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前门鲜鱼口美食街重张 旧时繁华曾胜大栅栏

来源:新京报 作者:魏铭言张伟峰
2011年05月09日03:24
5月5日,鲜鱼口天兴居炒肝包子店。当天,住在鲜鱼口胡同的老街坊回到面貌一新的鲜鱼口,寻找过去的记忆。昨日,鲜鱼口重张开市。本报记者 王申 摄
  5月5日,鲜鱼口天兴居炒肝包子店。当天,住在鲜鱼口胡同的老街坊回到面貌一新的鲜鱼口,寻找过去的记忆。昨日,鲜鱼口重张开市。本报记者 王申 摄
2005年10月,鲜鱼口胡同,拆迁前的街景。本报资料图片 李飞 摄
2005年10月,鲜鱼口胡同,拆迁前的街景。本报资料图片 李飞 摄
2005年10月,鲜鱼口兴华园浴池。本报资料图片 李飞 摄
2005年10月,鲜鱼口兴华园浴池。本报资料图片 李飞 摄

  1910年代,赵锡山父亲初到北京,从鲜鱼口开始做起帽子生意。自父亲算起,今年70岁的赵锡山一家在鲜鱼口生活了将近100年。

  这位老人见证了鲜鱼口从繁华到冷清,从破落到拆迁,又到今日的重新开市。

  赵锡山没有继承父亲做帽子的手艺,他喜欢用画笔画记忆中的老北京,自上中学开始,他便开始画老北京,包括东便门、金鱼池……特别是他生活了70年的前门鲜鱼口。

  1930—1940年代

  “黑猴”百货店最为著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童年时的赵锡山几乎每天都跟着做帽子生意的父亲,穿梭于鲜鱼口街上,忙着给黑猴、马聚源等多家帽店供货。

  鲜鱼口位于前门大街东侧,与大栅栏相对。赵锡山记得,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鲜鱼口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吃的、玩得应有尽有……热闹程度,甚至一度胜过大栅栏。

  其中,田老泉和杨少泉两家帽店,门前都摆放一对木质黑漆猴子,冬天卖皮毡帽,夏天卖草帽,也兼营针头线脑、日用杂货,被称为“黑猴”百货店,在当时非常有名,也是整条街上生意最红火的店。

  对当时不到10岁的赵锡山来说,爱逛鲜鱼口,更是因为这条街上不少商户的橱窗里,都有当时最先进的小火车模型,它们还配有轨道,能顺着一个方向开动,非常有趣。

  1950年代

  公私合营关闭老字号

  1949年建国之后,鲜鱼口街既是居民区,又是商业街,这条街还凸显出时代变革的痕迹。

  在这条街上,赵锡山还对会仙居炒肝店记忆深刻。他说,当时,父亲做完一天活,喜欢带他去看戏。待戏散场,父亲就带他到鲜鱼口,坐在会仙居,要一碗炒肝,一碗馄饨,那是最美味的夜宵。

  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鲜鱼口里的大小店铺有了新归属。赵锡山说,常去吃夜宵的“会仙居”和路对面的“天兴居”合并。

  天兴居的门脸小,勾炒肝的大锅支在门口,热气腾腾,香气飘散满街,很容易招揽食客。吃炒肝的人围在炒肝锅前,人手一个小茶碗,红亮的,现盛现吃。那时的价格,赵锡山记得“一毛钱一碗,不用粮票”。

  赵锡山说,所谓“吃炒肝不用勺”的讲究,其实就是,那时天兴居食客太多,没有座位,站着吃省事省时。“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了京味儿文化”。

  令人遗憾的是,公私合营后,鲜鱼口路南的商店相继关闭,用作他途。

  1960—1990年代

  部分老字号恢复

  1960年,全国自然灾害严重,肉票奇缺,所有沾腥的东西都不好买,天兴居的炒肝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停止供应。

  “文革”十年,鲜鱼口街和老北京的其他商业街一样,铺满了大字报,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兴华园澡堂子,也从鲜鱼口浴池一度改名为劳动浴池。

  改革开放后,鲜鱼口由于之前建筑改造,曾经和华清池齐名的兴华园澡堂,也盖成了宾馆。街巷变窄,人气开始输于前门大街西边的大栅栏。

  上世纪最后20年,国营企业的效益一度走入低谷,鲜鱼口街的大小国营店铺,也纷纷陷于萧条。再往后,有些店面相继被人承包,转包,开饭店或商店,都不了了之。

  只有天兴居炒肝,因为老主顾捧场,一直坚持下来。

  除天兴居外,1980年,兴华园浴池恢复。进入90年代,很多家庭条件改善,自家能洗澡,到大澡堂里泡澡的人也渐渐少了。

  2005年—至今

  老字号商业街重张

  2005年年初,肖复兴重回鲜鱼口,他没想到,“会变得这样破败不堪”。

  也是在这一年,随前门地区整体修缮,鲜鱼口在大拆迁中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历经6年修缮,2011年春节后,天兴居50岁的炒肝师傅老郑,又回到鲜鱼口街道。郑师傅说,6年前,天兴居随鲜鱼口拆迁,所属的便宜坊集团给他安排个清闲岗位,“相当于养起来,为的就是这一天!”

  新的鲜鱼口街在原址重建,其中,街北正中一座宽敞的二层小楼,正是重新开始炒肝工作的天兴居炒肝店。

  赵锡山说,鲜鱼口重张,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曾经是一条繁华的名街,不过他也有遗憾,“更像个游览区,脱离了普通的市井人气”。

  本报记者 魏铭言

  回忆 (作家肖复兴)

  兴华园澡堂

  它门口清式的牌坊,是有年头的。牌坊下冬天卖糖葫芦不算新鲜,夏天卖刨冰却是当时冰激凌的先锋。天兴居紧挨着兴华园,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了……热腾腾地泡完澡,喝热乎乎的炒肝,成为父亲那时星期天最惬意的享受。

  联友照相馆

  我有生以来照的第一张照片,是在那里照的。母亲去世后,姐姐为担起家庭的重担远走内蒙古去修铁路,临走前带我和弟弟照的相片,也在那里照的。照相之前,姐姐划着一根火柴,燃烧一半时吹灭,用那剩下的灰烬为我和弟弟涂黑眉毛。以后姐姐每次回来探亲,都要和我们照一张合影,每次都是在那里,每次都用火柴棍的炭描黑我和弟弟的眉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