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监守自盗”的骗贷案又一次出现,这一次,数额更是巨大。温州银行普通信贷员连续7次都成功骗取贷款1600多万元。案子日前已经告破,这样“里应外合”的故事到底为什么总有生命力?银行收紧信贷风声四起,监管难题到底如何破解?
今日观察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巴曙松。对话记者:王娴。
记者:我们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温州银行的骗贷案,其实从我个人感觉,觉得它只是一个审查不严,监守自盗这么一个故事,但是这么巨大数额的骗贷之所以发生您觉得问题的关键出在哪儿呢?
巴曙松:我们要从内部和外部分开来看,往往在经济环境比较好的时候,经济比较繁荣、人民币比较好的时候,即使有这种违规的这种操作可能也不一定能暴露得出来,即使在信贷紧缩、宏观紧缩的时期,原来一些盲目扩张的企业可能资金链条比较紧张,包括市场的融资成本比较高,他可能就会采取一些不太合规的措施,也会使原来的一些不太合规的这些信贷暴露出来,就是所谓的水落石出,所以在经济紧缩的时期,银行特别要注意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
记者:那是不是也意味着实际上经济紧缩的时候,对于这样问题的暴露也是一个好事,能够让大家发现这样的问题。
巴曙松:但是实际上也反映了作为银行,温州银行在分支机构管理包括这个内部授权方面的一些不足,我们应该要看到带有全国性的借鉴意义,一个就是在紧缩时期我们要防止这种案件的爆发,隐患的爆发。再一个前几年特别是城商行分支机构扩张的非常快,不仅本地有分支机构,异地也有分支机构,所以它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能够是不是能跟得上,就是一个考验,特别是在经济紧缩时期,这个案子就表明,温州银行前几年肯定支行扩张的比较快,区域的总行对他的支行的监控、风险的管理不太到位,所以我们这么来完善这个内部的制度合理的授权,加强对前几年扩张比较快的分支机构网络的监控,也是整个全国的城商行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课题,怎么来防范怎么来解决这样一个更大的分支机构网络,怎么来合理控制这个风险,是当前城商行这个群体都应该关注的。
记者:那您能不能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或者直接的建议对于这些急速扩张之后留下来的后遗症,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巴曙松:我们看到温州银行采取的措施就是比如说合理的授权,把这个支行划分为管理支行再和一级经营的支行,其实他的很多内部流程的方面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手工操作,授权不是太合理,要更多的通过信贷风险控制系统,电脑系统的控制,回归的这些业务审批很难进行,这个是是替代原来依靠人工进行审批的一些流程,当然还有一些就是我们内部的监控要加强,银行讲求一个所谓的四眼原则,两个人同时在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