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香港、上海、北京位居前三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5月07日14:54

  人民网北京5月7日电 中国社科院社近日在北京和香港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报告发现,中国城市竞争力整体快速提升,差距有所缩小。2010年排名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台北、广州、天津、大连、长沙、杭州。

  全国294个城市2010年竞争力平均指数(0.551)高于2009年的0.497,2010年的竞争力指数标准差(0.116)小于2009年(0.125)。六大地区分享中国前10。前10的分布情况为:珠三角3个,环渤海2个,长三角2个,东北1个,中部1个,台湾1个。

  从整体上看,江苏省表现异常抢眼,广东一如既往地稳健,台湾、山东城市的优势犹在,中西部各省份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对偏低。前50名城市的分布情况是:江苏7席,广东6席,台湾、山东各5席,浙江、内蒙古各3席。长沙的表现最为耀眼。与2009年相比,前10名城市格局发生了变化,长沙、杭州跻身前10。长沙进步较大,从2009年的17名一跃成为第8;天津、大连、杭州也有进步。

  内地城市快速赶超港台。2010年与2009年相比,香港尽管依然领先,但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内地城市竞争力指数大幅攀升,拉近与香港的差距,台北竞争力排名有所下降。

  地倾东南局面有所改变。2010年东南部区域城市竞争力仍占据压倒性优势,前50强中独占26席,所占比例达到52%,环渤海区域而言,东北区域、中部区域、西南区域、西北区域的城市竞争力还相对偏低。但与2009年比较,东北、西南区域的数量都有所增加,而东南区域有所减少,表明虽然东南区域依旧领先,但是其它区域加快了追赶的步伐,竞争格局继续向好。

  报告对城市竞争力指数构成指标的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

  综合增长竞争力:东北增速保持领先,东南实现较快恢复。前十名的城市:鄂尔多斯、铁岭、白山、辽源、营口、包头、防城港、朝阳、白城、清远。

  经济规模竞争力:城市总体水平上升,城市间差距增加。前十名的城市:上海、香港、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佛山、台北、杭州。

  经济效率竞争力:内地的人均产出提升迅速,地均产出有待加强。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台中、高雄、新竹、澳门、东营、东莞、佛山、基隆。发展成本竞争力:整体指数上升,沿海局部下降。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三亚、亳州、香港、咸阳、台北、基隆、台南、常德、长沙。

  产业层次竞争力:总体产业层次较低,内地提升较快.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上海、台北、基隆、深圳、高雄、新竹、台中、台南。收入水平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澳门、新竹、高雄、基隆、台南、、台中、上海、北京。幸福感竞争力:我国城市居民整体上比较幸福,幸福感均值呈持续上升特征;各城市居民的幸福状态呈现逐渐收敛趋势;经济发达程度与幸福感的“倒U”趋势已经显现。幸福感指数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石家庄、临沂、扬州、承德、滨州、莱芜、鹤壁、包头、北京、新竹。

  按照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框架,报告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12个原因性的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人力资本竞争力:人才资源质量亟待提升,教育竞争力差距最大。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武汉、杭州、南京、深圳、厦门。

  金融资本竞争力:资本质量相对较高,融资体系期待完善。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成都、天津、南京。

  科学技术竞争力:城市间投入分化严重,区域发展相对失衡。前10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天津、成都、西安、杭州、绍兴、武汉。

  经济结构竞争力:产业高级化程度低,在变革中快速前行。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苏州、杭州、深圳、上海、绍兴、福州、广州、台州、扬州。基础设施竞争力:整体提升较快,区域发展失衡。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北京、香港、天津、深圳、中山、青岛、佛山、郑州。

  综合区位竞争力:中国经济重心向东移动,中心城市发展锦上添花。前10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重庆、哈尔滨、天津、深圳、武汉、长春。

  生态环境竞争力:海滨城市固有优势显现,特大城市整体亟待提升。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杭州、厦门、苏州、威海、珠海、深圳、扬州、绍兴、烟台。

  商业文化竞争力:整体表现良好,差距越来越小。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中山、宁波、香港、烟台、青岛、深圳、杭州、厦门、合肥、常州。

  经济制度竞争力:市场发育度整体最好,经济自由度差异最大。前10名城市依次是:泉州、烟台、常州、香港、中山、无锡、扬州、威海、绍兴、苏州。

  政府管理能力竞争力:政府服务能力总体最好,政府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澳门、上海、深圳、南京、厦门、杭州、北京、长沙、宁波。企业管理能力竞争力:民营企业需大力支持,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前10名城市依次是:杭州、香港、澳门、厦门、苏州、青岛、中山、上海、威海、佛山。

  对外开放竞争力:区域开放不够均衡,内外开放不够协调。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东莞、深圳、上海、苏州、广州、北京、澳门、珠海、青岛。

  为建构一个适度倾斜而平坦的城市中国。蓝皮书报告建议:

  规划适度倾斜的空间结构。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系统的全国城乡及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根据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区位条件,确立适度倾斜的全国城乡经济社会活动和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引导人口和产业空间合理流动与均衡分布。

  改革城乡和区域分割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口自由有序流动的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同权同价的土地使用与管理制度;撤除行政壁垒,破除城乡分割、地区封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在全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充分自由地流动起来。

  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构建和完善快速、高效、便捷、廉价的全国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系统。一方面,使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资源、人口和信息能够迅速、便捷、低廉地自由流动,另一方面,使尽量多的区域尤其是农村或边缘城镇加入到基础设施网络之中,有机会参与全国和全球的竞争与合作。

  推进公共服务的全国一体化和均等化。推进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更大区域的统筹及其均等化,降低区域倾斜的尺度,增加人口和劳动力的流动性,同时避免过度聚集,降低区域倾斜的程度,减少因拥挤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足而导致的“城市病”。

  关注并重点援助边缘区域。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城市群的同时,要制定积极有效的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重点援助农村、非城市群、城市群的边缘区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避免马太效应,降低区域倾斜的程度。

  提高城市配套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体系;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住房保障水平;完善和提升城市卫生医疗体系质量;增进灾害防范意识,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社会安全网络建设。

(责任编辑:UN90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