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盛京八景”“皇寺鸣钟”中的大钟再现身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5月04日03:27
  “五一”期间,逛皇寺庙会的人很多,皇寺里的香火也旺了不少。5月2日,记者采访沈阳清史学者李凤民得知,“我们现在所见皇寺钟楼中悬挂的铁钟是几年前新铸的。而按照清雍正三年(1725年)原钟式样重铸的一个大钟正放在寺庙的一角,它就是曾经闻名一时的"盛京八景"之一的"皇寺鸣钟"”。

  角落里的“猴面纽铁钟”

  皇寺,全称为莲花净土实胜寺。清太宗皇太极征服蒙古察哈尔国后,得玛哈噶喇金佛,遂于天聪九年(1635年)敕令修建此寺,所以又称“皇寺”,这也是东北惟一一家皇家寺庙。清代时,皇寺的钟楼内悬挂着一口千斤重的铸铁钟,寺内喇嘛每天按点敲钟报时,钟声浑厚悠扬,全沈城都能听到,从而形成了“盛京八景”之一“皇寺鸣钟”。李凤民介绍说:“最早的皇寺大铁钟经过200多年的风雨侵蚀受损严重,于1941年又按雍正三年(1725年)原钟的样子重铸了一个。不久前,我在考察时无意发现这个钟还藏在皇寺里。”

  钟纽猴面造型是个谜

  据现场测量,这个大铁钟总高1.34米,其中身高1.14米,纽高0.2米,通体铸铁。钟身以双线及单线分隔为四层。第一层为下口边缘,呈八个波曲,并有卦纹。第二层铸有铭文,为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合璧,汉文竖刻共11行。通过钟上的这些文字可以知道,该钟大清雍正三年原铸,1941年由万盛合铁工场的苗荣棠经手重铸。虽然记者一直没找到任何有关苗荣棠的资料,但由此可以判断,他一定是个手艺高超的铸造师傅。钟的第三层还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

  最令人奇怪的是第四层钟纽部分。一般的古钟纽属于“蒲牢”式,因为蒲牢是龙的九子之一,最喜欢音乐和吼叫,所以常饰于钟纽上。可是皇寺这个老钟的钟纽上却是两个猴面,造型十分特别,不知何用意。在古代,用猴造型都有讲究,如“马上封侯”(图案为一马上有一蜂一猴,寓比立即升官的愿望);“辈辈封侯”(图案为大猴背小猴)等,而皇寺老钟的钟纽为何要用猴面,这种造型与皇寺又有什么联系?确实令人不解。

  【背景链接】

  盛京八景

  清光绪年间,著名文人缪东霖写了一本记述沈阳风情的书《陪京杂述》,他认为原“留都十景”不恰当,自题了八景列于书前,即天柱排青(东陵)、辉山晴雪(辉山)、浑河晚渡、塔湾夕照(塔湾舍利塔)、柳塘避暑(万柳塘)、花泊观莲(北陵东莲花池)、万泉垂钓、皇寺鸣钟。缪东霖是清末沈阳有名的翰林,他提出“八景”,在社会上很有影响,《沈阳县志》中也沿用了这一说法。

  本报记者 陈凤军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