不出去的村民,鲜有欢乐、难觅笑声。

  2010年5月,沁县县剧团的一场演出,打破了新店镇汉家沟村的寂静。短小精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让村民们过了“一把瘾”。演出结束后,村民李大爷拉着剧团一位演员的手说:“我今年80岁了,这样的演出已好多年没看过了,你们要常来啊。”

  如何满足村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沁县逐步走出一条公共文化和民营文化共同发展、共同服务的新路子。至今已发展夕阳红艺术团、四毛艺术团、晋源文化大院、长街文化大院等各类民间艺术团、文化大院近百家,他们深入村庄窝铺,为村民送上品味各异的文化“大餐”。当地群众喜爱的民间艺人李彩英、温秀芳、吴二虎等说唱艺术团也走乡入村,为村民表演,今年该县还将为贫困村送戏下乡88场。

  同时,沁县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中心还利用集会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县剧团将《丑嫂》《夕阳情》等一系列反映农村题材的现代戏在集会上公演,引起村民共鸣。一位大婶说:“这戏说的就是身边的事,俺们爱看,也让孩子们受点教育。”

  


  放映员成了“香饽饽”

  一直以来,看电影难困扰着村民,村里的人想看电影就只能去县城。2008年沁县开展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13个乡镇电影放映队队员,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饽饽”。

  去年8月的一天,放映员付效中来到新店镇老南沟村为村民放电影。散场后,村民纷纷围着他说:“你来了就再给我们放一部吧,什么电影都行。”村民们渴盼的眼神,对电影的喜爱感染着付效中。他说:“以后来,我一定多给你们放两场电影。”为此,付效中自费购买了DVD机和村民喜欢看的电影、相声、地方戏等光盘,无论他去哪个村放映电影,他都会再给村民放些光盘。郭村镇的元王村,段柳乡的双沟村等都成为了电影放映的先进村。

  今年3月,册村镇北马服、南马服、杨家铺等村相继放映了《乡村婚礼》《三喜临门》《抗战先锋队》等影片。杨家铺村党支部书记吉高峰深有感触地说:“《乡村婚礼》展示了新农村的新景象,看电影,不仅让村民从精神上得到享受,也让我们村干部很受启发。缩短城乡差距,不光是带领村民致富,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改变旧观念。”

  采访中,记者还听到了这样的故事:一次放映员郝高明去故县镇北集村放映电影,村里的老百姓硬是不让他走,郝高明说:“一个村一个月放一场电影,下月我还来。”可村民坚持让他留下,这一住就是3天,第四天村民主动用车把郝高明和放映设备送到了临村。原来,由于故县镇、南泉镇自然村多且非常分散,放映员来一次不容易。从此这一带,只要放映员来了,每个村就连续放3天电影,然后村里负责将放映员和设备送到下一个村。

  


  农家书屋村民的“聚宝盆”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家书屋成了村民的“聚宝盆”。4月初,记者在沁县漳源镇乔村采访时,村民刘玉仙正在书屋看书。她说:“干完家里的事,我常到书屋来看看。”说着她拿起了《常见疾病诊治》让记者看,“现在城里人都讲究养生,村里人不懂那么多,我喜欢看些实用的,像妇科常见病什么的,现在多少知道点了,村里的姐妹们常来找我讨教。”

  过去“一个月忙、三个月闲、其余时间在赌钱”是一些村民的生活现状,可随着农家书屋的建设和村级文化图书室的普及,闲暇时间村民有了好去处。常来书屋的小赵说:“书屋不光有农业科技方面的书,还有小说、光盘啥的,以前没事我爱打牌,有时还被老婆数落,现在我是书屋的常客。”

  去年,新店镇魏家坡村大棚的西红柿每到快熟时就要烂,始终找不出原因,技术员也犯了愁。“是农家书屋派上了用场,在一本关于大棚蔬菜种植的书里,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来几茬西红柿都避免了这个问题。”技术员小高说。

  时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店镇峪口村不仅在文化广场播放各类节目,还在村民结婚、迁居等喜庆日子把放映设备搬在农家院里播放。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粟维平说:“在村民家播放节目,不但为他们喜庆的日子添彩,也把党的政策及文化节目送到了村民手中,通过文化乐民让村民走上文化富民的新路子。”

  “农民群众需要提高文化素质,"文化低保"惠民工程的实施,就是让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享受和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娱乐身心、提升素质。”该县文化中心主任魏应忠说。

  王珏 张琪 段灵芝

  (编辑:力国才)

  作者:编辑:力国才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