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教育为何不学上海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1年04月28日05:28
  前不久公布了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结果上海学生学习素养列全球第一,我心中着实感叹一番。想起女儿在上海读高中时,与我们山西教育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的不同,思考很多。结果总是要问

  


  最大不同是师生关系

  现已大三、目前在巴西学语言的女儿曾在上海读高中,属上海最后一批在全国招收的外省籍优秀中学生。因感于上海学生全球拔筹,就问女儿在上海学习与在山西学习时有何不同,最大不同是什么,女儿说是师生关系,随之女儿从网上传来如下一段话:

  与上海的同学接触,首先感觉到的是他们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这种自信,也许是来自上海人骨子里的那种自信,也许是因为上海的老师,很少用比较侮辱的语言批评学生。大部分老师都习惯于谈话和鼓励,即使是批评,也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某个人。

  比如说,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如果有同学在语文课上做数学作业,被语文老师看到,语文老师甚至会气急败坏到把数学作业撕掉,感觉自己的课堂不被尊重。但是在上海,有一次语文课后面的数学课要考试,班里有很多人偷偷复习数学,老师看到之后只是说,让大家向没有看数学的同学学习,并没有气急败坏或者暴跳如雷。

  这种现象主要来自于师生关系,在上海和我在山西是完全不同的。虽然说一个老师一般不可能被所有的同学喜欢,但是却可以和大部分学生成为朋友。

  在山西,老师和同学第一次见面是开学第一天,老师居高临下站在讲台上,向所有人自我介绍,让所有人自我介绍。但是在上海,学校有一条规定是,开学前,老师必须到所有的同学家里家访,所以,老师和同学最初的接触就是从一个对等的、互相尊重的谈话中开始的,并且,让老师对学生各方面都有全面的了解。在山西,如果有些学生比较安静,难以受到关注,甚至到毕业时老师除了他的成绩,对其他方面都可能一无所知。

  家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的每个假期,老师也同样都要家访,了解学生们的假期计划。最后一次家访是在高考前的寒假,帮助学生做好最后的准备,并且假期中,学生们都需要返校一次,因为学校会在假期的中旬定一天检查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但是在山西,假期就像是学校生活的休止符,老师和学生完全没有了联系,直到下次开学见面。

  正是由于这种平等的关注与尊重带来的自信,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对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定义,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有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可能课堂上从不认真听讲,或者只选择自己认为有用的部分听,在课堂上做自己认为更加有意义或更高效的事情,老师通常也不干涉,除非学生在课堂上做影响别人或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上海的学生从小就比别的地方的学生有更多自我时间可以安排,所以大部分人都会养成很好的自我学习的习惯,即使是在高三阶段,每天的放学时间也不会超过下午5点。

  这一点使得上海的学生在申请国外的学校时,比其他地区的学生更加容易得到认可,因为国外的大学,非常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老师通常习惯布置大量自我研究型的作业,看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的观点。这一点上,上海可能是最能达到国外大学标准的地区。

  女儿平日有很多感受对我说,当我只让她说最大的感受时,她说了师生关系,可见在孩子的心里,老师给孩子最起码的尊重是何等重要。

  


  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

  孩子在上海读了两年半时间,我这个做家长的只去看过她两次,想起来好不够格。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我第一次去学校看孩子时,看到她们班只有40个学生,我心里就长出了一口气。细问才知,上海市规定所有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不准超过40个人。在山西也许规定会变样,但在上海,只要有规定,学校要是违反,家长们会集体反映直到给答复才可。孩子在山西上学时,从小学开始直到初中,每个班的学生都在60人-80人之间,每次去开家长会,我挤在教室里,都感到透不过气来。有关系的孩子往好学校挤,这本身就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实际上好和不好这个问题,本身是可以通过校长调换制等方式解决的。看到全市整齐划一40个人一个班,我就放心了许多。再说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完,老师必定要接到家长电话才算尽了职责,心里就更放心了。由于教育的规范化,所以我从没想过要给老师们去送礼。而在山西的许多地方,不给老师送礼,孩子座位都会被排在最后面,更别说其他方面的照顾了。

  在上海当地的孩子,老师常常要到家里去和家长谈谈孩子的进步与成长。我女儿上到最后一个学期,因学校大多数时间已不上课,我们在校门口租了房子,半年时间,班主任到家里3次家访。一次是例行家访,是上海市教委的规定,必须要到每个孩子家里去了解情况。第二次是期中考试,老师到家里说孩子的强项和弱项,需要努力的方向。随之老师和我聊到她关注到我女儿思想上的一件事,她说:“我认为成琛很优秀,为什么有一次我让每个学生回答人生理想时,她会说"我的理想是贤妻良母"?”老师的话让我也有些吃惊,仔细一想大概是家庭的影响,我就和老师还有孩子一起分析起来,这对我和孩子都是一次人生价值观的探讨。这样我才找到了孩子最后一个学期不想学习的原因,是她认为一个女孩子考的好今后又能怎样。这次谈话之后,孩子又振作起来了。最后一次家访是高考前的预考之后,学生到校拿成绩单,孩子以为不用去了,老师一看孩子没来学校,放学后就直接到家里来送成绩单,并告诉我如何在高考前给孩子安排好生活。几次家访,让我感叹!把这些事说与山西的朋友和同事,他们都是一样的话:“咱们这的老师还家访呢,你到他家看他去吧!”40个学生在老师的眼里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这种公平,是孩子们到学校的最低希望,也可说是最高愿望!

  说到教育公平,体现在点点滴滴之中。就说考大学考英语听力,所有的学生每人带一台普通收音机,在开考时间,教育频道播放英语播音,家长在家里也可收听到,学生通过耳机收听答题。原来由老师在教室读,学生反映老师站在前面后面听不清,站在后面前面听不清,站中间,最前最后有影响,就是没影响,每个教室老师的发音水平不一样,碰到不标准的发音一样影响成绩。为了实现公平,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招。如果再有问题,只能怪自己买的收音机了。

  


  实用的高考科目设置

  孩子高二分文理班找我商量,我想当然地认为和我们山西的分法及高考设置差不多,这样本来想学文的女儿在老师的建议下上了她成绩好的化学班,稀里糊涂上了一年半,到最后一个学期4月份,她先考了英语口语,这个成绩是高考的第一份成绩,口语成绩达B级才有资格报语言类专业。4月底拿到高考志愿书,我傻眼了,女儿哭了。有许多她想上的文科类专业,“5”不在招收范围内。“5”是什么意思?是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6个班的排序号。每个学校招收的专业志愿都有一个限定范围。比如机械类的院校在好多专业后大都限定“4”,即学物理的,而化工类的、医药类的大都只招化学班的学生。这时,我才明白了这样设置的意义。这是一个人人生兴趣的设置,如果你喜欢化学,那么自从你开始学化学,一直都不让你放弃,分文理班后专门学,高考时,除了要考数学、语文、英语及(文理)综合外,还要多考一门化学。这样,你可以选择应用化学知识的专业,实现你的人生志向。多好的理念啊,只可惜我这外地人“老土”!好在设置还有许多的灵活性,女儿和我在“五一”长假经过选择,还是找到了她比较喜欢的文科类专业。只是原本能上一本院校,为选择喜欢的专业上了二本院校。

  满足每一个人的人生兴趣是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在人的幸福指数上的最大差别。上海孩子和我们内陆省份的孩子在这一点上差别也很大。女儿说,分班时选择理科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好老师还是在理科班里。听到她这么说的时候,我就想起上海科技在我国领先是和基础教育有关的。女儿参加上海高中入学考试时,只考了两门课,数学和英语。问其原因,说是这两门课外地的学生较差,而且还难以追赶。事实上确实如此。女儿参加山西中考时,录取分数线已达省重点中学,且英语成绩也是接近满分的,但到上海学习后,才发现自己很差。第一个月,我问她学习如何,女儿说一个星期就学二百多个英语单词,我哪能记住,说着说着就哭了。放假时,我问她,究竟差在哪里,女儿说:“比方说考阅读题时,我要是有几个单词不认识,我就不知道这篇文章的意思,而上海的学生就是有几个单词不认识,也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们和人家差的是一种能力!直到高考,女儿的英语成绩也没有追上去。有意思的是,她上了不在上海的大学考英语四级时,竟然成了非专业类的第1名。和上海的差距显而易见。如果说上海确实理科才有前途,那就仍不能算个人实现了人生兴趣和志向。因学科设置的科学性,在某一方面突出的仍可在这一方面继续深造,所以上海出现郭敬明、韩寒这些文坛奇才也就不足为奇,尽管他们的数学都不怎么样,但他们在喜欢语文的前提下,还可加大历史等文科的学养,他们的人生思考就能增加深度与广度,所以他们看似时尚的文章里散发着精神层面和灵魂层面的东西。

  日常教育中,女儿告诉我说,老师讲的和考的都不是书本上的死东西。有一次,我看到女儿历史作业上有一道题,大意是问,在解放前的三十年代,如果在哪个租界发生了打架斗殴的事,去找哪个部解决,题里有四个部门,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当时我看到这个题就笑了,笑出题人的精明。如今女儿吃、住、行在文明的范畴里应付自如,个人生活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人生方向在阳光的坐标里坚守着……我只想对上海的教育说声“感谢”!对她阳光般的班主任李琳说声“感谢”!

  高剑艾

  (编辑:力国才)

  作者:编辑:力国才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