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司机热议拖延测酒精 司鉴所:酒后80小时仍可测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2011年05月09日14:25
鉴定人员在事故现场做车辆检测 司鉴所供图
鉴定人员在事故现场做车辆检测 司鉴所供图


  □晚报记者 钱朱建 报道

  “醉驾入刑”新规5月1日出台后,一些司机在网上热议,称遇到检查果断弃车,几小时后体内酒精浓度下降再接受测试,这样就没证据了。然而,记者今天从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司鉴所)了解到,即使体内酒精五六个小时可代谢完,但酒精在体内的特异代谢物要留存10个小时甚至80个小时,通过测定这种代谢物,依然可以倒推驾车时是否处于有酒状态。

  司鉴所专家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在国际上也属领先,而且已在实践中使用多年。除进行酒精浓度测试,司鉴所每年还要进行5000多例交通事故技术鉴定,通过技术手段还原事故中的车速、驾车人、碰撞过程等关键信息。

  司机醉酒驾车 谎称事发后才喝

  司鉴所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卓先义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法医毒物化学专家,硕士生导师,卓主任曾碰到一个案例,两辆轿车深夜发生碰撞车祸,两名驾驶员均受了伤。交警赶到现场后立即将伤者送医,由于忙于先抢救重伤的司机,大约1个小时后,才将轻伤司机送到医院抽血。经过测定,轻伤司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80mg/100ml,大大超过80mg/100ml的标准,属于醉酒驾车。

  然而,轻伤司机对这个结果并不在乎,“刚才女朋友来看我,为缓解我的疼痛,给我喝了点威士忌,所以酒精超标了。 ”尽管对这个理由很怀疑,但因为从事发到抽血有1个多小时的间隔,交警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轻伤司机是不是醉酒驾车,对事故责任认定至关重要,如何才能证明他所说的话是真是假呢?

  交警部门第一时间找到卓先义主任。 “假设这个司机是事后喝的,那酒精浓度是可以计算出一个范围的。 ”卓主任说,根据轻伤司机所述和他提供的饮酒容器,他喝了大约4两左右威士忌。再根据这种酒的酒精度,换算下来约含62克酒精。最后,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测定酒精浓度的公式,卓主任计算出了这名轻伤司机按其所述,其体内酒精含量能达到的最大值。

  这个数字和之前抽血测定的数字相差巨大,在严谨的计算推理面前,轻伤司机的谎言被戳穿,他不得不承认自己醉酒驾车,想出这个荒唐的理由是为了抵赖事实。

  测定代谢物 还原真相戳穿谎言

  “一些司机醉酒驾车肇事后,知道车在现场,人肯定逃不掉,便选择第二天再去自首。 ”卓先义主任说,这些人自作聪明,以为时间一长,哪怕抽血也测不出酒精了,便可以减轻甚至逃避责任。然而,司鉴所使用国际领先的技术,依然能够还原真相,让这些“聪明人”纷纷栽了跟头。

  卓主任介绍,在普陀和嘉定交界处附近的偏僻公路上,曾发生过一起肇事逃逸案件。事发时是深夜,一辆黑色桑塔纳小轿车车速飞快,在夜幕下撞上一对骑摩托车的男女。摩托车上的两个人当即被撞飞到路边,桑塔纳轿车也失控撞在路边行道树上。警方赶到现场时,立即将摩托车上的一男一女送医救治,但肇事轿车内却空空如也。

  第二天一早,肇事轿车的司机王某手上缠着纱布出现在警署,并称自己因天色昏暗撞了一辆摩托车,后来心里害怕就跑回家,在家人劝说下这来自首。卓主任说,王某自首时距事发已经过去8个多小时,就算他肇事时是醉酒,此时体内酒精也差不多代谢完了,此时再抽血测定血液里的酒精浓度已完全没有意义。

  然而,司鉴所使用的一种国际领先的“标志性代谢物分析”技术,可以测定酒精在体内的特异代谢物。“打个比方,一个人如果饮酒达到80mg/100ml醉酒水平,一般五六个小时后,酒精也就代谢完了。但这种特异代谢物仍会留存于体内,在血液中可长达10小时,在尿液中更可长达80小时。 ”卓主任说,这项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也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他们研究室据此做过大量酒后驾车逃逸案件的技术鉴定,目前正在培训班上向全国推广这项领先技术。

  采纳技术鉴定 孙水林死因查明

  2010年伊始,孙水林兄弟的事迹感动中国,被称为“信义兄弟”。孙水林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一个建筑商,2010年2月10日,在北京当建筑商的孙水林为在春节前给已回武汉的农民工发放工钱,提前连夜从天津驾车回武汉,一家5口在河南兰考重大车祸中不幸遇难。其在天津工作的弟弟孙东林为替哥哥完成全部结清农民工工资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29日将筹集的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名农民工手中。

  由于孙水林的车在这起交通事故中发生了两次碰撞,查明5人的死亡过程成为一大难点。最后,这起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也被交到司鉴所。司鉴所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陈建国说,事发时路面有结冰,一辆大客车因失控打滑横在了路面上,驾车跟在后面的孙水林采取紧急制动,但还是撞上了大客车。而就在此时,后面又开过来一辆小客车,再次撞上了孙水林的车。

  “这起事故在全国影响都很大,现场没有监控录像,只能靠现场痕迹和其他技术手段还原真相。 ”陈建国主任说,根据对死亡人员尸体的CT、X线片的影像资料、车辆碰撞形态、变形量及相对位置等情况,详细分析了事故过程、车辆碰撞时的速度,并作出鉴定报告。 “5人中,有3人的死亡主要由第一次碰撞中撞击并挤压导致,另外2人的死亡主要由第二次碰撞中撞击导致。 ”陈主任说,警方后来在做事故责任认定时,也采纳了他们的鉴定意见。

  交通事故发生 车速、碰擦认定难

  陈建国主任说,在交通事故中,车速多少,谁在开车是最难判断的。“像浦东中环线上发生的女研究生撞上维修人员的案件,因为有监控画面,所以可以计算车速。 ”陈主任说,但很多时候,没有最直接的证据,要靠鉴定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情况,找到具有价值的线索,进行综合判断。

  陈建国主任及其同事曾接手某省一起蹊跷的案件,一名香港人骑电动自行车时倒地死亡,有一辆皮卡涉嫌与他发生过接触。之前当地的两家鉴定机构曾做过技术鉴定,都认为皮卡和死者的电动车没有发生过接触,结果死者家属均不服这个结果,一直向上反映。司鉴所接受这个案子后,根据留存的材料,很快找到了两车碰撞痕迹。 “在碰撞中,肯定会发生物质交换,留下蛛丝马迹。这个案子的接触痕迹具有连贯性特征,应该是确认无疑的”。最终,这个鉴定结果得到双方认可,交警部门据此作出责任认定,死者家属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据悉,去年司鉴所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研究室共进行5000多例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为上海乃至全国公、检、法系统在办案中解决了大量疑难问题。

  ◎记者手记

  呼唤“生命价值”教育

  5月1日“醉驾入刑”新规正式实施至今已满一周,全国各地的“醉驾入刑”第一人也纷纷出炉。在“刑罚高压线”的警示和舆论关注下,目前的酒驾之风有所收敛。然而,对于每天要出行的人们来说,道路安全状况并未因此有根本改观。

  刚拿到驾驶证的新司机都知道;双黄线就是一堵墙,但每天撞“墙”变道的大有人在;黄灯闪烁时抢行危险,但很多司机看到黄灯反而加大油门呼啸而去;行人过马路要减速让行,但土方车转弯时碾死路人的悲剧从未停止。即便对于饮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等违法行为,警方保持高压严管的态势,仍有少数人心存侥幸,试图在酒驾肇事后拖延酒精检测以逃避惩罚。古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但大多数人只有在“闯祸”之后才想起这句话。

  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生命价值”教育的缺失所致。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起码尊重和敬畏,这又岂是一两部法律法规所能改变的?

(责任编辑:UN1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