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宁波出钱到衢州补造耕地 只因折抵指标日益紧俏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黄柯杰 浙江衢州、杭州、丽水、宁波报道
2011年05月17日17:37

  宁波政府出钱,来衢州江山造地,他们的地都造房子,要来这里补造一些耕地

  出浙江南部小县城景宁畲族自治县,沿瓯江下行,一路是滩坑水库画卷般的风景,到55公里处的九龙乡附近,可见一片被开垦的梯田突出在山顶之上,百里青山猛然被刮出一个锃亮的光头。

  这片近300亩新开垦的梯田,被称为“浙江现代农业---油茶产业示范基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获悉,这一山顶梯田的建造,并不是为了种地取得收成,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些新造的土地,能够换取耕地折抵指标,为城镇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随着浙江发达地区用地规模的扩大,折抵指标日益紧俏并允许跨市调剂,因此,有偿调剂收入便成为一些县市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巨岩之上的山顶造地

  站在九龙乡的岔路口,远远已能看到这片山顶的梯田,但赶到现场还是要花40多分钟的时间。在九龙乡的桃源渡口坐轮渡到瓯江对岸,再走约5公里的崎岖山路,才到达金山村,这片白花花的梯田在金山村后面的山顶之上。

  如果不是熟人带路,司机都不会跑到这么远的深山来,村民说,这是近年来,第四批记者前来采访了。村民告诉本刊记者,这里交通闭塞,到晚上6点之后,渡船停掉,就出不去了。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本刊记者来到开垦现场,用石头坎垒出来的成片梯田占据着附近的几个山头,一些石坎已经崩塌,乱石遍地,寸草不生。比拳头还大的石块,因风化而变成小碎石,每隔两米左右,种着一株绿色植物,有些叶子已经枯萎。据带路的村民介绍,这是油茶苗,刚刚过去的冬天特别寒冷,一些苗被冻伤了。

  一块巨大的竖在山脚下的宣传牌显示,这里是“浙江现代农业---油茶产业示范基地”。 造林完工时间是2010年2月,占地面积350亩。

  对于政府毁林造地的行为,金山村村民也表示难以理解。一位村民告诉《望东方周刊》,原先这里有三个山顶,地势比较平缓,但是都在一块裸露的巨岩之上,条件比较差,谁都没能想政府会开出这么一块地来。

  该村民告诉本刊记者:“挖土机在山顶上整整开挖了一年,才将这些地开出来,挖地的工人都埋怨这个工程难做,刨下去都是石头。”

  金山村的村民季剑平告诉本刊记者,在山顶被开成梯田,山顶上的一些松木和竹子就被砍伐掉后,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就少了许多。另外一位村民对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表示担忧:现在梯田的石坎已经有些塌了,如果遇到暴雨,变成泥石流滚下山来就很危险了。

  据悉,九龙乡金山村的这个造地项目只是2009年度丽水市景宁县众多造地项目中的一个。景宁县国土局副局长林环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因自然条件原因,这块地的质量确实比较差,当时考核小组也比较有意见,但是为完成占补平衡的任务,勉强上马。他表示,去年被媒体曝光后,在国土厅的督促下,正在进行整改。

  毁林造的地连番薯都无法成活

  无独有偶,在浙江衢州江山市的凤林镇老佛山村附近,也有一块新开垦的土地。

  出江山市区,沿着205国道朝南大约36公里处,向左转进山坳后,沿着水泥路大概一公里,便可看到这块名叫凤林“三岗”低丘缓坡开发造田项目的牌子,据衢州媒体公开报道,这一万亩低丘缓坡开发造田项目是在2007年3月23日正式开工的。

  据报道,时任衢州市市长傅根友主持开工典礼,时任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总编辑刘允洲、党委书记王金文,一些省国土资源厅和衢州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应邀参加开工仪式。

  据公开资料介绍,凤林“三岗”项目是衢州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垦造耕地面积最多、质量要求最高的开发造田单个项目。该项目区范围涉及凤林、峡口、石门三个镇16个村,包括中岗、平岗、牛皮岗三岗,规划新增耕地面积一万多亩,预算总投资1.1亿元,整个工程按计划于2008年1月完工。

  位于老佛山村的地块只是“三岗”项目其中一个,大约有上千亩。

  据老佛山村村民介绍,原先的山上有一些树林和竹林,2006年,凤林镇政府以每亩每年120元左右的价格,从村民手中赎回山林,进行耕地开发。

  据这位村民介绍,2006年左右,政府就对老佛山村附近的小块土地进行整理开发,把田埂等挖掉,小块土地整理成大块,铺上灌溉水渠,扩大了耕地面积。

  但是,在土地整理后,政府开始挖掉树林,推平山丘,在山上造出成片的梯田来,更令村民意外的是,从2007年土地造出来后,山上一直没见过种什么东西。

  一位村民告诉本刊记者:“生地没法种东西,估计连番薯都无法成活,这样的地至少要十年才能养肥。”他指着远方的一个泵站告诉本刊记者,造地的工作人员说,通过泵站,把水库的水抽上来,通过水渠灌溉到梯田上,这样就可以在梯田上种水稻。回忆起这些话,再看着脚下贫瘠的土地,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现在这地估计连水都养不住,还怎么种水稻。

  本刊记者看到,如同手腕粗的速生泡桐正在空地上茁壮成长,一些马尾松的树苗也在田里长得郁郁葱葱。空空的水泥渠道有些已经被泥土所掩盖,多位村民告诉本刊记者,这些灌溉水渠从未使用过。

  一位在山上砍柴的村民觉得,这些地还是变成山林比较好,他告诉《望东方周刊》:“原先还能卖树木赚点钱,现在地荒芜着太可惜了,我们想着政府把山顶的地分掉,各家还是种一些树苗。”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