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众多游人在清华日晷前拍照留念 |
本报讯 作为清华标志之一的日晷将入存校史馆,原址将按原样摆放一个复制品。日前,清华大学成立了“新日晷雕塑建造专款”筹款组面向研究生毕业生募捐。此举在微博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议。而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清华老日晷风化严重,再加上之前数次修补,现在很难再修缮。而未来校史馆开放,老日晷依然能够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
游人争相拍日晷 孩童攀登掰钢针
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清华园风物》记载:位于校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原为圆明园遗物,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在这座日晷的下部底座上,镌刻着1920届学生的铭言:“行胜于言”。有中文及拉丁文两种语言。现在的清华日晷,整体有些发乌,晷针为现代不锈钢锻造,晷盘上有众多细小裂纹,晷座上有许多修补之处,修补的地方颜色发黄,与整体颜色并不协调。尽管如此,日晷底座上的“行胜于言”、“庚申级立”等字样却依然清晰。昨天下午,数十名游客围在老日晷前,竞相拍照。在5分钟内,便有近20人次与这个日晷合影,其中包括了数名儿童。这些孩子大都对日晷的晷针产生兴趣,纷纷登着晷座,攥握晷针,甚至用手晃动。
募捐款造新日晷 同意反对皆有声
4月28日,清华大学“新日晷雕塑建造专款”筹款组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网站上刊登了“关于发起研究生校友捐赠‘新日晷雕塑建造专款’的倡议书”。这份倡议书中提道:“我们向全体研究生校友发出倡议:由研究生校友捐赠设立‘新日晷雕塑建造专款’,用于新日晷的雕塑建造。新日晷基座上将镌刻‘百年校庆清华大学研究生校友敬赠’字样。这是百年校庆之际,母校赋予全体研究生校友的至高荣誉!”而老日晷将入存清华校史馆。
对于募捐建新日晷一事,微博里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一名网友说:“支持,经常看到有小孩攀爬上去,甚至试图掰弯指针。大卫的雕像好像也搬进弗诺伦萨美术学院了吧?广场上的也是复制品。”而网友“胡招”说:“挺好,曾经看到过在日晷上刻的到此一游,素质啊!还好后来似乎修补好了。”不过,与赞同的声音相比,反对者也不在少数。有网友说:“也不想想那一条轴线上都是什么,他们就不怕人进校史馆问:‘外面日晷是假的吧,二校门也是假的吧?’这不哪壶不开提哪壶。”清华的一位网名为“栗子面”的校友则称:“强烈呼吁原地保护!如果那样,整个意大利都被盒子罩起来了。”
老日晷入校史馆 原址摆放新日晷
清华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于对老日晷的保护,老日晷将入存校史馆进行展放,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原样的复制品。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风化严重,再加上以前已经对老日晷进行了数次修补,现在已经无法对老日晷进行修缮,因此学校才作出这个举措。
这名工作人员说老日晷并不是法定的“文物”,但它是清华大学的一个象征。对于日晷的保护,加围栏等措施并不现实,更多的人喜欢近距离接触日晷,学校也并不希望对此进行干预。虽然将它放入校史馆,但是将来校史馆完全建成后会对外开放,这样大家仍然能够观赏,其文化承载的作用还在。 摄影/本报记者 满羿 线索提供/杨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