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5月12日电 (刘梦飞)今天是汶川地震3周年纪念日,为提高防震减灾能力,西安市将在未来5年建设94处避难所,为市民打造应急减灾“避风港”。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各地在默哀的同时,也规划建立更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避难系统。据西安市地震局透露,该市将在未来5年内,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建设94处应急避难场所,其中一类避难场所13处、二类避难场所65处,三类避难场所16处,人均避难面积约2.5平方米,为广大民众地震应急避难提供安全保障。
“早先建设的抗震避难场所,能起到避难作用,但功能还不太全,很多服务措施跟不上。”西安地震局抗震设防管理处负责人吴保明表示,今后的避难场所除了关注其位置和容量之外,将更加注重供水、供电、医疗、食物、物资贮存等服务功能。
据了解,2010年底,西安新增的10处应急避难示范工程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其中,丰庆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可容纳120000余人应急避难。
为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十二五”期间,西安将在全市9区每区建设10个地震安全示范农居(社区),并且其中至少有2个达到省级地震安全示范农居(社区)标准;高陵、周至、户县、蓝田县每个县建设5个地震安全农居(社区)示范工程。通过示范项目,有效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提高全市的防震减灾能力。
根据规划,到2020年,西安将建成479处避难场所,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5平方米,能够满足70%主城区人口的应急避难需求。届时市民出门步行5至10分钟便可到达临时避难场所。
此外,西安市首支150人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也已成立,一旦有地震灾情发生,救援与应急避难相结合,充分保证民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