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5月16日电 (记者滕军伟、邓卫华)韩国每日乳业部分产品日前在韩国被检测出福尔马林,再次引发国内消费者对洋奶粉质量的担忧。近年来,洋奶粉接连曝出质量问题,让高高在上的洋奶粉开始走下“神坛”。
业内人士指出,洋奶粉问题频出,暴露出我国相关国家标准缺失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将问题奶粉“拒之门外”。
洋奶粉再陷“甲醛门”
日前,韩国每日乳业部分产品在韩国被检测出福尔马林,原因是其使用了受污染的进口饲料。因该公司生产的金典名作、金典妈妈孕/产妇奶粉和婴妇安三款产品目前在中国有售,引发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每日乳业在中国的唯一总代理烟台每怡进出口有限公司。针对消费者的担忧,该公司一位姓肖的工作人员称,金典名作婴幼儿配方奶粉100%使用欧洲及新西兰高品质奶源,其进口到中国的每一批次奶粉都经过检验检疫合格后,才进入市场,产品质量有保障。
该公司随后给记者转发了一份韩国每日乳业的声明,称报道中所称饲料是指从澳洲进口的使用甲醛进行特殊处理的饲料,获得了澳洲政府研究机构的特许,2003年已取得了美国FDA的安全性认证。而且这种饲料仅用于特殊营养强化牛奶,与婴幼儿配方奶粉无关。
据悉,甲醛在自然界中,如空气及食品中,普遍存在。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一度被广泛用于消毒和杀菌。由于它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食品工业等领域近年来已逐步减少使用。
事发后,韩国国立兽医科学检疫院对韩国国内四大奶业企业生产的50种不同奶制品进行甲醛紧急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出的甲醛是可自然存在的含量范围,是绝对安全的”。
那么,进口到国内的奶粉到底是否安全呢?烟台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公室卞志欣告诉记者,他们对进口金典名作婴儿配方奶粉留样和库存货物进行了抽样检测,证明产品是合格的,根据相关规定,检验检疫局已于日前撤销了对烟台每怡公司相关产品暂停销售的临时监管措施。但他拒绝透露奶粉中是否含有甲醛。
甲醛风波尽管告一段落,但洋奶粉已引发社会的信任危机。鲁东大学教师宋雪莹正怀有身孕,她说:“我本来打算孩子出生后购买进口奶粉,但现在看来,洋奶粉的质量也让人担忧。”
国标缺失造成监管漏洞
近年来,洋奶粉越来越受到国人追捧。海关总署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
与此同时,与高高在上的价格不相符的是,洋奶粉的质量并不让人省心。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美赞臣奶粉金属污染、雅培召回事件等,无一不让国内消费者“很受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部分食品相关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是造成洋奶粉质量问题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卞志欣表示,韩国每日乳业甲醛事件曝光后,国内消费者十分关心进口奶粉中是否也含有甲醛。但由于我国国家标准对奶粉中甲醛含量没有相关要求,因此检验检疫部门在之前的检测中并没有进行甲醛检测。“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对进口产品的流向和库存进行了排查,并通知该公司和二级批发商暂停销售。”
烟台市工商局消保科科长张晓东告诉记者,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很多标准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定的,新开发的一些添加剂或者现代研究发现的一些有害物质,以前都没有制定标准。“像三聚氰胺、甲醛这些东西,以前检测奶粉的时候根本不检测这些项目,怎么会发现呢?”
张晓东说,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执法跟不上媒体曝光的速度”。他说:“工商部门抽取奶粉样品后,需交由第三方检测中心来检验,检验结果出来后,工商部门并不能判断是否对人体有害,还需要卫生部门来确定,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比如检测大肠杆菌最少需要一个星期,而食品流通速度很快,等到检测出来后,这批奶粉可能已经卖光了。”
国家标准亟待完善
张晓东表示,食品安全牵动千家万户的心。尽管进口奶粉每个批次都是必检的,但要想保证洋奶粉不出质量问题,相关部门首先要根据形势发展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章可循。
他认为,对国外产品质量的监管与处罚力度太轻,查出质量问题后,很多时候仅仅是做退货处理。我国应加大对洋奶粉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犯罪成本,使生产经营者不敢越过食品安全这道“高压线”。
据悉,为加大对奶粉的监管力度,从今年3月1日起,工商部门将把乳制品列为食品流通许可项目,单独进行审核,并严格按照许可项目,登记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对没有取得食品流通许可,非法经营乳制品的,要依法进行处罚。
针对国内不少消费者通过网购的形式购买洋奶粉,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提醒,由于网购的奶粉等产品都是通过走私或国际邮政快递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这部分产品难以检疫,只能采取被动的后续监管方式,质量安全更无法保障。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日前表示,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风险监测、人才队伍、技术装备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解决这些问题,要在完善监管体制机制、落实监管部门责任、提高监测检验能力等方面下工夫,这样才能在保障国内食品安全的同时,让问题洋奶粉无处遁形。
作者:滕军伟 邓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