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起
他给她洗头、按摩、剪脚趾甲
她给他摆故事,送他捡来的衣服
一次偶然,他认识了住在学校里的80多岁独居拾荒老太,从此,他几乎天天去帮老太干活,那时,他才13岁,上初一。
中学6年交往,他和老太太成了忘年交,考上大学前,他又将这根爱心接力棒传给了同学,爱心,就这样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
为了这个婆婆,他和相谈8年的女友分手了,可他说,在与老太太13年交往过程中,他的“得到”比“付出”更多。
重庆晚报记者 周立 文
记者 陆纲 通讯员 周舸 摄
“我如果死了,你就帮我举灵牌。”病床上的娄婆婆对他说
“李文,你周末有空回南川不?娄婆婆摔断了腿,住院了!她怕自己不行了,想看看你。”4月29日,在主城上班的李文接到师妹杨帆急促的电话。
娄婆婆已96岁高龄,腿摔断了还了得。李文放下电话就向单位请假,急匆匆赶往南川。
26岁的李文在九龙坡区新闻中心上班,和这个娄婆婆非亲非故。
李文在南川街上给娄婆婆买了份她最喜欢吃的烧白,刚走进病房,娄婆婆一下子就认出了他。
“娄婆婆摔伤后,神志有些不清,来看她的一些隔房亲戚,她全认不得,唯独能一下子叫出李文的名字。”娄婆婆的侄女金静说,这些年来,非常感谢李文对自己亲人的照顾。
“我如果死了,你就帮我举灵牌,你是我最亲的亲人。”娄婆婆躺在病床上,一双干枯的手紧紧握住李文的手不放,反复重复这句话。
“婆婆,医生说你不会有事。”李文其实心里明白,医生早已告诉他,娄婆婆右腿股骨摔断了,年龄大了不能手术,就算能挺过这一劫,也永远不可能站起来了。
“孩子,你的书找到了吗……”糊涂的言语中,娄婆婆握着李文的手睡过去了,不时发出“李文、李文”的呓语。
李文的眼睛有些红,和娄婆婆相处的点点滴滴,再次涌上心头。
因为一本书,一个小男孩走进娄婆婆的生活
13岁那年,李文刚进入南川中学上初一,开学不久,他的历史书掉下了楼,找了良久没找到。有人告诉他,学校有个捡垃圾的婆婆,可去问问是否是那个婆婆捡去了。
李文问到了这个婆婆的家,那是学校角落一间破旧不堪的房屋。屋里堆满了垃圾,但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坑坑洼洼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很瘦的老婆婆正在屋里清理垃圾。
老婆婆动作很缓慢,还不停咳嗽,不时停下手中的活休息。
这就是娄婆婆,她本来叫金碧玉,因丈夫姓娄,大家都叫她娄婆婆,唯一的孩子在南川当体育老师,可几年前丈夫和儿子都死了,没有工作的她就靠捡垃圾为生,孤独地活在这里。
书确实是被娄婆婆捡去了,她在垃圾堆里翻了半天才找到:“对不起。孩子,好好读书哟。”
这句关怀的话,顿时让李文有种要帮助她的想法。
从此,李文成了娄婆婆家的常客,娄婆婆用水要到操场对面去提,李文就每天帮她提;房屋漏水,李文就爬上房顶帮她修葺;娄婆婆喜欢吃烧白,贫穷的李文就从自己生活费中节省钱,给娄婆婆买肉买菜;娄婆婆身体不好,他就帮她洗头、洗衣服、按摩、剪脚趾甲;娄婆婆有个偏方治咽炎,她经常做很多无偿送给那些有咽炎的老师,李文就到处帮她收这药需要的牛苦胆……
最难得的是,这个男孩子每天要到娄婆婆家,陪这个80多岁的老婆婆“吹牛”,常常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李文知道,娄婆婆很孤独,虽然有些隔房亲戚,但很少有人来看她。
62岁的王莲芳是南川中学和娄婆婆一起拾荒的伙伴。她至今记得第一次看到李文时,李文正爬在屋顶帮娄婆婆捡瓦。王莲芳很诧异地问娄婆婆:“他是你孙子?我怎么从没见过?”
“他比我孙子还亲!”每当有人这样问时,娄婆婆都笑眯眯地这样回答。
娄婆婆的人生故事,让他不再自卑,不再迷茫
“初中阶段,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李文说,他从小家境不好,穿的吃的,都是班上最差的:“说实话,我很自卑,穿着那些又旧又极不合身的衣服,走到哪里我都觉得抬不起头。”
上初二的一天,娄婆婆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李文。里面,是5件捡来的、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
“我专门给你捡的,我都洗干净了,好好的,还可以穿。婆婆没钱给你买新的……”娄婆婆说到这里都要哭了。
李文紧紧抱着那个布包,似乎里面装着他最珍贵的东西。
5件衣服只有两件合身,这成了他初中3年最体面的衣服。事隔十多年,李文现在家境好多了,可他至今还珍藏着这5件衣服:“这几件衣服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
李文说,当年,自己最喜欢在心情不好时,坐在娄婆婆旁边,静静地听她讲年轻时的故事。
娄婆婆打小家贫,十多岁时就出嫁了,她和丈夫是指腹为婚。
为自立,婚后的娄婆婆很想做点小生意,可没本钱。这时,好心邻居帮助她,捐出他们的辛苦钱。娄婆婆这才开始在家门口摆了个卖针线的小摊。但她永远不敢忘记好心的邻居们,逢年过节,她总要想办法,给那些帮助过她的邻居们包几颗糖、几块点心。
娄婆婆这些经历给一度对社会丧失了信心的李文很大震动,他又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毕竟,这个社会上还是有好人。”
针线生意做了十多年,娄婆婆也存了些钱。解放前,一个熟人要做生意,找娄婆婆借钱。娄婆婆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多年所有积蓄,借给那人。可对方拿到钱后,就再没出现过。
娄婆婆一直认为对方也有难处,没催他。可1949年,娄婆婆听说借她钱的人在重庆城发了财。她就只身到重庆寻找,这才得知,那人刚刚在火灾惨案中丧生了。
“就算那人是存心想骗我钱,他也受到报应了,我不怪他。这世上,还是有好心人。”娄婆婆讲不出大道理,但李文听在耳里,却是另外的感受:“娄婆婆是个善良的人,她在那种家庭环境下都能坚强地生活,我还有什么难关不能渡过?”
李文说,娄婆婆年轻时吃过很多苦,即使现在以捡垃圾为生,她也从不埋怨,乐观地面对一切。
“娄婆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正是我所缺少的,所以每次听她摆从前的故事,我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李文说,上高中后,他常常被社会的复杂弄得心烦意乱,可每次听着婆婆说着那些没有任何大道理,却句句发自肺腑的话,他的心就会变得平静。
“和娄婆婆的经历比起来,我的那些迷茫又算什么?娄婆婆让我不再自卑,不再迷茫。”李文说,他在中学有个女友,也经常带她去看娄婆婆,女友虽然陪着他,但明显不是很情愿,还埋怨李文。大学毕业后,李文和女友分手了:“从娄婆婆的事上,我看出她和我在人生的看法上分歧较大,我希望我的女友是个有爱心的人。”
李文不后悔,他说,和娄婆婆13年中,他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
娄婆婆摔伤了,他决定将她接到主城来照顾
“我中途也带过一些同学去帮助娄婆婆,可没人能坚持下去。就像跑马拉松,中途不时有不同的人陪着我一起跑,但到后来,只剩我一个。”李文说,他愿意做那个跑到最后的人。
2004年,李文考上了重庆交通大学,在高考前,他就想好了,如果自己离开了南川,他一定找个人来接替自己。离开南川后,他将娄婆婆托付给了继续在学校复读的好友彭骥。每到周末,他还是会回南川,看望娄婆婆。李文经济条件并不好,现在还住在出租房,但长年来,娄婆婆必需的生活用品都是他承包了的。
彭骥离开学校后,李文又将这根爱心接力棒交给了同校的师妹冉锦语和杨帆。
“我们受李文和彭骥的影响,每天都来看望娄婆婆。我性格外向,就负责陪娄婆婆聊天,冉姐姐内向一些,就负责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上高二的杨帆说,前些天,娄婆婆摔倒了,她担心影响李文上班,直到周末才打电话告诉他。
本来让李文担心的是,两个师妹考上大学后,又该找谁来照顾娄婆婆,他也反复要师妹在学校物色有爱心的同学。可娄婆婆的伤导致她今后不能行动,这让他更急了。
李文决定等娄婆婆出院后,将她接到主城来照顾。
“我们已联系好了弹子石一家托老院,每月1500元,钱由我和娄婆婆的亲人一起出。”李文说,他一定要成为这场马拉松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