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中国,“名牌”正在成为“外国品牌”的代名词,服装销售市场更是如此——内地的大型商场和专卖店里,民族品牌服装的倩影难得一见。“洋装崇拜”似乎已成国人难以戒除的“毒瘾”。
外国品牌真的值得我们如此推崇吗?
拒不道歉的外国品牌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首都各大商场的休闲裤进行随机抽检,结果,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虚标含量、PH值和甲醛含量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等严重问题,不合格率接近四成。这样的休闲裤,会引发皮炎和细菌感染等多种疾病。大名鼎鼎的西班牙品牌ZARA、英国品牌万宝路、美国品牌暇步士等,都榜上有名。
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技术主任邢云英说:“这些检测项目都是强制检测的起码项目,不达标是不允许生产的。这些生产商不仅在原料上弄虚作假,更严重的是安全指标完全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然而,有关厂商对此似乎毫不在意,中国消费者竟然也不予重视。
此次“上榜”的ZARA,是西班牙知名的休闲服饰品牌,出现于1975年。由于其设计时尚、价格适中,颇受中国年轻人的追捧。2009年8月以来,ZARA在中国已连续7次被检测出问题,但每一次都沉默以对,不召回任何产品,也不给任何说法。此次ZARA被查出问题后,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立刻联系其位于上海的中国总部的有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没什么可谈的!”记者又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单大悦城的ZARA专卖店,售货员表示对相关事件“完全不清楚”。而一位正在购物的消费者还固执地说:“ZARA在国外的品质其实很好,这是中国工厂的问题。”截至本刊发稿时,记者仍未从ZARA公司得到任何关于此事的说明。
内地的大型商场内,售货员们依然在为这些洋“名牌”叫卖。4月18日,记者来到北京翠微商场暗访。从商品分布图上看,国外品牌服装都在二、三楼销售,而国内品牌则被“藏”在客流量小的四、五楼。而且,商场的男装区充斥着意大利、法国品牌。记者发现,它们都采用英文商标,以显示其“洋气”和“身份”。这些在中国销售的品牌为什么不使用中文?一位售货员不屑地对记者说:“这都是大品牌,怎么会有中国字?”另一位商场工作人员则说:“我们卖服装就是要选择顾客喜欢的,名牌毕竟会吸引收入较高的顾客。中国人有钱了就喜欢买外国名牌,这你不服不行。外国名牌质量高、档次高、水平高!”
洋名牌的真实水平
ZARA为何屡次“犯规”,却依然能“俘获”中国消费者的心?有同行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它没有竞争对手,中国消费者买它的账,所以它根本不在乎质量和信誉问题。”另一位业内人士则透露:“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生产商都知道中国的‘游戏规则’——中国内地的消费者只关心服装的款式,所以他们就将重金用于设计,制作基本完全放手给工厂,甚至交给一些手工作坊,掺假问题自然不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ZARA走的是“低价战略”,采购成本压得很低,使一些为其供货的服装厂不得不想办法“弥补”。而“弥补”的手段首先就是掺假。目前,内地的棉花价格约为3万元/吨,而涤纶的价格只有1万元/吨,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ZARA一款休闲裤标明含棉量75%、羊毛含量20%、涤纶含量5%,而实际检测结果却是含棉量为68.2%、羊毛含量10.6%、涤纶含量15.7%,另有4.0%的腈纶和1.5%的粘纤。
记者还发现,很多商场在产品抽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一位批发商透露:“商场的产品抽检只是一小部分,基本检验不出什么问题。即便有不合格的产品,为了留住国外大公司的货源,商场也必须咬牙收下。”记者曾亲历某市一家卖场引入美国一款时尚服装品牌的谈判过程。其间,中国卖场负责人表示,只要美商方面愿意进入,未来其产品可享受免检待遇,其他所有条件也都可以谈。
此外,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著名的婚纱品牌VERAWANG和堡狮龙、真维斯、佐丹奴等休闲服饰,虽然都是中国老板的产品,却被冠以“美国名牌”的称号。究其原因,是因为那些老板担心“中国身份”会让他们“自降身价”。一位从业者甚至透露:“现在国内能看到的外国品牌,大部分都是‘假洋鬼子’,它们依托于国外大公司,自称是其二三线品牌;有的甚至只是在国外注册一下,起个英文名字就变成了‘国外百年品牌’。”由于不涉及法律问题,在中国制造的“空壳洋货”,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内地市场上。
民族品牌需要扶持
1994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服装加工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然而,“中国制造”却一直是凤毛麟角。品牌缺失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中国出口一件衬衫只有30—40美分的利润,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380飞机。
在中国服装界,有两个靠品牌获得成功的典型例子。运动员出身的李宁已将门店开到美国洛杉矶,和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巨头分庭抗礼。李宁说,他的最大成功就是推进“品牌战略”。大杨创世集团董事长李桂莲则对“股神”巴菲特等名人穿上她的产品感到骄傲。由于巴菲特的青睐,创世西装在国外的销量增长了四成。即便如此,在内地的很多商场,创世西装还是被安排在不起眼的位置,给洋品牌当陪衬。对此,李桂莲气愤地说:“这对民族服装品牌十分不公平,国内知名商家应该给我国民族服装品牌应有的地位!”让李桂莲感到伤心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民族品牌,不少政府采购项目都优先选择洋货,一些地方官员甚至表示:“宁可买贵的也不买对的。”
专家认为,一个民族的衣着服饰,对其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这种局面不得到改变,我们的民族心理将长期受到不良影响,崇洋媚外之风将继续在中国社会上横行。
近年来,从美容用品到奶粉再到名牌服装等,洋货的诚信丑闻此起彼伏。对此,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这是我们树立民族品牌的良好时机。“我国不断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高端产品,其中2/3国内完全有能力提供,如果用国内高端产品替代进口品,对整体GDP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近日表示:“未来5—10年,将是中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目标全面冲刺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纺织工业品牌建设,提高品牌贡献率,实现纺织工业成功转型,是实现纺织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
那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中国消费者该做些什么呢?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国民应该多尝试购买民族品牌——因为高质量的中国货数不胜数!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