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我对高考面试有点担忧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5月08日10:30
  北京大学今年将在部分省份试行“高考+面试”招生机制。

  此举在中国高校中开了先河(以前一些高校只是自主招生时有面试环节),旨在破除高考录取“唯分数论”,力求招到综合素质更高、更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从大方向来说,这种改革值得肯定。但我仍对北大此举心存两个担忧,或者说怀有两个希望。

  首先是担忧面试对农村考生不利。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考生,他们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可能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连普通话都说不好,面试时显得畏畏缩缩甚至傻乎乎,这些外在因素构成的“第一印象”很可能影响其面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农村学生在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如城里学生这实在不能怪他们:他们就读的中小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没法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村学生放学后要帮父母做家务、干农活,放假时要打零工凑学费,根本没时间也没钱去学唱歌、舞蹈。如果面试时比这些能力、素质,农村学生肯定比不过,以这些能力、素质决定录取与否,显然对农村考生不公平。

  农村学生当然也有比城里学生强的素质。比如,很多农村孩子自己动手做饭,这个素质很多城里学生就不具备。进一步说,在意志品质、吃苦精神、独立生活能力、孝敬父母等方面,很多农村学生也比城里学生的素质高。问题是,高校对于学生素质的评价,往往以城里学生为本位,这样必然让很多农村学生显得“素质低下”。

  在这方面,周其凤校长曾经说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更知道尊重别人,更能吃苦,更知道感恩,这是比会背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更高的素质。”北大校长是这样说的,希望北大也能这样做。

  第二个担忧与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会商“思想偏激”学生有关。4月16日,周其凤校长首次就此作出回应,称会商制度旨在早发现早解决问题,不明白为何被公众误解。依我看,其实大家都知道北大是出于好意,但是,如果学校食堂饭菜涨价学生抱怨几句就算“思想偏激”(北大学工部副部长的说法),就要被会商,那么堂堂高等学府的肚量是不是太小了?

  所以我的担忧是,北大在面试考生时,会不会以这样的标准界定“思想偏激”的考生并将他们拒之门外。我们的高校是要培养唯唯诺诺、老实听话的人才,还是要培养敢于说真话、有怀疑和批判精神的人才,这个问题几乎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希望北大在面试考生时也能秉持“兼容并包”的理念,给那些有想法、有个性的考生以宽容的评价、公平的机会。

  (晏扬)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