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通报2011年1—4月份我国商务工作运行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关于消费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比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比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71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4月份,市场运行的特点主要有:
大型流通企业销售稳定。
4月份,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9.2%,比去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流通行业中零售、批发销售额分别增长19.2%和11.9%,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8和2.5个百分点。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4%,比全国水平高出6.3个百分点。
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回落。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同比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5个百分点,但比上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监测,受季节性因素影响,36个大中城市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明显下降。蔬菜、鸡蛋、食用油等价格回落,其中蔬菜价格回落较大,粮食、食糖等价格小幅上涨。4月份,蔬菜、鸡蛋、花生油、菜籽油批发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3.2%、3.6%、0.2%和0.2%;粮食、食糖零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1%和1.9%。食品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有减弱趋势。
城乡消费增速差距缩小。
4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3%,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3%,城乡消费增速相差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缩小1.9个百分点。
金银珠宝销售持续高速增长,家用电器等商品增速放缓。
4月份,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50.9%,比去年同期加快21.7个百分点;食品类销售额增长17.1%,服装类销售额增长27.5%,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0.5和14.2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销售额增长18.0%,通讯器材销售额增长14.2%,但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4.0和4.1个百分点;汽车、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0%和0.1%。
二、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1-4月,我国进出口11003.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其中,出口5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7.4%;进口545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6%;顺差102.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顺差153.5亿美元,同比下降33%。
4月当月,我国进出口299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15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9%;进口1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1.8%;顺差114.2亿美元。4月份的出口创历史新高,比去年12月份1541.2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多出了15.7亿美元。
(一)进口增速有所回落,单月再现贸易顺差。
4月份,出口增速较一季度提升3.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回落10.8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单月再现贸易顺差;但顺差规模较上年同期明显缩小,外贸总体向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二)轻纺产品出口增势良好,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减少。
4月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3.3%和17.7%。纺织品、箱包、服装、灯具出口分别增长37.2%、48.6%、36.2%和30.4%。
受全球流动性过剩、中东北非局势、日本地震,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初级商品进口数量减少。4月出口平均价格上涨10.9%,环比下跌2.5%;进口平均价格上涨12.9%,环比上涨2.7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砂、成品油、初级形状塑料、合成橡胶、钢坯、铜材和铝材进口数量分别下降4.3%、5.6%、11.6%、27.1%、51.0%、39.7%和17.9%。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快于整体,国有企业进口明显放缓。
4月份,民营企业出口增长46.2%,进口增长41.6%,分别高于整体16.3和19.8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增长22.4%,进口增长15.9%。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4.6%,进口增长19.4%,进口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5.1个百分点。
(四)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快于整体水平,自日本进口有所放缓。
1-4月,我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我对四国的出口总额为373.5亿美元,进口总额444.1亿美元,逆差70.6亿美元。据统计,第109届广交会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的到会客商增长了21.4%,与我传统贸易地区到会人数出现下降的数据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日本大地震对我国进口的影响开始显现。4月份我国自日本进口159.9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低于一季度26.4%的增幅。
三、关于利用外资情况
4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15家,同比增长8.2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64亿美元,同比增长15.21%。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152家,同比增长8.6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03%。主要特点有:
一是从投资来源地看,亚欧持续增长,美国出现下降。
1-4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6487家,同比增长9.8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28.79亿美元,同比增长31.23%。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562家,同比增长16.3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6.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2%。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475家,同比下降3.8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0.28亿美元,同比下降28%。
二是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快于其他产业。
1-4月,外商投资农、林、牧、渔业新设立企业204家,同比下降7.6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5%,分别占同期全国总量的2.5%和1.57%。外商投资制造业新设立企业3386家,同比增长13.4%,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1.5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8.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91%(2010年同期为同比下降7.2%),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5.88%。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87家,同比增长6.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82.66亿美元,同比增长31.26%,分别占同期全国总量的50.13%和47.07%。
三是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速超过东部地区。
1-4月,东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74家,同比增长9.43%,占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的85.5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31.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36%,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为85.51%。中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94家,同比增长8.03%,占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的9.7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05亿美元,同比增长34.03%,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量的6.97%。西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4家,同比下降3.52%,占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的4.7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9.16亿美元,同比增长55.84%,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量的7.51%。
四、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
1-4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的129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下同)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其中: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96亿美元,占71.6%,利润再投资38亿美元,占28.4%。截至2011年4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722亿美元。
1-4月,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4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1.3% 。其中4月份主要并购项目有: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9.5亿美元收购挪威埃肯公司100%股权;中国华能集团与广东粤电集团通过香港合资公司以12亿美元共同收购美国全球电力公司50%股权。
对外承包工程。
1-4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248.8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其中4月份当月完成营业额79.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新签合同额436.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其中4月份当月新签合同额129.9亿美元,同比增长28.3%。
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8个(上年同期131个),合计351.9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6%。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7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9个。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揽的印度提莱雅12X660MW项目(合同额26.9亿美元)、赤唐吉12X660MW项目(合同额26.7亿美元),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承揽的印度Abhijeet项目(合同额23亿美元)是2011年1-4月合同额最大的三个承包工程项目。
截至今年4月底,我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743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605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
1-4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3.4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劳务8.1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5.3万人。4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7.5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2.2万人。截至今年4月底,我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66.8万人。
五、关于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
(一)近年来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情况
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2006—2009年实施了“双百市场工程”,2009年开展了“农超对接”工作,2010年又启动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1、“双百市场工程”:
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实施。2006—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对93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和农贸市场的1565个项目建设进行了扶持。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得到改善,服务功能明显完善,示范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兴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多赢目标。
2、农超对接:
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实施,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支持了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快速检测系统及农产品品牌培育等205个建设项目。“农超对接”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3、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是“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作的延续、深化、发展和创新,力争在3-5年内初步建成高效、畅通、安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2010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投入6.8亿元支持河北等8个省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共支持了8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82家农贸市场项目建设,支持了138个农超对接和81个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项目建设。2011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投入6.4亿元支持江苏等8个省份开展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近期商务系统应对“卖菜难”问题所做工作
4月中旬以来,部分地区少数蔬菜品种发生“卖难”问题后,商务部高度重视,连续发出3个紧急通知,指导各地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蔬菜市场稳定,派出调研组分赴山东、上海等地现场了解情况,组织各地开展蔬菜“卖难”菜农救助行动,建立了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网上对接等紧急救助机制,开通了海南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发布中国寿光蔬菜指数,全力救助“卖难”菜农。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迅速行动,维护蔬菜市场平稳运行。
一是加强信息引导。
充分利用城乡市场统计监测系统,对圆白菜等26种蔬菜实行日报监测,发布蔬菜购销、供求、价格等信息400余条。同时通过商务预报网、新农村商网建立网上蔬菜销售平台。青岛建立“蔬菜销售专线”,引导13家集团消费单位直接采购“卖难”蔬菜100多吨,海南通过热线电话,为菜农、流通企业搭建销售服务平台。
二是组织产销对接。
宁波、青岛通过召开产销对接会等方式,组织蔬菜基地与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签订供应合同,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日均对接蔬菜上市量分别为900多吨和500多吨,有效缓解了蔬菜卖难。
三是拓宽销售渠道。
湖南、宁波等地组织蔬菜批发市场,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区,对进场交易的菜农实行免费交易,帮助菜农销售“卖难”蔬菜。同时,积极组织机关单位、学校等社会力量直接采购“卖难”蔬菜。
四是组织收储加工。
广西、海南组织利用冷库收储滞销蔬菜,延长蔬菜保鲜期,海南重点流通企业在库收储瓜菜量约6200吨。河南商禾食品厂加大“卖难”莴笋收购量,日加工15吨。浙江余姚动员13家规模榨菜生产企业增加收购新鲜榨菜3500万斤,缓解蔬菜上市压力。
五是开展促销活动。
陕西西安人人乐超市开通“阎良爱心包菜直销点”活动,日均销售包菜7吨,华商报赠出爱心包菜7吨。广西来宾开展“爱心胡萝卜”促销活动,销售滞销胡萝卜5万公斤。
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共同努力下,近期部分地区发生的蔬菜“卖难”已得到明显缓解,部分“卖难”蔬菜收购价略有回升。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积极构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市场监测、信息引导和产销对接,维护蔬菜市场稳定,保障菜农利益。
六、关于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简称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相关部署,成立专门机构,制定行动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加强生产源头治理,加大市场巡查力度,集中整治突出问题,果断查处大案要案,加强宣传教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形成了打击侵权假冒、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态势。
狠抓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效果明显。
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2011年5月13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114280起,办结案件65868起,移送司法机关1119起,涉案金额37.33亿元,捣毁窝点7359个。
加大对重点环节的整治力度。
质检部门以汽配、手机和6类大宗出口商品为重点,加强生产源头治理,共出动执法人员40多万人次,检查生产企业21.4万家。新闻出版(版权)部门检查各类印刷复制企业7.9万多家,检查出版物批发销售场所、物流企业25万多次。工商部门发挥执法网络健全、程序简便、快捷高效的优势,严厉查处侵犯涉外商标和驰名商标违法行为,重点督办了29件涉及食品、药品、农资等关系民生的案件。海关加强对出口到非洲、欧洲、美国、日本等重点地区货物的风险分析和布控,提高出口货物查验比率,查获侵权货物8960批次。
加强对假冒侵权重点产品的查处。
农业部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查获假劣种子、化肥、农药1600多吨,注销947个企业的种子经营许可证,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食药监部门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和发布虚假药品信息行为,查处假药大案价值近3亿元。文化部门清理了237家违规网络音乐网站、67家游戏网站,对22种侵犯知识产权的动漫产品重点查处。
强化对重点领域的监管。
知识产权系统以高新技术、食品药品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为重点,出动执法人员15万余次,开展跨部门、跨地区执法协作1180次。商务部门牵头开展对非出口假劣商品专项整治,会同工商、公安、工信、广电等部门重点打击网络购物以及电话电视购物领域假冒欺诈行为,督办了淘宝网、拍拍网销售假冒侵权商品案,收缴1.28万件侵权假冒商品。工信部制定印发《2011年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加强对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监督管理,并依法核查处理违规网站262家。
加强督促检查。
国务院组织 9个督查组,对18个省区市进行了督查,督促落实工作责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国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进展通报、分类指导、个别约谈等多种形式,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开展。
强化刑事打击,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
截至4月29日,公安机关破案8810起,打掉生产窝点5463个,摧毁批发销售犯罪团伙204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614人,涉案金额685662.5万元,逮捕4205人。检察机关共批捕案件1788起,审查起诉案件1612起,批准逮捕3152人。法院受理相关刑事案件568起,判决690起。
下一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推进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同时,研究建立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6月下旬,将举办“中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成果展览”,集中展示各地区、各部门专项行动的成果及长效机制建设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百胜集团收购小肥羊,请商务部介绍一下审批进展如何?第二,我们都知道网购是被商务部列为外资限制行业目录之一的,但是沃尔玛最近收购了一号店网站部分股权,我们认为这是曲线进入网购领域,对此商务部怎么评价?
【姚坚】:我们注意到有关百胜收购小肥羊的报道。我们也注意到,5月13日,小肥羊有一个公告,就是百胜提出以每股6.5块港币,总价将近45亿港币收购小肥羊93%的股权。我们知道这两家都是著名的餐饮企业,他们的资产规模都比较大。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百胜在中国的餐厅数量有3000多家,2010年营业额达到了336亿元人民币。小肥羊在国内市场有将近300家,2010年营业额将近20亿。据我们了解,到目前为止,商务部反垄断局还没有收到收购方百胜提交的有关反垄断审查的申请。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虽然是在香港上市公司的交易,但是这两家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和市场排位都比较靠前,销售额规模也很大,《反垄断法》有明确规定,前两家主要合并人,如果销售额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同时每家单独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都要受到中国的反垄断和经营者集中审查制约的。
关于你说到的沃尔玛收购网上一号店,这是我昨天晚上得到的消息。2010年8月,商务部发布过《外商投资互联网自动售货机销售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对于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网上业务有明确的资质条件和审批规定,所以要对照这项规定来进行评估。但是,商务部还没有得到这项收购的进一步正式消息,商务部对这项事情也会给予适当的关注。谢谢你。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首先对于中国在日本地震后给予日本的帮助我感到很感谢。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关于食品监测的规定,中国对在日本生产的食品,包括农产品的进口,跟其他国家相比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所以基本上3月11号以后生产的食品,我们不能出口到中国。这个周末温家宝总理有可能去东京,他也吃日本生产的东西、调料,以后这样严格的规定会不会有改变?第二,大地震已经过去两个月了,现在处于重建阶段,这个阶段日本和中国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合作?谢谢。
【姚坚】:中日关系应当说是非常重要的双边关系,我们也高度重视中日经贸关系。回忆历史,从50年代开始,和与西方的贸易相比,中日贸易是较早开始的,占据重要历史地位。从现在的情况看,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第三大贸易伙伴,所以我们高度重视中日的贸易。我们也关注到,在4月单月,中国从日本进口增幅有下降的情况,仅仅增长了4.7%,环比看下降了将近12个百分点,应当说,相当程度上也是与日本地震有关的。
此外,去年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但是根据今年1-4月份的累计,欧盟已经替代日本,成为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这是一个新的变化,商务部已经关注到这个变化,也会根据这个变化、根据日本震后经济恢复的状况、根据日本震后产业恢复的状况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活动,包括参与日本灾后的重建。
关于你说到食品进口的限制问题,这是由于震后核辐射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这也是世界各国这一阶段采取的应急措施。随着震后经济的恢复和重建的开始,我想双方会在下一段就经济的恢复、贸易的恢复、重建等有进一步的磋商和交流。在下周末,温总理访问日本的时候,商务部的陈德铭部长也会先期到达日本,和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相关负责人就经济贸易合作、参与日本重建、双方加强投资等等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谢谢你。
【国际商报记者】:我也有一个关于中欧贸易摩擦的问题,在欧盟对华发起铜版纸“双反”制裁之后,中国又对欧洲的马铃薯淀粉发起了反补贴的调查。有媒体评论认为,这表明中欧贸易战已经开始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评论?
【姚坚】: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关系密切,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在全球贸易中占到10%左右这样的比重,所以中欧之间存在着贸易方面的法律纠纷并不奇怪,甚至可能会在部分品种方面表现为一个持续的常态,但是整体的比例很低,大概在1%-3%,每年不一样。
我们高度关注欧盟对华所采取的铜版纸的“双反”,主要原因在于欧盟无视中国市场化的进程,采取“双重救济”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产业,这是我们基本的观点。至于中国对于欧盟马铃薯“双反”案件的过程,应当说中国商务部也是按照中国业界的申请,具体地说,也就是中国的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的申请,来做出的裁决。这个专业委员会代表了业界98%的产量。我们根据业界的申请,根据具体的欧盟的进口量和价格,对于中国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等做出了一个裁决。在整个裁决过程中,是按照中国的法律和世贸规则进行的,整个过程经历了两个半月,欧盟的相关企业也提供了相应的数据资料。
我想说的是,这两个案子因为都有反垄断、反倾销时间的要求,所以它是一个与贸易战无关的案例。在采取相应措施的时候,商务部也是以非常谨慎的态度进行了调查,也给予了欧盟的企业和中国的产业,中国的淀粉工业协会,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了研究和评论,提出意见。初裁后,我们也是及时向各个方面进行了披露,这是5月16号做出初裁的基本情况,谢谢你。
【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记者】:有三个问题,第一,周末欧盟对我们铜版纸反补贴做出了裁决。我看到您已经发表了一个讲话,请问商务部是否有向WTO提出上诉的决定?我看到有些分析就认为这是说明欧盟新任的贸易代表可能对华贸易态度比较强硬,他们也酝酿做一些调整,比如不由企业起诉,他们自己就可以发起调查。我不知道商务部对这些可能的变化,现在准备怎么应对?
第二,关于进口数据。我们知道从去年开始,进口的增速月度之间波动比较大,我不知道该怎么看月度的波动?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4月的进口是低于预期的,您在介绍中提到两个原因:一是日本地震的影响;二是大宗商品进口量放缓。有些人认为大宗商品放缓是因为国内经济已经出现了放缓,不知道商务部怎么看?现在这种放缓是暂时性的还是趋势性的?
第三,关于蔬菜流通。因为在我们的调查中,零售环节中大家发现成本增加最大的其实就是商铺的租金,刚才您也提到,农产品流通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公益性的行为,我不知道商务部是否有号召各地来降低租金方面的计划呢?我看到北京市政府现在开始参资入股菜市场,我不知道商务部对这种情况是怎么评价的?
【姚坚】:关于欧盟对于中国的铜版纸,在此前作出反倾销的基础之上,又在5月14日做了一个终裁,对于中国的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两项税收。这是欧洲首次对于中国产品实行“双反”调查。应当说,中国商务部和中国受起诉的企业,都配合欧委会进行了相关调查。
从我们商务部的数据和资料看,中国的铜版纸产业是高度竞争的市场化产业,整个铜版纸产业的运行都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的,是一个高度竞争的产业。我们商务部对于欧盟启动“双反”调查最大的置疑就在于,它在反倾销案之中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于企业提供的数据不予采纳,而采用替代国的数据,来进行反倾销的倾销幅度的计算。
应该说,欧盟方面没有注意到中国方面市场化的进程,没有注意到中国方面对于反倾销、反补贴双重救济这样的关切,所以我们对欧方作出的铜版纸“双反”裁决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坚决的反对。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应当是业界发起的,所以欧盟方面应当遵守反倾销、反补贴的法律规定,在业界起诉的基础之上才能做下一步的行动。
第二个问题,关于进口的波动,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都是存在的,今年以来短期因素主要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如果从长期因素看,进口会持续发展,这是商务部通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来促进中国经济协调发展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会持续不断采取的政策。前一阶段,商务部已经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政策制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进出口口岸部门,共同研究、提出、执行促进进口的措施,我想在今年,以至在“十二五”时期这都是一个长期的政策。
关于蔬菜,前面我已经介绍了,前一阶段部分品种出现的蔬菜的“卖难”问题是由多重原因复合而形成的,既包括天气原因造成的部分产品的集中上市,也包括种植面积由于2010年价格很高而持续扩大、产量大幅增加,也同时存在部分品种供过于求和部分品种短缺并存的现象。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流通环节成本的提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包括运输成本、油价,包括很多研究者提到的“最后一公里”加价,它的背后其实是摊位费等因素,所以才有了部分省市持续补贴摊位费。这个问题的出现也提示我们,要进一步注重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流通的公益性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我们在前一阶段蔬菜价格波动中应当进一步高度重视的。
当然,通过这件事情还有其他的问题,就是农业的组织化、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问题。但是作为商务部更多的关注是在流通环节和流通体系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蔬菜销售终端、蔬菜批发这些具有公益性场所的政府投入。刚才说到大城市,比如北京,因为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大城市周围的自给率不到20%,农产品都要通过外省市调拨,根据中国的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我们要更加关注如何进一步加强蔬菜流通、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批发市场的建设、城市零售终端市场的建设,进一步增加它的公益性,进一步对于零售企业在城市销售给予便利。
解决市场进程中的问题必须要靠市场的手段,所以商务部也在高度关注部分省市所采取的蔬菜销售保险政策的推出,部分省市在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进程,包括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包括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市场手段。谢谢。
【北京电视台记者】:在此前,外资并购的事件在中国并不罕见,比如说一个叫中华的牙膏并入联合利华,大宝被强生并购,我想问问您,对于这次小肥羊的并购案您是怎么看待的?
【姚坚】:前不久已经正式公布了《外商投资并购审查办法》,这是对于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并购的基本法律规范之一,这也是按照国际规范制定的一个规则。无论是刚才你提到的几个案例,还是最近出现的百胜和小肥羊的并购,都应当按照中国的相关法律,包括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和并购审查的程序进行审查,如果营业额和条件适用于《反垄断法》的,也应当适用相关的法律。由于中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中国也应当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来审查外资并购。
此外,中国是一个进一步市场化和开放的国家,中国现在的发展,无论是GDP的第二位还是贸易出口的第一位,都依赖于改革开放,所以我们基本的态度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公平对待各国企业。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我接刚才那个问题想再问一个关于外商投资的问题,我看资料上显示,1-4月在亚欧对中国的外商投资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美国的投资是下降的,我想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这是一个什么趋势?
【姚坚】:我也注意到这个数字,中国整体的吸收外资还是保持增长的趋势。前不久,中国美国商会的一个报告也表明,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特别是美资企业,对于全球市场投资的评估,对于中国市场盈利状况的统计,也是持正面和肯定的态度。当然,这个报告里也对于政府的效率、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依据业界的分析报告,依据中国市场发展的潜力,我想中国吸收外资的环境应当需要进一步改善。当然,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服务业的提升,这样一个变化对于投资来源国投资活动的决策也会有所影响。美国的服务业比较完善,我们也期待着,怎么样进一步增加美国对中国市场服务业的投资。此外,这个统计数字是来源于企业注册地,我们知道,在亚洲市场,特别是在香港、日本、新加坡有大量的美资企业注册,所以亚洲市场对中国的投资也代表着全球市场、包括美欧市场在中国的投资,所以对数字的分析也要有一个比较平衡的观点。谢谢你。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请问,对于进口方面增速回落这个问题,为了减顺差或者促进贸易平衡,近期商务部会出台哪些具体的促进进口的政策和举措?重点会在哪些领域扩大进口,您能不能详细讲一下?谢谢。
【姚坚】:扩大进口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商务部会在哪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的话,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取决于市场因素,中国企业怎样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主动性在企业。除此之外,政策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政策因素首当其冲的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和有关国家的贸易、投资协定谈判。这几年我们加强了和东盟自贸区的谈判,最近也在加强与韩国、日本自贸、双边贸易的谈判。应该说国际贸易活动的便利化,也是最近在美国召开的APEC部长会议上的重要内容。双边的贸易便利化,是对中国下一步扩大进口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也会积极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商务部在自贸区、双边贸易协定方面已经投入巨大的力量,也取得了很大效应。东盟的问题是最明显的一个案例,东盟在今年已经跃居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第二,国内因素。我们注意到民营企业的进口很少,比例很低,占到15%左右,但是出口比例很高,占到33%。我也看到,现在进口许可证所占的比重仍然偏高。我们贸易进出口过程中海关检验检疫、银行服务、税务服务,这些环节仍有较大的改革余地,这也是国务院最近抓扩大进口的重要内容。国内贸易的便利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涉及到体制的改革。大家都开一个玩笑,说我们现在出口是可以七天24小时报关,但是你问问企业,如果做进口是这个情况吗?可能就不一定了,这方面还有大量进口便利化的改革余地。
第三,我们要持续不断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我们已经对联合国确认的41个最不发达国家,采取了优惠关税和零关税的制度。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促进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当然,扩大中国进口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美国和欧洲要进一步放开对于中国的出口管制,大家知道美国对于中国的出口管制是一个影响到美国对中国出口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它对于20大类、将近3000个物项的出口,认为是军民两用品的出口,可能会涉及到军事,完全是冷战思维框架下制定的政策。不仅如此,还把中国排在倒数第二组,也就是D组,实施极为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扩大进口中要解决的问题。
【凤凰卫视记者】:4月份又出现了大幅度顺差的问题,刚才您讲到,可能两项影响进口的因素,包括北非的局势,包括日本地震,都不是短期内能消除的。我们想请您预判一下5月份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进出口的形势会怎么样,会继续高顺差吗?商务部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应对这次欧盟发起的“双反”,我们会不会考虑采取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或其他的措施?谢谢。
【姚坚】:从2008年以来,贸易顺差从高位持续减少,由将近3000亿美元降到1800亿,去年这个时候下降50%左右,应该说是一个持续的下降,这也表明了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成效明显。我们知道,双边贸易主要是基于世贸规则、基于国际规范自由的贸易,所以对于出口的政策应该是按照国际规范走的,包括你提到的出口退税。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跟欧洲的增值税制度是完全一致的政策,它是对于出口商的一个公平待遇。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作为一个增值税制度和法律制度很完善的国家,应当对于制造商、出口商坚持公平的税收政策,这也是符合国际规范的。
在这个基础之上,在企业自主经营出口、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和税法执行出口政策的情况下,我想贸易平衡更多的任务是扩大进口。说到贸易摩擦之中反映出的出口企业竞争秩序问题,对我们也是有启示的。对在海外市场的低价竞争如何进一步规范,如何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经营活动,特别是各个地方如何按照法律法规促进企业承担相应的经营成本,包括知识产权成本、劳工成本、环境成本等,也是需要我们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不断完善的。但是中国进出口大的趋势是从2008年以来进一步走向平衡,顺差在去年占GDP的比重是3.1%,应该说是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在全球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也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数据。谢谢你。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超市的进场费一直是流通环节中倍受诟病的一个问题,商务部关于零售企业收取进场费的问题近期有什么政策方面的调整?另外,如何规范零供合同,针对这个问题是否会有一些针对性的规范?如何看待进场费中合理的因素和不合理的因素?谢谢。
【姚坚】:进场费的问题是中国零售行业、百货行业持续存在的一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它是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中国由于制造业能力的不断扩张,使生产的能力远远大于消费的能力,供过于求的现象较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商业企业,就存在进场费要求的现象,而且不仅有进场费,如果是在不同的商业企业中,情况还不一样,比如返点等等。从2006、07年开始,商务部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我们也按照市场经济的框架,进一步在规范市场行为、零供双方市场行为中作出了努力。
在此前商务部制定过两个办法:一是《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二是《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这两个《办法》对于六种不合理的收费进行了规范,但是从执行的效果看,我们认为部分地区还是存在执行效果不佳的现象。这段时间商务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最近我们也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共同调研这个问题,正在起草《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意见》和《零售商、供应商商品供销合同规范》,我们也委托商业联合会和连锁经营协会对于这项政策进行有关的调研,听取行业的意见。因为这项政策关乎零售商和供应商双方的行为,也关系到政府以什么样的视角切入到管理市场的角度之中,所以我们目前还在征求各方意见,但是我们确实注意到这个现象对于市场价格,特别是对服装、百货等商品市场价格的影响。谢谢你。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您刚才提到未来进出口的政策会偏向于扩大进口,现在人民币升值、通胀还有一些因素正在压向中小外贸的利润,甚至开始出现一些减产和停产的迹象,会不会出现倒闭潮,对此商务部有什么相关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恢复活力,还是将这个视为平衡顺差的机会?另外,国内消费现在开始出现下滑,在扩大内需方面,商务部还有什么措施?谢谢。
【姚坚】:前面我也讲到,进出口贸易首先是基于市场的企业行为,在追求贸易平衡的过程中,不应当制约出口,而是促进出口。同时,应当进一步解决进口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扩大进口,这是基本的理念和我们政策指引的方向。
关于你说到的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也是实情,包括你说到的劳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信贷困难、人民币汇率的因素等等,都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运行,包括在中国广东地区香港企业的运行。我们也高度关注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平衡和适中的政策,保证中小企业能够在信贷方面,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给予支持。最重要的是,各类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尤其香港在广东、福建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它们也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生产的转型和经济的转型,后者可能是更需要我们关注和支持的内容。比如在广交会期间,我们也进一步给中小企业搭建了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交流的平台。
当然,我们在营销的环节也采取了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如何使中小企业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提升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其实在东南亚其他国家都遇到过,包括马来西亚、台湾都遇到过,怎么样转型,这些国家都有很好的借鉴经验。最重要的我认为应该是在产品的研发、销售环节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关于扩大内需的问题,它作为一个全局的问题,是与城市化与工业化相联系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都是依赖于这些作为基础条件的。作为商务部,我们的工作重心还是在于进一步加强流通体系的建设,包括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的市场体系建设,在农村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农产品流通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作为商务部的重点。在扩大内需体系共同作用下,中国应当逐步过渡到投资、出口和消费并驾齐驱的经济结构。
【人民网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中钢协曾经提到商务部将接替中钢协整顿铁矿石的进口市场,请问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商务部将如何整顿?第二,部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最近是“涨”字当头,比如两家可乐公司和一些羊奶粉企业,联合丽华、宝洁等的涨价行为,请问商务部对这些外资企业利用它们的垄断地位,在中国的涨价行为将如何管理?谢谢。
【姚坚】:第一个问题,中国现在是最大的钢铁生产制造国,所以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和铁矿石的贸易都比较巨大。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确实遇到了铁矿石的经营秩序问题。总体上来说,目前的经营秩序是保障了中国钢铁产品生产和制造大国的规模需要的。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来自于三大矿山企业,这三大矿山企业改变了传统的定价模式,采取了新的月度、季度定价模式,造成了市场的扰乱,这是首先的因素。
国内的因素,确实有贸易商和制造商资质的管理和协调经营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行业协会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工业行业方面有钢铁工业协会,在贸易领域有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应该说这两个协会在市场的协调,在协调制造商、贸易商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也知道,相关的部委,包括工业与信息化部、交通部也积极参与到协调过程中,因为它涉及到钢铁产业发展的整合,涉及到口岸矿石堆放、存放的问题。我们相信,在有关协会的管理之下会有进一步健康的发展。商务部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管部门,也会关注铁矿石贸易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现象,及时给予跟踪和指导,包括给予两个协会合理的建议。
第二个问题,商务部作为市场供应和流通管理部门,首要职责或者核心职责是保证市场的供应,我们也会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场供应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应急体系的建设,保障短缺的商品有效流通、组织和及时供应,保障货品能够在商场得到充分的供应,这是我们的职责。关于价格管理的问题,应当由主管部门去管理。我们也知道,价格管理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也应该进一步完善价格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价格法》和《反垄断法》的适用。谢谢各位。 (来源:商务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