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展望十二五 共话新蓝图 > 建言“十二五”消息

阿拉善不再是沙尘暴代名词 督查组3个没想到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5月15日17:49

  大漠中构建和谐家园内蒙古阿拉善盟科学发展改变落后面貌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15日电 (记者殷耀 张云龙)近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驱车1000多公里,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边陲的阿拉善盟采访了解到,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阿拉善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当地闭塞落后、风沙滚滚的面貌发生重大改变。2010年底,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0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43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328%、626%;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阿拉善不再是沙尘暴的代名词”

  阿拉善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占1/3,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0余倍,适宜人类生活的面积仅占5%。长期以来,受气候变迁、超载放牧等因素影响,当地生态日趋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成为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之一。

  曾长期在阿拉善盟工作的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说,为从根本上扭转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2005年,阿拉善盟对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决定农业不再向绿洲集中,不再新开垦土地,改变过去把牧民转为农民的做法,将生态移民直接安置到二、三产业。到2010年底,全盟已搬迁农牧民5000多户、1.5万人,全盟从事草原畜牧业的牧民由5万多人减少到3万多人,自然放牧牲畜头数减少了1/3。

  “为了保护生态,我们采取了许多突破常规的做法。”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梁守华说:“例如,我们打破了理论界"降水200毫米以下不能飞播造林"的定论,在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成功实施了飞播造林,总面积达340万亩,形成了长250公里,宽3至10公里的阻沙带。”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阿拉善盟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盟植被覆盖率由2005年的13%提高到2010年的24.6%,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58%提高到2010年的5.04%,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全盟总面积的9.8%。全盟近2000万亩荒漠草场得到休养生息,4400万亩草原得到一定程度保护,阻止沙漠扩张的第一道防线梭梭林面积恢复到近1500万亩。

  在额济纳旗,胡杨林面积由30万亩增加到44万亩。苏泊淖尔苏木伊布图嘎查牧民嘎布希嘎说:“上世纪90年代,草场退化得厉害,牲畜减少,牧民只能维持温饱生活。现在胡杨林恢复了,游客也多了,搞点牧家游,一年收入4万元没问题。”

  阿拉善盟委书记王玉明说,今天的阿拉善不再是沙尘暴的代名词,环境告别整体恶化趋势,重点区域已经开始向好转的方向发展。阿拉善盟每年大风沙尘暴天数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10天-20天减少到目前的3天-9天。



  “黑三角”变身生态循环链

  阿拉善盟多年来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水平位居内蒙古12个盟市的末游。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本世纪以来,地方政府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造成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按照当地的资源禀赋,1997年,阿拉善在黄河之滨建起全盟第一个经济开发区,大量引进焦化、硅铁、电石等高载能项目,造成严重污染,加之附近内蒙古、宁夏的6个工业园区,大多产业雷同,一度被国家环保部统称为“黑三角”。

  针对资源无度开发的现象,从2004年开始,阿拉善盟顶住重重压力,断然停止矿权审批,提出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的关系,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引进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循环产业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阿拉善盟副盟长田德志说,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高载能企业占税收比重从40%下降至个位数,数千万元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并且拒绝了产值达6亿元的项目。但通过坚持按照循环产业链招商引资,开发区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便迅速崛起,现已建成盐化工、煤化工等5大化工基地,引进吸收了38项具有世界或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技术和装备。如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金属钠加工销售基地,全世界每两件牛仔服中,就有一件用到开发区的靛蓝产品,形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完整的盐化工产业链。

  在开发区庆华集团甲醇事业部,记者看到,这里使用了国内第一个20万吨焦炉煤气生产甲醇装置,炼焦后产生的废气实现循环利用,生产甲醇不仅成本比煤制甲醇、天然气制甲醇等工艺节省一半,而且创造的利润高于焦炭本身。

  如今,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上空已少见烟尘,废气经过综合利用后实现达标排放;废水实现两级处理,中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固体废弃物处综合利用率达到68%。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姚泽元说:“阿拉善的果断转型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地方政府官员,以前看不到工厂冒烟心里发慌,现在看到工厂冒烟心里才发慌。”

  国家督查组几年前来到开发区,总结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当地环保的意识这样高,没想到循环经济实践得这样好,没想到通过创新机制把环保设施建设得这样妙。”近年来,开发区定期聘请专家按照新的产业政策、市场需求、技术提升、节能指标等情况,完善发展规划,使产业尽可能走在国际和国内前沿。今年,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已准备建设全国最大的PVC生产基地。



  城乡一体化构建幸福家园

  布小林说,阿拉善盟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基地,要确保边疆稳定,必须要解决好农牧民交通、看病、上学等迫切的民生要求。为此,早在2005年,阿拉善盟就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探索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移民村,记者遇到了37岁的牧民巴特尔,他正忙着收拾自己的鸡场,打算在禁牧的胡杨林内野放,主打无公害绿色品牌。巴特尔2007年从牧场搬到移民村,当时一块搬来的约有700户牧民。巴特尔说:“移民户享受很多好政策,人人都领工资。退牧还草、公益林项目两个项目补贴每年可领1.2万元,缴纳养老保险和其他费用后,每人每年至少可领7000元。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1000元。”

  精明的巴特尔看到移民村的人越来越多,在自家院内办起了蒙餐馆,一年营业收入达到10万元。他高兴地说:“以前牧区超载,也没有电,牧民一天跟在羊屁股后数粪蛋蛋。现在孩子用电脑,每天能吃上新鲜水果,生活不比城里人差。”

  统计显示,到去年底,阿拉善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1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36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52%和130%;率先在内蒙古实现了城镇居民100%入医疗保险、97%的常住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农牧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乡孩子全部享受15年免费教育。

  阿拉善盟委党校校长孙兴凯说,2007年,盟委总结了以“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为内涵的“阿拉善精神”,此后又提出构建“阿拉善理想”,为全盟树立了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干部群众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驻阿拉善盟空军某部政委余爱水说,阿拉善盟的重大变化是对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线的忠实实践。阿拉善人民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经济注重保护环境资源,实现较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使百姓安居乐业,实属难能可贵。

  作者:殷耀 张云龙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